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去霸权时代”的中国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亚文 《南风窗》2010,(1):39-41
从大国关系的角度说,中国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这不是中国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世界历史在当下时刻的一种必然。中国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国际现实,调整国际战略思维,更多扮演起全球性国家角色,以防止霸权的衰落对世界政治造成的非良性冲击。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发展的视角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中国经济崛起与世界经济的内在关系。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世界经济和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依靠自身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创造和分享全球化红利,由此实现了经济崛起。在未来30年,中国经济将开始在更深、更高层次上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随着经济进一步崛起和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中国将会在新一轮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新规则建构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将在未来30年中呈现一体化互动发展关系。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良性一体化互动发展,既要求中国自身进一步加强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也要求国际社会与中国共同形成有效的平衡机制和修复机制,不断平衡与及时修复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从而维护好、建设好中国经济与世界的一体化互动发展新格局,争取更多的双赢和多赢。  相似文献   

3.
王金强 《当代世界》2010,(4):55-56,7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中国开始越来越关注如何拓展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海外利益。我们认为,在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世界体系中,中国海外利益的实现应该置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视角下,这也决定了中国海外利益的实现必然要在国际社会基础上探索合法性途径。  相似文献   

4.
郑琛  陈倩 《工会博览》2010,(2):90-90
美国为了缓解其长期以来的贸易逆差,采取的是美元贬值的措施。美元跌势从2002年开始,作为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一种货币,美元持续贬值,对其他国家经济的损害和打击不容小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必然受其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美元贬值造成中国物价上涨,出口减少、国家财富流失、房地产及股市泡沫等方面的具体分析,列举了美元贬值对中国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简要阐述了中国面对这场货币之战的立场。  相似文献   

5.
秦浩严 《法制博览》2013,(10):64+3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论这个趋势如何影响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公平互利作为国际经济法的重要基本原则,都会对其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国际经济法的职能,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以及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性阐述国际经济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非洲在美国和中国各自国际战略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作用和意义也不尽相同.在国际体系深度变革、世界格局加速重组的进程中,特别是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非洲更多的是被美国当作遏制中国的工具,但非洲却是中国外交"基础之基础",其基础性地位不容动摇,这也是近年来中国始终维系中非关系高位运行的缘由所在.目前,中美关系已进入"战略竞争时代",但两国在非洲关系仍处于从"常态"向"非常态"转化的过程中.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是全球性的,在非洲也不会例外.一旦美国将大国竞争引入非洲,也就意味着中美在非洲关系由"常态"步入"非常态",这必将对中国在非洲利益,乃至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处境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民主建设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飞速发展。这不仅是中国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融入世界民主化进程的过程,更是对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的一种超越。然而,任何实践成果都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的产物,离不开相应的时代背景。中国经济民主建设进程不仅受制于国内因素,也与国际环境息息相关。其中,美国——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是对中国经济民主建设进程影响最直接和最大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8.
经济奇迹背后的阴影笔者在2003年时,曾经提出中国进人“国际摩擦时期”的概念,指中国在崛起之中必然引起国际经济、政治的不平衡,进而由平稳崛起的前期逐渐过渡到摩擦的中期,其表现可能是贸易、投资、宏观(如人民币汇率之争)以及政治、文化诸层面的各种摩擦。有人将2004年称为“世界经济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中,世界经济增长率高达5%,增长几乎遍及全球的每一  相似文献   

9.
黄河 《国际展望》2014,(3):68-87,156
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开展跨国经营。目前,中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经济体,在境外形成了若干个原油和矿产资源生产基地,获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油气、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风险性无疑是跨国公司经营中的一个突出特征;作为一种市场行为,中国企业海外经营必然会遭遇两类风险:经营性风险和国外政治性风险。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现身于国际商业和资本市场,国外政治风险已成为影响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和国家经济安全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变化的全球地缘政治秩序中,美国、中国和欧盟之间的互动将会确定今后多年国际体系的特点。这三个力量在全球所拥有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规范和政治影响日益增大。与美国的军事优势和无与伦比的力量、欧盟日益增长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以及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一道,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崛起是定义新的全球秩序的四大趋势之一。在这个新秩序中,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舞台上的一个日益负责的角色,并且参与解决国际议事日程上越来越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都在根据其国家利益和金融危机对其影响的程度开始调整自身发展战略,由此引起的国际关系大调整和大博弈必然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发展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所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大幅萎缩,导致国际油价暴跌,对石油市场造成剧烈冲击,也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中短期内,国际油价大幅回升至疫情前水平的可能性渺茫,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仍荆棘密布。中国需要密切关注石油供应链和产油国政治经济情况变化,抓住机遇扩充石油战略储备,扩大国内有效油气消费需求,释放油气消费潜力,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石油工业的不利影响,增强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三年有余,但全球经济形势仍不稳定。美国失业率持续徘徊在9%的高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尚无显著成效,世界经济复苏遥遥无期,而经济低迷影响下的世界政治又变数频频。全球经济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是国际资本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主要涉及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必然和发展趋势,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摩擦与治理规则,全球经贸规则的重构,并对当前中美经贸摩擦进行解读与研判。二战以后形成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导并推动了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国际规则的形成,这营造了稳定和可预见的发展环境,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打造了制度基础。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和深化的大趋势不会逆转。同时,全球经贸规则也不断面临新挑战,需要更好地平衡各种新的经贸利益诉求。但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在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主渠道地位未根本改变。全球经济规则重构涉及金融、贸易统计、服务贸易、政府采购、投资、竞争中立与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等诸多方面。当前,美国服务业占到GDP的八成以上,已经难以使传统制造业重回美国,将自身遇到的问题怪罪并迁怒于对外经贸关系是徒劳的。中美经贸摩擦将持续多长时间,更多取决于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虽然从短期看或许中国受损会更大一些。但是从中长期看,中国将有望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5.
历史传统、学术文化与国际地位的差异导致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美英学派之间明显的学术分野。英国学派更具有体系与制度的批判精神,美国学派主流理论霸权护持心态较为明显。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美国学派处于普遍失语状态,而英国学派则给予了及时、建设性的学术反应。中国学术界必须清算美国学派的不适当影响,建立更具广泛性的借鉴性知识体系,提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中国议题与中国命题。  相似文献   

16.
萧虎 《当代世界》2010,(2):11-12,18
21世纪头十年,国际形势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其主要特征是美国软硬实力双双走向弱化,引发各种国际政治思潮风生水起。总的看,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趋向衰落,发展模式多样性、世界多极化主张受到更多追捧,中国模式和中国地位被广泛推崇。  相似文献   

17.
缅甸的民主改革是其国内各种力量自发形成的结果,美国的制裁和压力对其影响较为有限。美国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缅甸的民主改革及其正常国家身份必须首先得到美国的认可,然后才能获得西方世界的承认,从而使缅甸政府具备国际合法性。冷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其地位不仅体现在其经济总量等硬实力方面,而且还体现为美国成为一些国家政府的国际合法性的唯一"评判者",这使缅甸与美国的关系改善及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6,(18)
正在一国之内政治经济和文化尚且互相影响难以分割,在国家之间就能分开吗?如果威胁了对方的国家安全,还能保持经济上的密切往来吗?完全站到美国一边韩国总统朴槿惠如今已是进退两难。韩国一向是"安美经中",安全军事上依靠美国,经济上更多地依赖中国。朴任总统之时,正是韩国经济面临世界经济衰退的时候,所以中国显得更加重要。出于种种考虑,也许还加上对中国文化的熟悉,朴对中国表现出了很大的  相似文献   

19.
刘骥 《南风窗》2008,(14):96-96
地震释放了大地的能量,也释放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能量。我们所有人,都在很短时间之内看到了中国社会在面临危机时集体行动的能力。这种集体行动的能力,不光是以国家为中心的组织动员能力,更多的还有社会自发的集体行动能力。不得不承认,面对社会自发的集体行动,国家各个层面多少都有些措手不及:如何协调来自民间的救援力量与资源?如何安排引导有组织的志愿者?如何容纳、组织如此巨大的社会力量?如何调整危机之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翟石磊 《国际展望》2014,(1):85-102
"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是世纪之交出现的关于国际权势转移的两种相对应的论调。传统的评价标准是通过衡量中美硬实力和软实力指标,最终确定两国国际影响力和对世界格局的主导力。但这一评估体系始终难以获得一致认可。而通过考察全球民众的感知和反应无疑对理解这样的权势转移问题提供了一种更加直观判断的依据。根据近10年的全球民调数据,"中国崛起"和"美国衰落"更多的是一种相对变化,也是一种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国际公众更加认可中国的经济崛起,在其他事务中,美国依旧是主导地位。而中国在实现崛起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公共外交等多重手段提高国际公众的信任度,通过赢得国际舆论支持以减少对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安全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