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近年来,河南省禹州市人民法院以“二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的司法工作主题,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工作方针,狠抓审判工作、队伍建设、法院管理和文明创建,全力实施“四项工程”,做到了公正司法与文明司法同步发展,“三个文明”协调并重。该院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法院”、“全国法院模范集体”、“集体一等功”、“人民满意的好法院”、“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  相似文献   

2.
浙江高院委托第三方测评司法公开,发布全国首部阳光司法指数测评报告。到法院打官司,不给立案还不说明理由;想旁听庭审,旁听证办不下来,开庭前一天才通知旁听席已满;裁判文书迟迟收不到,网上难以查询……在一些法院,以各种理由拒不公开、"闭门办案"的现象并不鲜见。"司法公开"这项宪法规定的原则,如何才能从纸上落到实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采纳专家的建议:设计"阳光司法指数",通过对法院司法公开的各个项目进行打分,来评估司法公开的效果,进而倒逼司法公开。  相似文献   

3.
2009年底,为了实现宪法规定的原则,为了贯彻法律的规定,为了落实司法政策的要求,按照国家司法改革的整体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两项重要规定,这是一种值得提倡与弘扬的将原则具体化、将规定人性化、将工作程序化的工作思路。紧接着,最高人民法院又制定了“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的基本标准,并在全国推出了100家司法公开示范法院。  相似文献   

4.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本市行政审判情况时指出,本市法院制发的司法建议书数量少、分量轻、反响小、反馈少。市高级人民法院积极接受人大监督,于近期构筑了网上司法建议信息库,并完善了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5.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4,(35):10-16
2014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全国2995家法院3281名新闻发言人姓名和联系方式,其中最高法院1人、各离级法院51人、各中级法院445人、各基层法院2784人。如此大规模公开全国法院的新闻发言人,不仅在国内各部委中,在世界也属罕见。中国法院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向世界展示出追求司法公开、公正、公平的决心。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涉诉信访难"问题成为困扰人民法院树立司法权威的一大难题,对司法的公信力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要做好息诉息访工作,法院首先要做到强化内外监督。在外部监督上,法院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坚持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及时反馈建议办理情况,争取人大和人大代表对法院工  相似文献   

7.
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以下简称"两个建议")是法院和检察院对在司法活动中发现的、不属于本机关处理的问题,向有关机关或单位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两个建议"作为法院和检察院工作的延伸,是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良性互动的有效载体,体现了我国政治体制特有的优势。为进一步发挥"两个建议"的作用、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8.
正执行工作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关系到生效法律文书能否实现,对于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树立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具有重要意义。"有其始之,则已之也难"。最高人民法院将在未来二三年之中,在全国全面破解"执行难"。吉林省作为全国首批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19个省份之一,全省法院围绕省法院党组确定的"摸清案件底数,分批化解旧案;创新管理机制,分类化解新案;  相似文献   

9.
琼山法院创建于1950年,建院60多年来为琼山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2010年10月20日被评为全国100家"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之一。近几年来,该院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明确重点,多措并举,着力以司法公开为载体,提升审判工作质效和司法公信力,促进了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涉诉信访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初以来,全国各地法院接待和处理的涉诉信访案件不断增加,影响了法院的正常审理工作,导致了司法成本加大和司法资源的浪费.本文从目前的涉诉信访现状入手,剖析了涉诉信访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控制和减少涉诉信访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1.
郭隆 《北京观察》2016,(5):38-39
正2014年11月6日,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机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正式履职。一年多来,作为集中管辖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的专业机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2286件,并深入推进以审判权运行机制为核心的各项司法改革。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建立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干预下的司法困局 “民告官”举步维艰的窘迫,也是现实司法环境的折射。几乎所有的行诉案件,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地方政府乃至党委等机关的不当干预,成为法院独立、公正办案的最大阻力。  相似文献   

13.
顾春  陶佳苹 《浙江人大》2012,(10):64-66,70
随着公众对司法审判关注度的日益提高,推行阳光司法,满足公众对司法公开的需求,成为基层法院工作的一个重点。浙江省高院在湖州市吴兴区法院首次尝试以科学评定的指标量化法院司法公开程度,引发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14.
警惕“法治割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 《人大建设》2004,(3):23-24
近年来,法院执行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了司法工作中的痼疾,这里除了行政的地方保护之外。司法的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现象也日益严重,一些地方形成了“法治割据”的局面、“法治割据”的实质,就是司法权力地方化。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中央的权威和国家法律的尊严,据调查,相当多的法院认为,凡是跨区域的案件委托外地执行的。一般都很难执结。有的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企业,甚至规定本地法院不能受理本地欠外地债务的案件,也不能协助外地法院执行本地财产。据浙江省绍兴市中级法院对近几年辖区内一批久拖不决的执行案件的分析,发现这些案件基本上涉及村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其他行政机关或与其有关的企业,其中涉及乡镇政府和其他行政机关的占到近一半。司法权力地方化现象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及司法机关的高度警惕,一旦让“法治割据”形成气候,我国日益完善的法制建设将前功尽弃,各地的司法机关就会“诸侯割据”,烽烟四起,安定团结的局面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6,(4)
正从已经发布的两院报告来看,在各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及最多的是推进司法改革,而各省人民检察院都加大了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2016年的反腐工作将继续从严开展。各省两院工作报告也体现出了当地司法工作各具特点的一面。从各省两院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和从严治党工作的开展,各省法院和检察院办理的案件也呈上升趋势,纷纷创下历史新高。仅以广东为例,过去一年来,广东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46.95万  相似文献   

16.
孟焕良 《今日浙江》2014,(13):39-39
正7月7日,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打造的"浙法公开网"上线开通。这是全国首个省、市、县三级法院一体化公开、一站式服务的司法公开网站。通过这个网络,人们能够查询全省法院开庭信息,观看庭审,下载裁判文书等,还可以网上立案、缴费、开庭,是一个透明、便捷的"网上司法社区"。省高院审判管理处处长姚海涛说,  相似文献   

17.
“福建法院高度重视,各级法院党组都把专项整改工作作为规范司法工作,提高司法水平,确保司法公正的根本性工作来抓。切实解决了一系列突出问题,切实解决了审判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法委检查组一行对福建法院系统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进行检查指导,在听取省法院专项整改活动情况的汇报后,检查组组长粟先惠同志如是评价。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底,为了实现宪法规定的原则,为了贯彻法律的规定,为了落实司法政策的要求,按照国家司法改革的整体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两项重要规定,这是一种值得提倡与弘扬的将原则具体化、将规定人性化、将工作程序化的工作思路。紧接着,最高人民法院又制定了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的基本标准,并在全国推出了100家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不过,对于广大社会公众来说,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司法究竟应该怎样公开、公开什么、向谁公开的原则问题。如今,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各级人民法院在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听证公开、文书公开、审务公开等方面做得如何?各地人民法院在探索司法公开的过程中推出了哪些新的举措?司法公开制度还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改革?本刊特约了一组稿件,希望能够通过一些基层人民法院的创新举措,通过一名法院法官的切身体会,通过一位执业律师的司法建议,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办公室蒋惠岭副主任对于司法公开的深度含义的诠释相呼应,向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有效的、阳光的司法公开。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浙江》2014,(7):64-64,F0003
正作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之一的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通过制度设计,倾力打造司法公开三大平台,推动阳光司法向纵深发展。2012年,该院荣获全国模范法院和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称号,2013年被授予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打造审判流程公开平台2013年4月19日,方女士因为一起房屋买卖纠纷到鄞州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完成立案后,书记员给她一份印有案件查询码的《告知书》,告诉她,可以通过鄞州法院门户网站、法院触摸屏查询案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1994年5月15日,第四个“全国助残日”。 这一天,全国第一个“残疾人合议庭”在无锡市南长区法院悄然诞生。当时,它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两年之后,当南长区法院王丽英院长登上全国残疾人事业法制工作会议主席台介绍经验时,来自全国各地人大、司法、残联系统的同志由衷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最近,这个“残疾人合议庭”作为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受到了有关方面的表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