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民主与法制》2013,(11):5-5
为规避楼市“国五条”的限购、税收等政策,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掀起离婚潮,其至出现排队离婚的景象.上海闵行区民政局为此还设牌警示“楼市有风险,离婚需谨慎!”有网民戏称:“离个婚,限购令、二套房统统搞定,真靠谱的婚姻一定是为了买卖房产而敢于离婚!”分析称,保守的中国人不惜以“假结婚”突破楼市调控,暴露了相关政策无总体规则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现代领导》2011,(2):13-13
2011年头两个月,加息步步紧逼,房产税“敲山震虎”,在“最严调控”升级的压力下,楼市步人降温通道:1月成交显著萎缩,春节楼市跌人“冰点”。新一轮调控高压下。多方期盼楼市会出现“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3.
回建强 《创造》2009,(8):83-83
7月份的数据表明,全国楼市价格上涨出现加速趋势,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楼市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豪宅楼市更加话跃了,价格普遍上涨,但普通住房成交量则开始下降;而央行货币政策要“动态微调”;税务总局要对房地产业进行税务稽查;银监会说要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政策,8月1目开始不符合规定的二套房休想再获得利率和首付的优惠待遇……由于担心市场对央行“动态微调”的理解,央行副行长苏宁煞费苦心地向外界解释,“动态微调”并非针对货币政策本身,而是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等继续调整。央行这种解释是急切地想告诉人们,银行还会继续贷款,请大家放心。但人们的担心不会轻易消除,正应了那句话,越是怕什么越是来什么。股市在短短两个星期内巳从3400点回落到2870点,跌幅近20%,8月17曰跌幅竟达5.78%,创下年内最大跌幅。  相似文献   

4.
吴栋 《现代领导》2006,(2):10-11
经历了2005年“房产新政”的洗礼,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的房价依旧在高位运行。虚高的房价导致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面是购房者持币观望.售楼处门可罗雀,某些城市甚至出现了“团退”风潮;另一面却是房地产商待价而沽.期待房市重新高涨.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僵持局面。风雨兼程了卜余载的楼市正在上演一场角力赛,百姓、房地产商与地方政府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在博弈中互不退让.未见硝烟.却暗流汹涌。  相似文献   

5.
彭金龙  谭晖 《半月谈》2004,(20):68-68
今年8月29日,新学期开始了。在四川省邻水县黎家乡中的校门口.一群初中生翘首盼望.终于等到街头出现了熟悉的身影。孩子们欢快地涌了过去:“普老师回来了!”  相似文献   

6.
李勇 《现代领导》2010,(5):10-10
4月14日和17日中国政府接连宣布的楼市政策似乎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直气势汹汹的楼价上蹿势头在政府明确无误的决心面前表现出屈服,投机商抛售开始了。英国路透社预言,“中国楼市的冰冻期山雨欲来”。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10,(3):72-76
据新华社4月底报道.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密集出台后。曾经高歌猛进的房价涨幅开始趋缓。“量缩价滞”成为楼市的“标准样式”。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高位调整期。市场观望气氛渐渐浓厚。  相似文献   

8.
冷山 《现代领导》2008,(12):7-7
近期,面对增长预期减弱的经济走势和交易日益萎缩的房地产市场,从中西部地区到东部沿海,从二、三线城市到一线城市.处处都是地方政府忙碌的房地产“救市”身影。在迅速蔓延的“救市”中.地方政府希望通过采取税费减免、住房公积金贷款等优惠措施,促使楼市“回暖”。然而.这些已经出台的救市政策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各地房市依旧低迷,地方政府所期望出现的房市“春天”远未出现。  相似文献   

9.
张立伟 《现代领导》2007,(10):15-15
任何一种商品,只要进入市场.价格就有涨跌.住房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等,房价已历经起起落落的多个周期。而中国的买房者,无论投资炒楼的,还是自买自住的,仿佛都忘却了“房价会涨就会跌”的这一经济铁律。这也难怪,中国全面推行房改,尚不足10年。这期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生活迅速改善,楼市规模高速膨胀。我们的楼市,还没有出现全局性的低迷。甚至在楼市起伏的曲线图上,人们似乎还看不准第一轮上升区的顶点。  相似文献   

10.
在接二连三的“重磅”新政冲击下,北京、杭州楼市已出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欧阳海燕 《小康》2010,(6):46-49
对政府调控楼市有信心者不过半;认为“在新政之下,中国楼市会出现大的拐点”的比例近四成,不过有近一半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房价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8,(1):46-47
中国楼市再次以凌厉涨势给2007年留下浓重印记。然而,在“涨”这个近年来楼市不变的主题下,在历经了数次加息、“第二套房贷”、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多轮调控之后,市场格局也许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各种力量的心态也在悄然转变。 2007年底,社会各界激烈争辩“楼市拐点是否来临”,共识难以形成。从2007年底前一段时间的情况看,有部分原来房价涨得过高的城市出现楼市成交量萎缩,价格涨幅趋缓或回调的现象。这到底是一个趋势,还是一个暂时性的现象也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3.
张颖 《现代领导》2009,(12):11-11
针对近段时间香港楼价急升,豪华住宅的楼价更是创出全球最高,十月二十七日,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罕有地约见地产建筑商会代表,警告地产发展商要“自律”,并指楼市若出现“不公平、不稳定、影响民生”当局会果断介入楼市。  相似文献   

14.
给我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家……,对于打拼在这个城市的人而言,无疑是一个恒久不变的梦想。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纷纷借款或贷款供房子,因此出现了所谓的“房奴”。一边是房价呼呼上蹿,银行加息声不绝于耳;另一边是租赁价格也水涨船高。近来.楼市调控举措的频频“出拳”。让不少是买房还是租房更为划算的困惑之中。  相似文献   

15.
王齐 《现代领导》2011,(10):15-15
当前楼市所处的僵持胶着阶段.已经成为监管层研究制定治本之策的窗口期。 9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发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署名文章——《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文章说,“楼市陷入僵持和胶着状态.调控效果全面显现还需要一段时间”。“要利用目前房地产市场相持的这段时间.抓紧研究和制定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6.
魏冷 《现代领导》2005,(6):14-14
2003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的房价置一片呼“跌”喊“崩”之声于不顾,不依不饶地全线飘红。今年全国”两会”以后,政府陆续出台了包括“禁止转按揭”、“征收营业税”等一系列旨在稳定楼市的“组合拳”,这些房产新政深得人心。然而由于房产商与炒房客.甚至包括一些城市的地方政府暗中设障,房价依旧在高位运行。如今,这些城市的房价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心中“难以承受之痛”,百姓怨声载道。这就涉及到我们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的目的:究竟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还是促使房价合理回落?  相似文献   

17.
波涛汹涌的2005年楼市,在宏观调控强劲的缰绳束缚之下,逐渐从疯狂回归理性。京沪宁杭等地的楼市,在涨幅持续回落的基础上.绝对价格也开始松动。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段时间香港楼价急升,豪华住宅的楼价更是创出全球最高,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罕有地约见地产建筑商会代表,警告地产发展商要“自律”,并指楼市若出现“不公平、不稳定、影响民生”,当局会果断介入楼市。受这一消息打击,香港股市地产股之后连续两天全线暴跌。  相似文献   

19.
近期,国内部分城市的楼市成交量出现了萎缩迹象。同时,严格的信贷政策及上市等融资渠道受阻也让一些开发商患上了“资金饥渴症”,于是一些开发商祭出了“分期首付”的旗帜,期望通过促销加速资金回笼。  相似文献   

20.
房闹     
《时事报告》2012,(4):78-79
随着国家楼市调控政策的发力,许多开发商选择降价促销,而与之相伴出现的还有“房闹”这一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