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犯罪行为而产生的民事上的赔偿责任与刑事法律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我国的刑事损害赔偿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刑法方面,应将刑事损害赔偿与量刑、缓刑、减刑和假释联系起来;将刑事损害赔偿作为一种单独的刑事判决形式;设立创造性赔偿制度,完善民事赔偿优先原则。在刑事诉讼法方面,建立以损害赔偿为条件的起诉保留型的缓起诉制度,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财产保全制度和刑事案件处理中的调解与和解制度。在刑事执行法方面,建立监狱劳动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保障公民和国家、集体的财产不受侵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司法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现行立法的缺失导致了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诸多问题,被害人的权益难以得到实现。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进一步规范民事赔偿范围,也应将精神损害纳入进来。  相似文献   

3.
涉案财产包括作为犯罪之物、作为证据之物和作为财产保全之物,可以分为实物财产和非实物财产。查控涉案财产作为一种强制性侦查措施,在证据保全、财产保全、社会保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作为实物财产强制措施的查封、扣押,还是作为非实物财产强制措施的冻结、限制资格,都面临着控制犯罪与保障公民合法财产权的冲突。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和物权法的颁布,构建合理完善的查控涉案财产制度,加强司法控制,成为司法公正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4.
信息     
正中西部首家民营银行在重庆获批筹建重庆市金融办信息显示:中国银监会近日批复同意在重庆市筹建重庆富民银行,这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家民营银行,定位为"服务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银行",其经营模式为"扶微助创,实体互联,立足两江,辐射库区"。重庆将建民事财产保全中心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制定《关于全市法院建立民事财产保全中心规范高效开展保全工作的意见》明确,将在全市三级法院建立民事财产保全中心。民事财产保  相似文献   

5.
唐丹 《前沿》2010,(16):99-102
安东·皮勒禁令从法理上讲与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具有共通性,都是通过固定并保护证据来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该禁令从创制至今,申请与执行程序已日臻完善。我国目前尚缺失民事诉前证据保全的统一规范,因此在构建统一的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过程中可从构建的理念与方式以及具体的申请与执行程序等方面对该禁令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6.
经济犯罪受害人受偿权利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犯罪给公私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但由于诉讼中欠缺相应的财产保全措施、欠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赔偿损失的激励机制等原因,经济犯罪受害人的损失难以得到充分补偿。应建立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赋予经济犯罪受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允许采用刑事契约制度以提高加害方赔偿的积极性。这些措施符合刑事诉讼的最终目的,符合用刑之道,体现了对多元利益诉求的包容能力。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对其他法院管辖案件后财产保全如何处理未作出具体规定,给司法实践带来了极大的混乱。因法律规定的有权作出诉前财产保全和诉中财产保全的法院不同,对这两种保全措施须进行不同处理。目前,应尽快出台司法解释对这一问题作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并修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8条规定。  相似文献   

8.
许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在侦查阶段被害人的民事权利就急需救济。然而在刑事诉讼法中,对如何在刑事侦查阶段保障被害人的民事权利,却规定甚少,由此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为了使被害人的民事权利在刑事侦查阶段也能得到保障,文章就刑事侦查阶段引入民事先予执行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财产保全是一项临时限制当事人处分财产的强制措施,对于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保证将来生效裁判的执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财产保全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被滥用,会对被申请人造成重大的损失。我国民事诉讼法只是简单地规定,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而对至关重要的如何赔偿问题却没有作具体的规定。本文主要探讨了申请财产保全错误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处理程序三方面的问题,以期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的相关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乔玲 《公安学刊》2010,(1):68-73
民事追缴,是以犯罪收益为诉讼对象的一种没收制度。相对于刑事没收以刑事定罪为前提,民事追缴不需要刑事判决,甚至可以在没有刑事案件的情况下没收财产,只要有足够的证据,按照一定的证明标准,能够证明被没收的财产来源于违法所得即可。在英国,民事追缴已经作为一项独立的财产追缴机制规定在《2002年犯罪收益追缴法》中。我国应当借鉴外国的民事追缴制度以及相关的成功经验,尽快建立以犯罪收益或违法所得为对象的、独立的财产没收制度。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 ,我国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受理范围 ,只限于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行为侵害而遭受的物质损失和财物被犯罪行为损毁的物质损失。这与设立刑事附带诉讼制度的立法宗旨相悖。限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受理范围的立论根据站不住脚 ,其最大危害是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因犯罪者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的物质损失 ,用追缴、责令退赔的方式有程序上难以克服的弊端。人民法院应严格依法办事 ,并在法律原则的范围内积极探索、创新 ,不断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 ,人民法院因作出错误判决且不能执行回转、在审理和执行案件中违法采取强制措施、财产保全措施或执行生效法律文书错误 ,给相对人造成损害的 ,国家应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3.
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增设了行为保全制度,极大地完善了我国诉讼保全体系。但该制度过于笼统、粗糙。有必要在编纂体例、具体内容、适用条件、审查程序以及救济机制等方面借鉴日本行为保全制度进一步细化。具体而言,应在诉前保全和诉中保全中均坚持当事人申请原则,完善适用行为保全的实质要件和程序要件,并通过保障被申请人参与权,赋予当事人复议权、提供担保撤销权等方式强化救济。在条件成熟后,还应当制定独立的民事保全法。  相似文献   

14.
由于侦查阶段的特殊性和律师调查取证权的重要性,侦查阶段律师调查取证的权利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从发展历程上看,律师由审判阶段进入侦查阶段是各法治国家刑事诉讼发展的历史趋势;从比较法上考察,两大法系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律师侦查阶段的调查取证权。从刑事诉讼构造的视角着眼,借鉴两大法系国家侦查阶段律师调查取证权的规定,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正财产保全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予申请人权益保障的同时,也可能造成被申请人权益的损害,由于法院只对财产保全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因此保全错误的情形,在实践中也常发生。虽然我国民诉法第105条规定了"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但各地法院基于法律上的不同理解,在对财产保全申请错误案件进行判决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对财产保全申请错误案件进行深层次的解剖与分  相似文献   

16.
王栋 《人大建设》2003,(8):29-31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它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现行的三大诉讼法(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检察机关负有追诉刑事犯罪行为和对因犯罪行为致使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职责,以保护国家和集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相互交叉重叠的案件,如何审理尚无明确具体的规定,各地法院的做法不统一,理论界对此争论不休。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制度、当事人诉讼制度和直接移送审查制度都有其局限性,惟建立和完善行民平行诉讼制度才能解决好此类案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申请和认为必要时采取财产保全的措施,以保证将来的判决得以有效的执行,但同时又在第95条中规定: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但在一起民事纠纷案件的诉讼过程中,法院对此却作了不同的解释。原告方申请财产保全,于是法院冻结了被告的银行帐户,不久,被告以其所有的不动产期权设定担保(该期权价值高于所冻结财产且未设定其它担保)要求法院解除财产保全,但遭到了法院的拒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商事仲裁立法仅规定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两种保全制度,但实践中,争议一方采取的可能给对方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措施或行为并不能被财产或证据两大对象所涵盖,因此,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构建临时行为保全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临时行为保全制度包括:赋予仲裁庭发布临时行为保全的权力、严格规定临时行为保全发布的条件、法院对仲裁中临时行为保全措施的支持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附带搜查制度是现代刑事诉讼搜查制度令状主义原则的一个重要例外,为现代刑事诉讼所普遍确认。我国在建立附带搜查制度时,应借鉴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相关规定,合理架构搜查制度体系,明确其启动的前提条件、时间限制、实质要件和范围限制,以弥补立法缺陷,满足侦查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