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罗南疆 《政府法制》2009,(16):45-45
在昆明新近出台的《昆明市被问责领导干部相应组织处理意见(试行)》中,被处以诫勉谈话等六种问责方式之一的领导干部,一年内将不得被提拔;被问责两次即可党内降职、行政降级;被问责三次将免职。面对这一政策,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提出建议:采取第三方听证,让被问责官员有申诉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22日,《北京日报》以“党委领导首度被列为问责范围”为题,对北京市《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3.
时事点击     
《江淮法治》2009,(11):7-7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 据新华网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要求按照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的原则,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健全党内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去年,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可以说是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从无到有的标志。但在实行过程中,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哪些地方发生了重大安全事故,或重大的群体性事件,即问责哪个地方的党政领导干部和有关责任人员。  相似文献   

5.
高志宏 《时代法学》2010,8(6):30-36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对于统一我国行政问责立法,加强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行政问责制在构建进程中还存在泛化、滥化与简单化现象,还没有完成由“权力问责”向“制度问责”过渡。作为一种独立的责任追究机制存在的行政问责制,其应当在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问责程序、问责内容、问责后果等方面作出限制。也只有建立此严格意义上的行政问责制才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绝不能误认为行政问责制是包罗万象的责任综合体,更不能把行政问责制简化为引咎辞职。  相似文献   

6.
7036,这是今年1月8日中纪委副书记李玉赋向外界通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时透露的一个数字。2009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有关规定,对703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  相似文献   

7.
尤洪阳  英晶 《中国监察》2010,(13):31-31
近年来,该市切实加大对领导干部失职渎职行为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查处整治。2008年以来,先后对5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给予纪律处分。2010年又对一起煤矿事故相关7名责任领导干部进行了行政问责,有效严肃了纪律,确保干部执行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杨孝刚 《中国监察》2013,(24):40-4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无疑是落实这一要求的重要手段,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因此,必须加大对该项工作的研究力度,确保问责收到实效。从陕西省蓝田县的实践看,近年来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工作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和制度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据《工人日报》载:河南洛阳近日在推行行政问责制中出现了尴尬一幕:两位作为领导干部被问责免职的“环卫队长”,竟然是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目前洛阳市已对在问责过程中弄虚作假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口河回族区五股路办事处工委书记徐春霞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口河回族区五股路办事处主任和根弟被给予效能告诫,涧西区环卫局局长李荣军被停职检查3个月、效能告诫一次。  相似文献   

10.
《公民与法治》2011,(10):4-6
3月22日,京版问责办法——《北京市实施(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办法》正式对外公布。相比2009年7月出台的“全国版问责办法”,京版问责办法更加严格:首度将北京市党委领导列入问责范围;“问题官员”两年内不得提拔;明确党委和政府作为问责第一责任人。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的《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将于今年4月正式实施。其中在接受监督方面,明确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属于问责范畴。对此,有关专家表示,舆论监督非常关键,此举凸显了政府部门的开明和进步。(3月17日《新快报》)  相似文献   

12.
2009年7月,中央纪委下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标志着领导干部问责制从理论层面推进到了实践层面,对于领导干部的重大失职行为等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行为有了明确的处罚依据。对于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反腐倡廉、整顿吏治的坚强决心。但是,在问责制具体的实施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问责的主体不甚明确,异体问责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很难真正的实现问责的效果;问责的客体不是很明确;领导干部复出机制有一定的模糊性;问责范围比较狭窄。本文拟从问责的主体、客体、范围、制度等方面来入手,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完善我国的领导干部问责制。  相似文献   

13.
廉政观点     
《中国监察》2011,(22):47-47
赵洪祝:加强和创新被会管理要在依法监督上下功夫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指出,依法加强对国家机关和其他社会管理主体的监督,要通过完善监督体系,规范各类公开制度,推行“阳光司法”,以司法公开推进公正廉洁执法。要健全问责制度,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规定,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加强绩效管理,健全责任体系,对决策失误、违法行政、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行为,要严格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推进问责法治化,提高执法效果。  相似文献   

14.
苏镇审 《中国监察》2012,(18):55-56
问责审理的起因对问责事项进行审理,简称问责审理。这里的问责,仅指纪检监察机关实施的问责,或者调查结束后提出具体意见,建议有关部门对其工作人员实施的问责,不包含承担党政纪处分和刑事责任的问责。问责审理的提出和实践,是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问责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程序不断规范的结果。2008年11月,为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机制,出台《镇江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明确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承担和追究责任的情形和方式。2009年7月,为促进机关效能建设,规范机关工作行为,出台《关于实行市级机关工作人员工作问责的办法(试行)》,针对机关干部中存在的"懒、散、慢"等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制定了相应的问责方式和程序。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  相似文献   

15.
7036,这是今年1月8日中纪委副书记李玉赋向外界通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时透露的一个数字.2009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有关规定,对703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监察》2010,(7):24-24
本刊讯近日,浙江省出台了贯彻《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工作程序。《问责程序》共分21条,主要规范了问责程序启动、问责线索(材料)的管理及办理、初核、立项、调查、审理、报送问责建议、代起草问责决定、送达、监督执行、公开、复核等12项工作程序。《问责程序》规定省纪委、监察厅对通过检举、控告、上级机关及领导批示、人大、政协、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提出的意见建议、巡视、检查、考核建议、  相似文献   

17.
去年底,湖南省长沙市为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公开了各区和市直机关千余名领导干部的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今年1月10日,长沙市举行新闻通报会,市纪委书记姚永春表示,蓄意不接电话、不处理诉求的领导干部将被问责和处理,同时,将尽快出台公开工作管理监督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监察》2009,(13):43-43
潘洪其在《北京青年报》撰文指出,近来,一些被问责官员复出引起公众的质疑与不安,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现行有关法律和党纪政纪法规对官员问责的规定不够完善,在执行中缺乏有力的制约,从而使得一些被问责官员的复出缺乏基本的规范,也缺乏足够的合理性。为维护官员问责制度的严肃性,重塑问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应当全面整合有关规定,形成统一完善、惩处有力的问责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监察》2009,(9):47-47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在谈到反腐倡廉与发扬民主之间的关系时指出,要用三大民主手段来打击腐败:第一,问责制的广泛推行。现在问责制只问地方政府还不够,地方党委也要问责,也就是要党政干部一起问责。第二,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财产申报制度要尽快建立。  相似文献   

20.
公正问责是公权力应有的正当属性,必须对公权力进行严格监督。人们在关注问责的影响力和强度时更关注问责的公正性,这是在警示执纪执法者同样要承担相应的问责职责。公正是问责的灵魂,失责必问就是要牢牢把握公正问责的实践指向,禁绝问责的随意性和模糊性。以实践证明问责的公正性,方能以实际成效的公正性提升问责的震慑力和信服力。问责过程的公开透明是严格监督的必要条件,没有公开透明的问责,公正性就无从谈起。公开透明既是对被问责者公正问责的有利保障,也是对执纪执法者的监督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