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央政府利益、地方(部门)政府利益、政府官员个人利益等不同层次利益的存在及其差别,必然影响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使由政策制定者制定的政策能够反映公共利益,要使反映公共利益的政策得以全面、正确地执行,就必须合理调整各层级政府和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利益,规范中央与地方权能关系,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度化,规范民主选举,建立民众参与制度,对政府官员施行有效的约束与监督。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政策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面对的治理环境越来越复杂,为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效能、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进行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政策创新就显得很有必要.当前,中央向地方放权、地方政府间竞争、社会公众的需求以及政府行为理论发展变化几个方面所产生的力量形成动力机制.为了使动力机制协调运作.确保其中每一部分力量作用的正确方向,我们有必要提高政策创新过程的政策监督力度和公众参与度,完善公众的政策诉求表达机制,构建政策创新激励与宽容机制,促进地方政府间的区域联合政策创新.批判地借鉴和吸收"新公共管理"理念,正确处理政策创新和政策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PPP项目落地率低,而且不同省份间差异大,反映的是各地政府治理体系对PPP政策执行效果影响的问题.为探讨地方治理体系与PPP落地率的关系,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台湾、香港、澳门外)为案例样本,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地方政府治理体系中政府执行政策的能力、制度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者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发展扶持呈现出如火如荼的趋势。文章认为,地方政府基于社会治理框架下设计出台公益创投项目等实现对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政策回应,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公益创投政策文本的分析,通过对地方政府样本及其扶持政策逻辑起点、治理绩效逻辑、外部回应逻辑以及监管逻辑等方面的探讨,文章得出地方政府出台公益创投扶持政策决策逻辑的理论解释:既是政府内部治理改革逻辑与社会体制改革逻辑的博弈产物,又是对社会组织发展、社区服务支持和社工人才三者之间联动发展,实现"三社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关于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执行不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归纳了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执行不力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并由一般到重点分析了中央政策执行不力的影响因素,进而从政策制定、政策领会、政策执行原则、政策决策机制、政策执行条件、政策执行者素质和政策执行理论研究等方面,探讨地方政府有效执行中央政策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破解房地产市场的央地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到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作用,势必涉及到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市场中的定位(各自的权力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当前争论的焦点之一。目前理论界和公众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即认为中央的政策代表民意;而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7.
政府执行力是各级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迫切需要加强和提高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制度的视角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危机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工具的合适选择,对于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和构建两型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两型社会建设中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将由单中心的政府管制工具走向多中心治理结构的"公共行动工具",同时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一定要与经济、制度和技术因素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相适应,从而实现环境政策工具选择的组合化、动态化和本土化。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实现了中央向地方的部分"放权让利",但出现了中央与地方关系不均衡化的"不公平"现象,产生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府政策不力等负面影响.为了保证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调发展,应当逐渐实现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公平对待,建立地方利益表达机制,并通过立法和监督机制的建立来改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行政分包治理体制下,地方政府行为决策须兼顾上级政府满意度、官员个人政绩和区域公共福利等诸多因素,差异化的多元目标导向追成流域治理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偏差和环境保护政策的边缘化.建立激励约束相融机制,矫治地方政府的行为偏差,是提高流域公共治理效率、促进流域永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