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怀仁县是全省经济强县,是人口大县,又是流动人口较多的县区,做好新时期的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两年来,我县以"创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为目标,从"阵地、设施、人员、机制"四个层面入手,探索性地建立了"四高四新"优质服务提质提速新模式,收到良好成效。2009年,我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单位",县人  相似文献   

2.
《今日海南》2009,(2):I0004-I0004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在推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寿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的创建要求,我们进一步巩固2004年"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成果,树立"优质服务以人为本,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度为落脚点"的服务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活动的内涵与途径,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刘卫民 《山西政报》2013,(Z1):19-20
2012年,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省、市人口计生委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围绕全年"156"工作思路,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以优质服务为平台,结合实施"三晋康家"工程,进一步巩固"创国优"成果,全力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步发展。一、2012年度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主要目标执行情况截止2012年9月底,全县总人口为334237人,常住人口为  相似文献   

5.
蒋惠华  李海峰 《今日浙江》2006,(11):66-66,F0003
舟山市普陀区辖6镇4乡3个街道、30个社区(居委会)、41个渔农村新社区、173个行政村。现有常住人口31.64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7.48万人。“十五”期间,全区常住人口出生9016人,年平均人口出生率5.66‰,人口自增率-0.99‰,计划生育率99.41%,出生婴儿性别比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圆满完成了“十五”人口计划。普陀区已连续8年实现人口自然负增长。2001年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区,2003年被评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2004年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2005年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药具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  相似文献   

6.
目前,党员干部违法生育已成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之一。这些人虽然为数不多,但由于地位特殊,身份特殊,关系特殊,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必须大力整治。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在探索整体改革和反思的过程中,"公民身份"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视角。公民身份基于主体地位的彰显符合中国民主的价值诉求,公民身份蕴含的协商美德是中国民主需要的政治态度,公民身份产生的参与实践是推动中国民主的重要力量。同时,在推进中国民主进程中亟需对公民身份的发展做出努力。政党支持是中国公民身份发展的前提,权利成长是公民身份发展的实质,道德建设是公民身份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200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青海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降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工作重点,切实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落实奖励少生等优惠政策,人口出生率得到进一步控制,圆满完成了2003年度人口计划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为"十五"人口计划的全面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魏立山 《山西政报》2012,(Z2):25-26
朔城区是朔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南端,总面积179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辖9乡2镇4个街道办事处,299个行政村,37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一中心,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活动,整体工作有效推进,优质服务提质提速,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2011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5.9‰,自然增长率  相似文献   

10.
李云峰 《求索》2023,(1):74-81
以唯物史观的发现为标识,哲学的主体革命实现了人的主体身份的本质复归。在对人的主体身份解构中,人的自然存在身份、社会存在身份、活动存在身份科学定位了人的主体身份存在,将“现实的人”从抽象的世界中解放出来。人作为一种对象性存在物,其主体身份的建构过程往往易受到现实规训的影响而趋向“异化”,人的主体身份批判的关键是“异化”身份批判。社会交往和话语交往是人的主体身份建构的重要途径,规定了主体身份的最终交往样态和价值形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性别选择和生育政策作为影响出生性别比的两个主要因素,通过定量的方式分析了性别选择和生育政策各自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二胎成功性别选择率越高,出生性别比就越偏高,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绝对差值就越大,相对差值较稳定。当性别选择率一定时,出生性别比本身值越高,两种生育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绝对差值就越大,相对差值也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河南宇县为个案,考察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与农村妇代会异化间的关系,认为计划生育从结构、功能和认同三个角度侵蚀并解构了妇代会的原本属性,给妇女整合带来了负面影响。异化的机理是,在各种政治压力、利益导向和信息传递作用下,国家、村庄、妇女干部三个层面的治理和行为都倾斜于计划生育工作。最后,本文还简单分析了近年来实施的计生管理员办法对妇代会的冲击并提出了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2020年初收集了全国各地75位妇女关于疫情期间日常生活的文字记录资料,并围绕家务、照料对35位妇女进行了深入访谈,探索她们应对生活及家庭关系变化的方式以及由此生发的对性别角色的自我反思与改变。研究发现,女性的自我反思根据照料与家务负担、婚育情况等情境性影响因素以及照料体验、职业发展、个人阅历等观念性影响因素形成不同的类型。是否有照料责任和婚育状态/年龄段是妇女自我反思和关怀的两个首要条件。在有照料责任的妇女中,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体会,都会促成其自我反思与关怀;而对家务负担习以为常的妇女则相反。此外,妇女会因职业发展状态不同产生不同的反思动力,50岁以上的妇女则因丰富的生活阅历与个人体悟而进行深刻反思与积极改变。这三者与妇女在家庭、职业等领域的性别观念相关。基于研究,本文将妇女分为习得型反思者、温和型反思者、成长型反思者和觉悟型反思者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Current research on open adoption gives less consideration to issues surrounding post-adoption contact with birth parents for children adopted from care. Yet, it is widely recognized that the profile of the children and their birth parents, as well as the quality of post-adoption contacts, vary considerably depending on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 adoption takes plac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32 child welfare workers and 16 foster-to-adopt families. It focuses specifically on aspects and conditions tha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determining whether or how contact between the adopted child and the birth family should be maintained.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distinctive challenges and dilemmas for open adoption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adopted child comes from a maltreating family, un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child welfare services.  相似文献   

15.
“一孩半”生育政策的社会性别与社会政策视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社会性别和社会政策视角分析了"一孩半"生育政策出台的背景、目的、带来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该政策在中国一半以上的人群中推行,对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政策与生俱来的性别"短视",也由于该政策与其他相关社会政策的不协调、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误以及配套措施的不完善等缘故,"一孩半"生育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和间接地与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相关。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依旧强烈的广大农村地区,在人们尚不能平等对待男性和女性胎儿的情况下,在社会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并不充分的前提下,推行"一孩半"生育政策姑息、纵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的性别偏好。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梳理、协调、配套相关政策出发,通过对生育政策的改革以及社会性别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政策,从而真正达到推行生育政策增进性别平等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出生性别比是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发展变化的自然基础。出生性别比失衡是中国人口问题面临的一个复杂、实际的深层次问题。依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由于农村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和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趋势仍未明显缓解。传统的生育文化是导致农村出生性别比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及执行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关键因素,先进医疗技术的滥用甚至违法使用更加速了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状态,另外农村社会保障薄弱以及计划生育户的奖励幅度过低也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伦敦大学发展研究部修正的社会性别需求理论,利用典型组专题讨论方法,分别从服务提供层角度和服务对象角度调查了服务对象在生殖健康领域的社会性别需求,包括现实性社会性别需求和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分析了两种角度下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别需求在本质上的一致性,提出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全面考察服务对象在生殖健康领域的社会性别需求,并将该思路体现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民族贫困地区留守妇女面临经济、情感、文化等多维贫困现状,其关爱服务体系构建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通过参与式观察与个案访谈,在S县调研发现当地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体系构建面临一定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传统社会工作视域的拓展,将“社会工作+”与关爱服务体系在内涵与实践路径上进行“互嵌”,从理论、主体、资金、内容四个方面探讨民族贫困地区留守妇女“社会工作+”关爱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通过对电影《新女性》及其相关传媒文本的文本分析,探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女性"的角色扮演与社会互动,从中揭示男性主体对女性的角色塑造和掌控。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对政府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介绍“服务包”的概念入手 ,以政府服务的五种特性和社会公众作为消费者评价政府服务质量的五维度为基础 ,着重探讨在信息社会里 ,信息技术对政府组织结构的冲击、对行政信息传播方式的再造及对政府决策的品质的改善 ,而这一过程势必会深刻影响政府服务特性的各个方面 ,也进一步填补政府服务质量缺口 ,同时也将增强政府服务回收的能力。通过研究信息技术对政府服务的深层次影响 ,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能够为政府服务质量的整体提高提供最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