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三十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英语在中国人中变得日益普通.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社会,英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尽管如此,能够把英语学习的精通的人并不是很多,老师在英语教学中也觉得困难重重.在普通人看来,英语的"教"与"学"的内容无非是语音、词汇和语法.如果只是这三者的"教"与"学",那么为何在花费那么多时间之后,人们依然觉得效果不佳.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除了三要素之外,还有什么决定着语言的学习?从文化知识与英语的关系入手,对英语的"教"与"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使人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收获一二.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柯林斯在《第五级领导》中曾引用了一个窗户和镜子的比喻,对两类领导者对待功过时的态度做了形象的描述,他在书中写道:一类领导者在成功面前,总是看到窗外,把成功的因素归于别人,归于自己的合作者,或者归于运气;而在失败面前则如同放置了一面小镜子,把原因归于自身.  相似文献   

3.
朱德元帅生前十分重视对孙辈们的教育,经常鼓励孙子们在各自岗位上干好工作、多做贡献,他曾语重心长地对外孙刘武说:"你们要‘接班’,不要‘接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思想明确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核心执政理念,这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需要深入研究.尽管近年来大家对以人为本做了多方面的探讨,但仍然存在认识上的差别.例如在理解"以人为本"和"为人民服务"的关系问题上还存在不同认识.我想围绕这个问题谈三点体会,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5.
彭在羹 《学理论》2008,(21):11-11
表弟在法国某大学读研究生,前不久回到了福州,跟我讲起他这几年在巴黎的感想。讲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在法国特别想念祖国特别是家乡!"表弟说,他每天从大学或是图书馆回到住  相似文献   

6.
"谢谢你"     
丘思佳 《侨园》2011,(8):26
我叫丘思佳,来自印度尼西亚。我目前在辽宁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来中国之前,我在美国生活了大约6年,之后我已在中国生活了将近两年。我第一次来沈阳是在2009年9月,当时有机会获得奖学金来辽宁大学学习一年汉语。这笔奖学金带给我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使我能够专心于学业。中国沈阳给了我很好的机会,不仅使我汉语变得流利,而且让我  相似文献   

7.
一位曾在国有大型企业当过多年党委书记的老同志退休后,乡办企业愿以重金聘用,被他婉言谢绝了.  相似文献   

8.
计晗 《学理论》2010,(13):151-152
宋诗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思理,在立意上创新,在内容上偏重于哲理思辨。宋诗之"理"引人思索,给人智慧。同时,宋诗表现出一种"乐"的时代主题,对诗之"趣"的追求和表现更成为宋诗的一种普遍风尚。文章分别从"理"和"趣"两个方面来分析宋诗的特点,研究宋诗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9.
张云阁 《理论探讨》2007,2(3):54-58
科学把握“费尔巴哈派”和“中间环节”概念的内涵,是理解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关键。“费尔巴哈派”实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欢迎”态度,二是费尔巴哈哲学对他们的“强烈地影响”。“中间环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人本学的思维路径;无神论的宗教异化思想。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费尔巴哈阶段,费尔巴哈哲学“在某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0.
武高寿 《理论探索》2004,1(4):19-20
康德关于“人是目的”的提法改变了哲学的主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党和政府及时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要落实和贯彻好“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对此 ,有必要从康德的“人是目的”说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1.
耶路撒冷有一个名叫“芬克 斯”的酒吧,面积仅30平 米左右。酒吧老板是位犹太人,名叫罗斯恰尔斯。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酒吧的生意日渐兴隆,在当地声誉颇高。那一天,正在中东出访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来到耶路撒冷,完成公务后,这位大人物突然想光顾一下当地酒吧。在朋友们  相似文献   

12.
198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禽蛋鱼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左右,维持这样的消费增长势头,要求粮食人均供给量的年增长速度接近4%,这在正常年景是很难达到的.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较高的市场价格并没有对需求产生抑制作用.这是为什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补贴刺激消费的同时,作为变相奖金的食品实物发放之风也越来越盛,它们左右夹攻冲击着农产品市场,产生十分恶劣影响.就发  相似文献   

13.
王晓刚 《理论导刊》2005,13(11):23-25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思想最早由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在马克思那里这一思想得到改造与升华,并将之作为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一个基本特征.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写进党的文献."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正是马克思关于"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思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体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的关系问题,是“三个代表”研究中的一个难点,解开这个难点,关键在于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统一性。在反映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观上的统一性;在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容上的统一性;在坚持使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上的统一性;在判断党的路线是否正确和党是否先进的标准上的统一性;在回答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上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喝咖啡是一件轻松愉快的好事情. 把生活中的"喝咖啡",用在政治上,始于何时,无法考证.据说,香港廉政公署在反腐败调查中,往往把公务员和有关官员请来喝咖啡,试图在宽松的氛围中核对有关事实,搞清相关问题,于是"喝咖啡"成了廉政谈话的一种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这是非常值得赞许的.但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中,由于-些人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从而出现了-些不和谐的声音和做法,特别是将以人为本等同于以民为本,这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也严重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因此,正确认识和区别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市管县"的悖论与"省管县"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管县"体制已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其各种弊端,与此同时,一种全新的"省管县"模式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在不少地方开始试行。本文在对"市管县"体制的悖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省管县"的现实和理论可行性以及可能衍生的问题,从而为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8.
殷红霞 《理论导刊》2003,(11):34-34
知识作为一种新的分配要素,正在改变着人们在收入分配中的关系和地位.从经济学理论及中国有关政策角度进行分析,知识要素所引起的收入差距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在许多人看来, "扬长避短"这个成语是不容置疑的.其实, "扬长避短"的科学性只具有相对意义,它远不如"扬长补短"更科学,更值得提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长处和短处.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发扬长处,发挥优势,做自己能够做也善于做的事情,否则,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孙中山“革命之学问”中的重要基石,是革命正当性的重要依据。孙氏的“自由”观由两个互相矛盾的内容构成:一是“自由”是人民不可剥夺的政治权利;二是在中国当时的革命环境中,要国家团体有自由就必须牺牲国民的个体自由权利。孙氏在这个问题上实际上是混淆了古代“自由”与近代“自由”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