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亚培 《乡音》2014,(9):11-14
[策划人语]“农业”与“非农业”户口之别曾经给几代人的生活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7月3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改革举措。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
速递·锐评     
正国务院7月30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此次户籍制度改革,将对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产生推动力,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将对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发挥重要作用。(人民网)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以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2174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2%受访者关注户籍改革新举措。虽然58.6%受访者表示身边年轻人找工作依然看重户  相似文献   

4.
正户籍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按照户籍身份来执行科教、卫生、医疗、就业、社保等一系列政策,造成二元制城乡差距。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一、户籍差异引起的问题与矛盾(一)本地农村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因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6,(22)
正近日,北京出台户籍改革意见,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目前,已经有30个省区市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这意味着,农业户口将成为历史。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公布,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截至今年9月19日,已经有30个省区市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普遍提出取消农业  相似文献   

6.
正7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城镇化是社会发展之趋势。但是,户籍改革多年来进展不大,甚至有反复,正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复杂性所致。户籍制度改革涉及非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7,(3):28-29
3月29日,全国治安管理工作会议披露。我国将大力推进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重点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实现公民身份平等。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出台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指出,继续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和由此衍生的其他户口类型。放开农民进城落户限制,凡是进城农民有稳定居所、稳定就业岗位、稳定经济来源,就可以进城落户(2月22日《东亚经贸新闻》)。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全国各省市均已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普遍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同时提出要完善本地区的居住证制度,建立、推进积分落户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改革的意见》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到2020年全国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推动1  相似文献   

10.
月报     
《小康》2007,(5)
农业户口将逐步取消3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治安管理工作会议上,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大力推进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重点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回扣的二元户口性质,实现公民身份平等。我国还将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落户条件,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相似文献   

11.
王冰 《人大建设》2008,(4):38-39
自由迁移的记载,在我国民间族谱中随处可见。没有户口、暂住证和外出务工证的羁绊,没有制度阻拦的人口迁移,让许多“过客”成为“归人”。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58年《户口登记条例》的出台。1963年,公安部依据是否吃国家计划供给的商品粮,将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随后,劳动用工、住房、医疗、教育和就业等公民享有的权益也陆续同户口性质相挂钩。  相似文献   

12.
2014年7月30日,备受关注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宣告自1958年以来,在中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这意味着,今后中国不再有农民和市民的区别。“农业户”退出历史舞台来自农村的赵珍进城打工已有10年了,之前她常常被人称作“农民工”,然而今年7月30号之后,她与城里人在身份上不再有区别,她的农业户口将被取消,今后将与城里人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让‘农民工’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3.
盈励 《当代广西》2005,(13):27-27
建立全区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取消城乡分割的按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登记常住户口的办法,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户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常住户口,统称“居民户口”。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0月1日,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全国所有的镇和县级市市区,将取消“农转非”指标,把蓝印户口、地方城镇居民户口、自理口粮户口等,统一登记为城镇常住户口。改户籍审批制为登记制度。凡在当地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  相似文献   

15.
<正>早年,为了一个城市户口,不少人挤破脑袋、头发愁白,就是希望改变"农业户口"这个身份。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城市不断扩张,一个城市周边的农业户口,可能意味着数套房产、大额征地补偿。曾经大家追过的户口,由此上演了一出"反转剧"。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  相似文献   

16.
省情     
《今日浙江》2006,(8):58-58
浙江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力争在2007年底前,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户口性质划分,实行统一登记为浙江居民户口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按照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从体制上保障进城务工人员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待遇。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近两年来,成都市调整户口政策,着力推进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在引进人才、购房、投资、纳税、引资、投靠等入户政策方面进一步放开;逐步对全市户籍人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统称为“居民户口”,按实际居住地登记。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制定目的"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和逐步统一城区落户政策"是我市户籍制度改革五项任务之一。2016年9月30日起,我市已经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了城乡户口登记,需要调整我市的户口迁移政策,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提高我市新型城市化率。  相似文献   

19.
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由:目前,全国各地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正加快推进。据公安部提供的情况,全国各地已经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全面部署开展了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仅天津、河南、重庆、新疆等地不完全统计,就已经为符合条件的138.6万人在小城镇办理了落户手续。与此同时,各地正在逐步调整大中城市户口迁移政策,放宽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人员的落户限制。 多年的“农业”、“非农业”管理模式已经突破。新的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开始建立。湖南、广东、福建等省明确提出: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区别。吉林省提出,要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湖南省实行本省户籍人口按照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统称“湖南居民户口”。  相似文献   

20.
李文椿  何炽 《中国民政》2011,(9):42-43,36
2010年1月1日,沈阳市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意味着"二元化"户籍管理体制的终结,但平稳剥离粘附于户籍制度上的各种社会差别政策,却是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研究户籍制度改革对现行城市和农村低保政策的影响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