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宪法规范彼此间的形式冲突不足以否认宪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适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不足以结构性取代宪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适用。宪法中关涉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不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凝聚和承载着"一国"精神的内容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具有适用性。厘定宪法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内容时应秉持"一国"的原则。"占中公投"既违反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也违反宪法。  相似文献   

2.
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第三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现行的法律基本不变”,据此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有关条款规定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适用的法律,它们是: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湾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我国将收回香港的全部主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的规定,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已制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在法理上一国的宪法理所当然地在其主权范围内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但我国解决香港问题的依据是“一国两制”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制定的《基本法》所规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各项制度,在许多方面不同于我国宪法的一些主要原则和制度。由此,就产生了一个尖锐、重大的政治和法律问题,即:我国宪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具有法律效力,其法律效力是如何得以实现?正确地认识和阐  相似文献   

4.
董念清 《中国法学》2020,(1):184-201
条约的适用是国际法上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国内法院在司法审判中必须面对的实践问题。1929年《华沙公约》建立了强制性适用原则,只要是公约定义的国际运输,必须适用公约。这一原则被其后包括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在内的国际航空私法条约予以继承和保留,成为国际航空私法条约的鲜明特色。以《华沙公约》为代表的国际航空私法条约,其适用并未完全遵循国际法传统的条约适用理论,当事人国籍国是否批准条约并不是适用的前提条件,而是取决于航空运输合同所确定的始发地点和目的地点所在的国家是不是公约的缔约国或当事国,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国际航空私法条约自身不同于其他国际法条约的适用理论和规则体系。"地点标准"是《华沙公约》适用的核心标准,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条约适用的一般理论,是对条约适用一般理论的发展,是条约适用上的重要创新。司法实践中,应抛弃固有思维,从条约文本规定出发,才可避免法律适用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现代法学》2017,(5):3-10
《宪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的依据,也是其实施的保障。《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关系是基本法理论与实践中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发挥了价值引导与规范保障作用,为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6.
一、澳门、香港特别行政区律师制度概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香港”)在总体上保留了其原有的律师制度。《基本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保留原有的专业制度的基础上,自行制定有关评审各专业资格的办法。”同条第3款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承认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前已承认的专业和专业团体,所承认的专业团体可自行审核和颁授专业资格。”同条第2款又规定:“在特别行政区成立前已取得专业和执业资格者,可依据有关规定和专业守…  相似文献   

7.
一、港、澳律师制度概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香港”)在总体上保留了其原有的律师制度。《基本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保留原有的专业制度的基础上,自行制定有关评审各专业资格的办法。”同条第3条款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承认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前已承认的专业和专业团体,所承认的专业团体可自行审核和颁授专业资格。”同条第2款又规定:“在特别行政区成立前已取得专业和执业资格者,可依据有关规定和专业守则保留原有的…  相似文献   

8.
张友渔教授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下称《基本法》),是法律不是“宪法”。①其结论建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后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授予而取得享有高度自治权的特别行政区的地位,而不是联邦制或联盟制国家内的“邦”、“州”或“加盟国”,故不存在本身的宪法,也无权制定宪法。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不是香港本身制定的“宪法”,而是由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  相似文献   

9.
1997年7月1日,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届时,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的规定,设置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特别行政区政府,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爱国爱港的六百多万香港同胞将真正成为国家和香港的主人,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实行高度自治,享有广泛的地方自治权力,为祖国和世界的和平发展继续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略论香港的法律适应化问题黄瑶一、香港法律适应化的意义根据中英联合声明第3条第(3)项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第8条和18条规定,香港原有法律在1997年6月30日后将继续适用。但是,香港原有法律并非原封不动地自动过渡到1997年,而是...  相似文献   

11.
WTO协定在应对环境贸易争端和人权贸易争端时的贸易价值优先取向加剧了国际法的"碎片化"和"不成体系"问题。为克制和应对国际法的"碎片化",促进WTO协定与多边环境和人权协定的规范整合,《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3)(c)条可作为整体解释方法的条约依据运用于WTO协定的司法解释中,但这需要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条约"解释"和条约"适用"做出革新的认识,将整体解释方法作为自治的条约解释方法在人权和环境贸易争端中适用,而不是陷于第31(3)(c)条所述之当事国为"条约当事国"还是"争端当事国"之争。  相似文献   

12.
西方人权话语拓展的主要方式是软渗透和硬介入。软渗透表现为通过西方人权"区域理念--区域规则--国际规则--国内规则"的规范扩散,推动非西方国家接受由西方主导建构起来的国际人权规范体系,形成对西方人权话语的法律确信,最终实现"西方人权国际化"和"国际人权国内化"。硬介入表现为通过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式强行推动非西方国家接受西方人权话语并将之纳入国内法律秩序,加速了西方人权国际化。西方人权话语拓展引起"它变"和"自变"效果。一方面,面对软渗透和硬介入,非西方国家或者被动接受,或者借助条约批准、保留等国际法手段予以选择性认同或变通,甚至提出竞争性替代话语加以对冲。另一方面,西方人权话语也在内外因素下不断自我调适,逐步提升可接受性。中国对外拓展人权话语,应充分利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战略机遇期,借助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途径,加速国际人权话语格局的变革;尽快形成以发展主义权利观为核心的人权话语体系,并通过对话来增进中国人权话语的价值共识;坚持发挥规范性力量的作用,学会利用国际法律机制,着力提升在国际人权体系内将中国理念和话语转化为国际规则以及保障国际规则被遵守的制度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杜焕芳 《中国法学》2014,(2):235-256
国际条约的文本制订及其为当事国接受仅实现了条约的形式统一,而条约的实质统一则需要通过一致解释和适用来达致。国际公法条约解释更多针对的是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而国际私法条约解释更多关涉的是私人的权利和义务,且没有相应的管辖国际私法条约的国际争议解决机构,故存在当事国解释的多样性风险。国际私法条约解释在路径上依赖条约解释的习惯法规则的同时,必须坚持自洽性和统一性解释要求。当事国在司法实践中对国际私法条约的解释,倾向于采用约文解释和目的解释方法,要求法官学会自我克制和比较借鉴,使用补充资料作为辅助手段,同时处理好多种约文文本和公共政策条款的解释问题。  相似文献   

14.
The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Arms Trade Treaty (ATT) in December 2014 created an historic opportunity to reduce the human cost of the widespread and poorly regulated supply of conventional arms. The treaty establishes common standard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of conventional weapons and seeks to ensure that weapons are not used in the commission of war crimes, serious violations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and other offences. The paper reviews the definitions and the scope of the treaty and highlights the contributions made by Commonwealth member countries. It makes recommendations to Commonwealth member countries regarding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and their obligations.  相似文献   

15.
国际法通过公私领域的划分确定其管辖范围,并避免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女性主义者指出,这种划分包含着对女性的规范性歧视和结构性歧视。国际法的基本术语如国家、主权等,排除了国际法对国内违反人权事项的管辖,维护了男性在国内的特权地位。在国际人权法领域,在确定是否给予女性以人权保护时,也是以维护男性利益为出发点。女性主义方法揭示了国际法中存在的性别歧视,但该方法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6.
Conclusion Victor Hugo considered the death penalty to be the hallmark of barbarity. 104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clearly contemplates aboli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To some extent, it has succeeded in promoting universal and imperative norms, as in the case of the prohibitions on torture and slavery. 105 With respect to the death penalty, results have been more gradual and the effort has met with more opposition. Although international norms now exist prohibiting the death penalty, 106 they are not yet widely ratified. This is wh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dedicated to the promotion of human rights have insisted upon strict limit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including its total exclusion for certain categories, such as juveniles, pregnant women, the elderly, and the insane.No treaty provision exists to exclude the insane from the death penalty. The conclusion that this prohibition represents a customary norm is an important one, with consequences not only in international law but also in domestic law since many states consider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 to be a part of their domestic law. Wherever a court concludes that in the absence of any domestic statutory provision to the contrary,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prohibits execution of an insane prisoner, a small step will be taken away from the barbarism lamented by Hugo.B.A., University of Toronto 1972; M.A., University of Toronto 1973; LL.B., University of Montreal 1983; LL.M., University of Montreal 1990; LL.D., University of Montreal 1993.  相似文献   

17.
论WTO争端解决的国内法审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增,与其他WTO成员的贸易争端也日趋频繁。WTO争端解决的关键是通过条约解释澄清其成员的权利与义务,审查系争国内法是否符合WTO有关协定。本文首先论述WTO争端解决中的国内法概念,然后着重地分别探讨专家组审理与上诉复审的国内法审查,最后分析我国应对WTO争端解决的国内法审查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翔 《法学研究》2005,(3):21-36
在德国的宪法理论中,基本权利被认为具有“主观权利”与“客观法”的双重性质。除了作为个人权利的性质外,基本权利被认为是德国基本法所确立的“客观价值秩序”,是对国家权力产生直接约束力的法律。这一理论构成了对基本权利的宪法解释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德国建构了一套严密的基本权利保障体系。这一理论对中国宪法的基本权利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seven principal United Nations-sponsored human rights treatiesstipulate that States Parties submit periodic reports to therespective treaty monitoring bodies (or ‘committees’)1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ir treaty obligations. Followingthe review of a report, the treaty body in question issues aset of ‘concluding observations’, containing itscoll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State's record and recommendationsfor enhanc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ights in question. Arguably,the issuance of concluding observations i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activity of human rights treaty bodies. It provides an opportunityfor the delivery of an authoritative overview of the state ofhuman rights in a country and for the delivery of forms of advicewhich can stimulate systemic improvements. Its significanceis all the greater now that the only accounts of the reviewof periodic reports which appear in the annual reports of thetreaty bodies are the adopted concluding observations.2 Thisarticle seeks to test key aspects of the quality of concludingobservations. The analysis is se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review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