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几年来,海南省各级监察机关先后牵头组织开展"清地"、"清贷"、"清红包"和"工程治理"等一系列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既破解了一批纠而复发、屡禁不止的突出问题,教育挽救了一批党员干部,又进一步构建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监察》2011,(11):19-19
本刊讯受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的委托,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部于5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工程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监察部副部长郝明金通报了工程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查办案件工作情况,并公布20起典型案件。他指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形成反腐败高压态势。党的二十大强调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极端重要性。本文运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实证研究腐败治理对不同层级政府信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后发现,腐败治理能够显著提升公众对各级政府的信任。同时,在使用互联网的群体中腐败治理对政府信任的正向效应更高,互联网能够强化腐败治理对中央和区县政府信任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以期为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提供合法性实证依据,为各级政府推进腐败治理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世界各国公共治理的潮流等视角,思考分析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和思想内涵.本文指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协调的国家制度体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增强各级治理主体的法治思维和能力;必须推进治理民主化,让人民深入地参与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5.
付红 《行政与法》2023,(4):66-7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近年来,白山市江源区通过城市社区、乡村、机关、企业、学校、医院“六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创建,促进了党的组织力、治理力、公信力,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高度契合“两山”转化的全员、全域、全周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最高检、监察部前几日通报工程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查办案件情况,并公布了20起典型案件。通报情况显示了“工程腐败”治理的显著成果,但同时也揭示出工程建设领域仍是腐败易发多发领域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刘晖  张杰 《人民检察》2021,(4):19-22
近期,经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五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以“检察机关依法履职促进社会治理”为主题的第二十三批指导性案例,指导各级检察机关进一步依法履行检察职能,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结合相关情况,对该批案例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8.
中央部署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来,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工程治理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前,中央企业要认真贯彻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找准工程治理工作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任洋 《法制与社会》2011,(20):169-17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在推进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点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小广告的严重泛滥。本文通过介绍各级部门、相关单位以及广大民众所采取的不同治理小广告泛滥的措施,论述了小广告治理所遭遇的瓶颈,阐明了小广告治理的艰难现状,得出了涉及小广告治理措施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思考,引发了本文对治理小广告泛滥现状与加强立法体系建设之间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超期羁押是刑事诉讼活动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存在于刑事诉讼中侦查、起诉、审判的各个环节,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治理超期羁押,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公正司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也是保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需要。近一时期,全省各级人民法院普遍开展了超期羁押专项治理工作,本刊特为广大读者推出专题策划——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对宗教的认知经历了从政治认知到文化认知的转变,还将转变到融合上述两种认知的治理认知。基于需求溢出理论双层公共事务观,涉及宗教的治理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国家对宗教的直接治理,即把宗教作为治理对象的治理;第二层面是国家利用宗教对社会事务的治理,也就是把宗教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即把宗教组织作为治理主体)而对社会事务的治理。其中,前一治理层面强调国家在治理方面的主体性,强调国家以公共利益原则为依归,依法管理宗教组织及其信众,以防范或抑制宗教的消极面;后一治理层面强调宗教(包括宗教组织及信教人员)在治理方面的主体性,强调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权保障下充分利用宗教在心灵治理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发挥宗教的积极面。同时,以公共利益原则协调双层治理之间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抑制宗教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监察》2013,(24):1-1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是坚定信心、凝聚共识、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必须让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丁志刚  熊凯 《行政与法》2023,(12):13-30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乡村治理领域的体现。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已经形成以“体系-能力-效能”为核心内容的理论框架,其中,以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基础、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核心、乡村治理效能现代化为导向。中国式乡村治理体系由高效的基层自治体系、完备的利益整合体系和科学的制度规范体系构成;中国式乡村治理能力由政党主导能力、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共治能力构成;中国式乡村治理效能由民本中心效能、远期振兴效能、系统发展效能构成。推动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要以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效能现代化三个维度为重点内容,促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瞄准重点领域,寻找案件线索 本溪市是采煤沉陷灾害严重的城市,全市采煤沉陷区面积50.6平方公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本溪市先后争取到国家拨付专款,及地方自筹资金,对沉陷区治理改造,建成了多个住宅小区,使本溪市大部分沉陷区居民得到妥善安置。本溪市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是国家一项惠民工程,  相似文献   

15.
夏伟 《行政与法》2023,(4):10-23
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守正创新,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基本实现了“碎片管理”向“系统治理”的体系变革、“凭人管理”向“依法治理”的逻辑变革、“行政管理”向“综合治理”的手段变革、“末梢管理”向“源头治理”的环节变革,社会治理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在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坚持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将“加强社会力量的培育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终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杜红霞 《中国监察》2011,(14):44-44
目前,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正在对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这是因为工程建设领域已成为腐败高发地带,尤其是在工程招投标环节,由于行政权力的干预,产生暗箱操作、违规操作等问题,造成市场秩序混乱,也为腐败分子提供了权力寻租的机会。因此,严肃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必须重点抓好工程招投标这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监察》2013,(21):7-7
日前,监察部就10起破坏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典型案例发出通报,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大责任,要求各级监察机关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职责,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  相似文献   

18.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陕西省紫阳县毛坝镇大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积极发挥退休老支书作用,通过组建"老支书"调解团,有效化解乡村矛盾纠纷,服务乡村老龄群众.  相似文献   

19.
智法石 《中国监察》2011,(14):15-19
近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央工程治理领导小组认真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规划、整体推进,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认真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着力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工程治理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呈现出扎实有序、深入推进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20.
以腐败治理为导向,创立具有国家“第四权”性质的独立监察机关、启动政治体制的重 大改革,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与制度创新。以《宪法》《监察法》为中心的腐败治理体制改革,以中国特色国家政治体制、治理体系优势为基础,在确立国家腐败治理权 的独立、权威地位的基础上,对腐败治理权的权属、类型、范围与运行制度作出规定。《监察法》以《宪 法》为根据,将领导体制、组织体制与权力运行体制作为中国特色腐败治理体制的建构重点,在领导体制与组织体制的建构上,确立了“三元制”的体制建构原则与制度体系,对腐败治理体制内容的理论揭示,有助于深化对立法完善根据与腐败治理权运行正当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