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渝 《新民周刊》2012,(11):46-47
查韦斯的"癌局",不仅仅是个政治赌局,更是查韦斯乌托邦主义能否继续下去的"困局"。乌戈·查韦斯是一个非凡的斗士。他在拥有67万名粉丝的推特上将自己称为"查韦斯恶魔",而在委内瑞拉俚语中,"恶魔"意为"不知疲倦、精力充沛"的人。自查韦斯去年查出患有恶性肿瘤后,他巧妙利用了这一顽症,使其为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2.
美国总统有权任免、控制和监督行政官员,但这种行政领导模式并不是理所当然地从美国宪法中产生的。美国宪法第二条有关总统行政权的规定简约,为建国初期对行政领导模式的解释与建构提供了两种可能性。华盛顿总统相信他应当对整个行政机构行使全面和直接的领导权,但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却试图建立行政部门首长的独立领导权。作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用行动明确了美国宪法第二条的文本含义,演绎了它的制度内涵,从而奠定了总统行政领导权的基础。华盛顿的行政领导方式被后世美国总统确立为宪法先例。  相似文献   

3.
张光 《美国研究》2003,17(3):105-120
华盛顿与林肯是两位最为美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尊崇的美国总统。本文以华盛顿的政治行为和同代人 (如杰斐逊 )的有关评论 ,以及现代史学家的分析为基础 ,探讨了华盛顿历史英名的成因。华盛顿的崇高历史地位建立在他不恋权恋栈的政治选择之上。本文试图阐明 ,华盛顿之所以做出如此高风亮节的政治行为 ,是由他的个人人品和道德、美国的共和国制度及社会压力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第一位总统。他有一个年轻的秘书,一天早晨,这位秘书来迟了,他发现华盛顿正在等候着,感到很内疚,便说他的表出了毛病。华盛顿平静地回答:“恐怕你得换一只表,否则我就要换一位秘书了。”  相似文献   

5.
资中筠 《美国研究》2005,19(2):7-21
美国43位总统的就职演说,从头读去,二百多年的美国历史发展轨迹就逐步浮现出来。其中既可以看出贯穿始终的、作为美国立国的原则和精神,也可以看出每一个阶段的变化。不变的是宪法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基本社会制度,在此框架内,内政外交逐步演变。在每个历史转折点,总统个人作用有多大?总的说来,应该是“时势造英雄”。美国的制度决定了个人的权力和作用有限。不过开国元勋们个人取向可以对国家奠基产生较大的影响,华盛顿尤其如此。如果说,美国独立和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应该说,有华盛顿这样的开国元勋是美国人的幸运。从方今的小布什回头看华盛顿,美国已经走得很远了。  相似文献   

6.
在特朗普竞选2016年美国总统前后,建制派成为民粹主义的攻击对象。建制派是美国政治经济精英的一部分,其中的共和党政客是可能对特朗普施加政治影响的团体。建制派概念指代政治经济精英团体,由于全球化导致的经济不平等和华盛顿日益紧密的政商互动,民众对经济精英的不满转移到华盛顿的官僚政客,因此导致"建制派"概念被泛化。在特朗普在共和党中拥有高支持率的情况下,共和党建制派与特朗普形成一定互补关系,其中的技术官僚也缺乏挑战特朗普的能力与动机;这种情况可能要等到特朗普支持率下降才会改变。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由一个个瞬间组成的。回望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们会记住哪些精彩的瞬间呢?白宫漫步在华盛顿如水的夜色中,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从白宫出来,穿过宾夕法尼亚大道走向布莱尔国宾馆的那一刻,是一个经典的瞬间。当地时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抵达白宫,开始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随后,两位领导人摘掉领带,轻松地从白宫西翼办公室...  相似文献   

8.
读家     
《新民周刊》2012,(24):20-23
环球热点A埃及隐形笔干扰大选埃及大选决胜轮投票当地时间6月17日结束,最终结果于21日公布。选民在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下属自由与正义党主席穆尔西和前总理沙菲克两人之间选出埃及新一任总统。选举目前没有出现明显舞弊的情况,不过消息称一种可以让字隐形的墨水笔让大选公正性蒙上阴影,埃及总统选举最高委员会已提醒选民不要用陌生...  相似文献   

9.
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在远东亚太地区建立集体安全架构的一种尝试。华盛顿体系的成立,也使日本首次作为世界主要大国之一参与到国际体系当中。然而,1934年底,日本相继退出《九国公约》和《五国海军军备条约》,导致华盛顿体系最终于1936年崩溃。日本海军对日本这一时期的国家战略走向和外交路径选择、特别是日本对华盛顿体系的态度和政策...  相似文献   

10.
邵乐韵 《新民周刊》2012,(49):26-27
成功卫冕美国总统后,奥巴马在Twitter上写道:"又四年(Four more years)。"短短三个字,浓缩了太多情绪。今年这一仗,奥巴马打得不轻松,几次差点被罗姆尼盖过锋芒,最后总算扳回局面。过去这四年,总统当得也不省心,经济、医改、失业三大魔咒,共和党的反击,茶党的崛起,让奥巴马和他所领导的民主党在2010年...  相似文献   

11.
法国总统权力与共和制度的创立密切相关。从立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看,可将两百多年来法国政体权力架构的演变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不过第二共和总统制实践的失败,让总统由普选产生的方式在法国长期背负负面评价,直到1962年第五共和治下这种选举制度才重新被采纳。国家元首经由全民直选产生,赋予了总统职权高度的合法性。直接选举和广泛的总统权力,避免了第五共和重蹈第三和第四共和的覆辙。第五共和历届总统都是由传统的左右翼建制派政治人物出任,保障了自1958年至今法国政坛的稳定。不过2017年的总统选举和立法选举颠覆了法国既有的政治格局。在现今的法国社会情势下,法国选民的利益诉求在不断多元化,以左右划分的传统意识形态之争持续淡化。新兴政治势力崛起,极右和极左政治力量掌握政权的可能性与时俱增,关于法国总统权力的设定是否还能适应法国当代政局的演变无疑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沈逸 《新民周刊》2022,(43):29-29
中国已经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和诚意,衷心希望华盛顿能够做出更加负责、更加明智、更加正确的选择,这不仅符合世界的期待,归根结底,也符合美国自身的长远利益。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这次会晤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美方报道此次会晤用了一个不常见的表述“build a floor”,意在突出筑牢底部,继而“触底反弹”。习主席在开场致辞中也明确指出:“我们作为中美两个大国的领导人,要起到把舵定向的作用,应该为两国关系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推动中美关系向上提升。”  相似文献   

13.
2015年的缅甸总统选举、2014年的缅甸人口普查和2014年缅甸首任东盟轮值主席为2014年缅甸政治发展的三个主题——修改宪法以削弱军人对权力的控制、赋予少数民族更多的权利、修改国籍法让更多多年居住缅甸的人享有基本的公民权——的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从目前的进展看,缅甸政治发展的前景并不让人乐观,甚至让人有些绝望。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首都华盛顿东北区第十街上坐落着福特剧院,剧院对面是一家小旅店。1865年4月14日林肯总统在剧院遇刺之后,人事不省,被转移到该旅店,次日凌晨在那里去世。如今,旅店被改装成一座纪念馆,为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讲述林肯在生命最后一刻的故事。纪念馆内有一个三层楼高、直径为二米的螺旋形书塔,上面堆满了用各种语言写成的关于林肯的著作,数以千计,由底层盘旋而上,直通顶层,极为壮观。林肯的青史留名,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写照。螺旋书塔所展示的仅是林肯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2月19日,韩国第16届总统选举落下帷幕。韩国执政党新千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卢武铉战胜韩国大国家党总统候选人李会昌,当选新一届总统。根据韩国法律,总统任期5年,不得连任。金大中总统的任期于2003年2月届满。卢武铉于2003年2月上任,成为韩国第16任总统。 据报道,截至北京时间12月20日2时45分,官方公布的选票统计结果显示,卢武铉获得了1201.4万张选票,得票率为48.9%;李会昌获得  相似文献   

16.
普京时期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中央集权,这让美国感到不安,促使美国对普京时期的俄罗斯政治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干预。在普京总统第一任期内,美国对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事件的评论意在干预俄罗斯的新闻自由问题。对霍多尔科夫斯基事件的积极影响则反映了美国对俄罗斯发展道路的渗透。在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别斯兰事件后,为了应对美国政府的指责和渗透,俄罗斯政府确立“主权民主”概念,力争意识形态主动权,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政权稳固。当前,美国影响俄罗斯政治的热点是非政府组织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2月19日,韩国第16届总统选举落下帷幕.韩国执政党新千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卢武铉战胜韩国大国家党总统候选人李会昌,当选新一届总统.  相似文献   

18.
(一)乌克兰发生政权危机的表现 乌克兰自独立以来,政府频繁更迭,总统和议会之间矛盾重重。特别是现任总统库奇马上台以后,为了加强和巩固总统的权力,积极着手政体改革,从而引发了政权危机。 一、政府迫于总统和议会的压力,再次重组。 按照现行宪法规定,总统是执行权力机构首脑,政府总理由总统提名,经议会批准任命。由马索尔担任总理的本届政府是1994年6月前总统克拉夫丘克在位期间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世界秩序观与东亚国际体系的演变(1900-1945)(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美国的国际秩序观入手,通过考察20世纪上半期东亚国际体系的演变,尝试为这一时期的东亚国际关系建立一个多国的、宏观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美国从世纪之交就开始谋求在东亚建立一个不同于欧洲权力政治的新的国际秩序,这是美国从建国之初就萌生的改造国际秩序思想的延续;20世纪上半期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过程是美国不断推行和实施其国际秩序思想的过程,美国新的国际秩序思想集中体现在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上;从30年代初直至二战结束,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可以被视为美国捍卫、中国认同、日本挑战华盛顿体系的过程;战后初期美国试图建立的东亚国际秩序不过是华盛顿体系的修正版;华盛顿体系并非仅仅是帝国主义的工具,相反在很多方面有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美国的国际秩序观入手,通过考察20世纪上半期东亚国际体系的演变,尝试为这一时期的东亚国际关系建立一个多国的、宏观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美国从世纪之交就开始谋求在东亚建立一个不同于欧洲权力政治的新的国际秩序,这是美国从建国之初就萌生的改造国际秩序思想的延续;20世纪上半期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过程是美国不断推行和实施其国际秩序思想的过程,美国新的国际秩序思想集中体现在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上;从30年代初直至二战结束,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可以被视为美国捍卫、中国认同、日本挑战华盛顿体系的过程;战后初期美国试图建立的东亚国际秩序不过是华盛顿体系的修正版;华盛顿体系并非仅仅是帝国主义的工具,相反在很多方面有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