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嵩  李波 《法制与社会》2010,(10):222-222
“村官”是生活在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却是广大农村最基层的管理者,村民的大事小情要靠“村官”去解决,党和政府的声音要靠“村官”去传达,他们是“富一地百姓,保一方平安”的带头人。“村官”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村官”的行政行为,影响着农村稳定和持续发展。“村官”虽小,但其犯罪行为不容忽视。本文结合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践,简要分析了当前“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肖蕾 《法制与社会》2011,(36):215-216
大学生“村官”实施以来,理论和实践逐步的走向成熟,印证了这一政策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但是在成熟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影响大学生“村官”计划持续发展的问题,如培训制度尚未完善、福利待遇有待提高,监督体制和考核体制不够科学,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仍需进一步拓宽。加强制度建设,弥补制度疏漏,才有希望看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统计,目前全国总计有68万个行政村、9亿农民、500万名包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委员和村委会委员在内的“村官”,“村官”群体十分庞大。“村官”职务虽小,却拥有广泛的权力,管理农村的公共事务,并在一定范围内代替政府行使国家的管理职权。而近年村官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频发,  相似文献   

4.
杨明  刘长 《江淮法治》2009,(12):42-43
2006年上任的北京首批大学生“村官”3年合同期将满。3年来,大学生的“村官”路走得如何?3年后,他们将何去何从?3年里,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哪些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5.
村干部职务犯罪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被称为“村官”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情况日趋严重,而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从中暴露出不少问题,“村官腐败”已成为农村的“内伤”,严重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6.
吴明 《中国监察》2009,(14):44-44
在不断深入的反腐败实践中,人们往往会把眼睛盯住“位高权重”者,容易忽视农村基层“村官”的腐败。别以为村干部“位小权轻”,有的只是“吃吃喝喝、多拿多占”,其实不然,小小“村官”腐败造成的危害同样很大,切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7.
钱蕾 《中国监察》2008,(24):42-43
浙江省桐乡市开展“村官廉洁工程”以来,普通村民脸上露出了踏实的微笑:村官干净干事,农民生活也越过越滋润。村干部们同样露出了坦然的微笑:该拿的拿得安心,该做的做得实在。在“村官廉洁工程”中,我们看到了桐乡新农村建设中一张张踏实、会心的笑脸。日前,我们走进桐乡农村,在一组组小角度视觉里,感受、体会着“村官廉洁工程”在基层的实践经历——  相似文献   

8.
林巍 《法制与社会》2011,(30):210-211
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的增加,国家实施了粮食直补、退耕还林、旧村改造等多种惠农政策,向茯村投入了大量资金,村委会、村委会成员等“村官”涉农职务犯罪随之逐渐增多,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央政策的落实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村委会、村民小组等“村官”涉农职务犯罪,从而研究“村官”涉农职务犯罪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春 《法制与社会》2011,(10):16-18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在一段相声里如是说。在国家行政编制里面,“村官”并不是公务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正如那台词里说的“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上世纪90年代,曾有农村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中国数亿农民的命运掌握在村支书的手里。”那时,尚未进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村支书为首的村官们“催粮要款”,管理村里的公共事务。村官更像管理者,而不像村民的服务员。  相似文献   

10.
汪懿 《法制与社会》2015,(8):157-158
大学生“村官”政策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人才战略,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成长期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就目前大学生“村官”政策进行了剖析,就现行政策中以大学生“村官”为本的工作理念不尽完善、选聘工作规划不够合理、工作机制不健全、自身因素的影响这四个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学生“村官”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意见建议,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相似文献   

11.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不断曝出“村官”贪腐案件。近日,有媒体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绕不过的就是征用土地。一些地方“村官”俨然成了“土地财神”,借机坐地生财。一些地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量土地被征用,巨额补偿款让村级组织一夜暴富。  相似文献   

12.
“村官”本不算“官”,权力不大.如果不受制约,腐败起来也会没商量。  相似文献   

13.
李妍 《天津检察》2009,(5):54-56
所谓“村官”,主要是指我国行政村级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会计、出纳以及其他被选举的人员。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涉足经济领域的犯罪正在日益增多,一些“村官”在金钱的诱惑下逐步丧失党性、腐化堕落,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宝坻区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村官”职务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其特点、原因,进而探讨有效预防措施,提出预防对策,以期更有效地惩防犯罪。  相似文献   

14.
《公民与法治》2006,(11):56-56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逐步深入,农村经济日益繁荣。“村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经济犯罪的现象日渐突出。南和县人民检察院立足本县实际,从服务全县经济建设大局的高度明确职责.把预防“村官”职务犯罪作为检察机关服从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第一要务”的切入点,集全院之力认真开展农村预防.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5.
邓红阳 《政府法制》2009,(18):28-2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官腐败问题日益凸显。河南省郑州市检察机关的一份调查材料显示,92%的村官腐败案件发生在土地转让、资金管理环节。郑州市开发建设郑东新区,征地补偿安置资金高达40亿元。如何避免村官“被巨额征地拆迁补偿款砸倒”,既考验着每一个村官,也对担负着预防农村职务犯罪职能的检察机关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6.
苏东旭 《法制与社会》2012,(26):161-162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制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身份定位不明确、工作无法展开问题.随着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修改完善,大学生“村官”身份问题正朝着一个积极的方向发展,但理论与实践、具体实施与法律制度之间并不完全统一,“政府雇员”说①与“荣誉村民”说②的不适用,村官工作的不明确,让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依旧举步维艰.因而明确其身份定位,才能使大学生“村官”有所作为,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17.
社会稳定的基础在农村、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大国,农村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到全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就必须关注农村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实行村民自治后,由于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等原因,农村基层的廉政建设问题就成为经常引发农村基层干群矛盾激化的导火索。所以,农村基层“村官腐败”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村官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主要是“村官”权力失控 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继续深化的关键时…  相似文献   

18.
一、村官的概念和范围村委会不是国家一级行政机构,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村官不是官。但是,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因此,被称为“村官”的村干部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拥有广泛的权力,他们管理农村的公共事务,并在一定范围内代替政府行使国家的管理职权。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第93条第2款立法解释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今年35岁的田发铭以前在原黔江植物油厂工作,1998年12月由于企业改制下岗。2003年重庆市黔江区城东街道公开招聘社区干部,田发铭在父亲的动员下,决定试一试,没想到却考中了。“当村官,的确很穷很苦,但是群众利益无小事,当一天村官,就要为百姓说实话,办实事。”还没上任,父亲就开始给田发铭“上课”。“父亲的话,就像指南针一样,指引着我向前走”,  相似文献   

20.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官不当干部!”这是某电视剧中的台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望江县落实人大代表议案,重视村官队伍建设,改革村干部制度。促使村干部待遇大为改善。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