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理论上讲,人口增长对于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应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作用。就其积极影响而言,主要表现在这样几方面:(1)在一个人口稀少而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可以缩短在交通、通讯、社会服务及生产领域中实现规模经济所需的时间,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如美国历史上曾经历过的那样。(2)在一个政治经济不稳定的世界环境中,人口众多的大国,如中国和印度,单凭其国内市场的宏大规模就可以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因而增强其政治经济实力。(3)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可能  相似文献   

2.
人口的发展趋势深刻地影响到经济增长。近年来,印度的人口红利成为热点话题。本文探讨了人口红利及其经济含义,分析了印度的人口红利状况及其收获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增长所面临的主要制约。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研究亚洲经济中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约翰逊(1988)和格雷戈里与汉森(1996)的协整分析法(cointegration methods)所得出的结果表明,人口和经济增长不存在长期的关系。然而,该研究发现,在日本、韩国和泰国的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面对人口迅速增长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印度的一些学者和政府官员敏锐地认识到人口迅速增长的严重性,从上世纪末起就大声疾呼控制人口增长。1881年,迈索尔邦首席部长德万·格兰卡鲁在邦代表大会发表的讲话中指出,迅速增长的人口可能妨碍生产并导致贫穷的增加。1915年,斯里·柏尔·克里西蒙·瓦特尔的《印度人口问题》专著出版,作者大力提倡限制家庭规模的扩大。1925年,拉古纳什·福勒罗·卡吴教授在印度开办第一个计划生育门诊部。1930年6月11日,迈索尔政府发布了在两个医院建立计划生育门诊部的命令。1932年,马德拉斯大学开始指导避孕服务。同年,印度妇女联  相似文献   

5.
战后,拉美人口激增,势如“爆炸”。人口的激增不仅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给经济发展造成相当大的压力。拉美国家的人口经济关系大多不利于经济发展,普遍的问题是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称。尤其是80年代以来,拉美经济遭到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和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严重不协调的局面。为解决发展中国家普通存在的人口和经济之间的不协调,多数人口学家主张通过发展经济加以解决。这无疑是一种解决办法。但是,近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有必要从人口发展的数、质量关系及其与发展经济的相互关系这两个方面来寻求解决途径。从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这两个关系的状况来看,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印度是当今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从1921年到1951年的三十年中,印度人口猛增了1.1亿,总人数达到3.6亿。独立以后,印度人口增长的幅度更大,到1981年,已达6.84亿人,三十年净增了3.23亿,差不多翻了一番。尽管三十多年来,印度历届政府都不同程度地采取措施,抑制人口增长,但是,人口仍然以每年出生率33—35‰(有时高达40‰),增长率2.48%,净增人口1,500万的速度在增长。人口问题已成为印度的重大难题,学者们把印度的人口激增称为“人口爆炸”。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对印度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印度政府所采取的对策以及经验教训作些粗浅分析,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
印度经济增长面临的能源约束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梳理印度能源供需的历史数据,分析了印度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印度"十二五"规划对印度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进行了预测。本文认为,印度未来经济增长将不可避免的遭遇制造业发展所带来的能源消耗瓶颈,要保证理想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必须先确保能源供应安全。为此,本文最后对印度能源政策以及应对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约束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发展升级的真正源泉。本文利用永续盘存法测算了涵盖教育人力资本、科研人力资本和卫生健康人力资本的印度总人力资本存量,并借鉴Mankiw, Romer,Weil在卢卡斯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的包含人力资本在内的生产函数,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与印度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出印度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及简单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最后建议印度政府一方面须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另一方面应引导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发展,促进人力资本深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趋势,从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经验认为印度经济增长与其发达的信息业、完善的金融体制、不断增长的国内投资、高效的微观经济主体和发达的高等教育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影响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学术界存在的观点,探讨了拉动印度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并根据结论提出印度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高级化程度和产业结构变迁速率三个角度对印度产业结构变迁程度进行衡量,构建了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影响的模型,然后使用印度经济改革以来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迁确实对印度经济增长产生了影响,其中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印度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很小,而且与经济增长表现为负相关;产业结构变迁对印度经济波动没有影响,印度经济波动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与产业结构变迁无关。  相似文献   

11.
越南自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分析越南税收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深入探讨经济转轨国家税收制度改革的路径,对于了解越南发展的经验教训,为我国完善税收制度提供借鉴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经济步入增长期,但其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前三年相比,俄罗斯经济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经济已走出危机,步入增长期.得出这个结论性看法的主要依据如下: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胡键 《东北亚论坛》2006,15(5):87-91
随着俄罗斯经济的连续增长,关于俄罗斯经济增长动力的争论也越来越多,国际学术界各种看法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主流的观点认为,主要是国际能源价格较高,俄罗斯能源出口拉动了其经济增长;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普京的个人因素,也就是普京所推行的强权政治和经济战略的调整。但是,制度转型所带来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整体性改善,应该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不过,俄罗斯经济要继续保持增长,还存在着三大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经济增长中的结构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普京执政以来,虽然俄罗斯经济连续5年呈现正增长,但仍没有恢复到转轨前的水平。本文试图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即产业结构、内需和外需、生产要素、地区结构、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对俄罗斯的经济增长进行分析,阐明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印度经济增长方式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经济增长方式。印度在独立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注意保持较低的储蓄投资比例,较低的对外经济依存,较高的服务经济成分,较多的劳动力参与,较大的私营经济部门和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二战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利用不到30年的时间从百废待兴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成为全球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开发。本文从日本人力资源的现状出发,总结其正规教育、企业管理和政府干预等方面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发现日本通过完善职业技能教育、改善健康水平,极大提高了其人力资源质量,保障了其经济发展的潜质。本文进一步利用VAR模型对日本19602015年的经济增长、教育和健康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验证了教育和健康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教育可能对人力资源积累造成的"侵蚀效应"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研究日本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我国借鉴日本的经验,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An enduring debate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development turns upo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rade-offs exist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quitable provision of basic human needs (such as adequate nutrition, shelter, and education) in poor areas. Much of the empirical work on this "growth-welfare"debate has supported the argument that improvements in basic welfare and enhanced economic performance are mutually reinforcing processes. But i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mproved welfare and factors of growth have been fruitfull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growth and growth-oriented policies upon subsequent levels of poverty and inequality are less clear. In a past issue of this journal, political scientists Bruce E. Moon and William J. Dixon argue that higher rates of economic growth do not improve a nation's ability to meet the basic needs of its population. However, two problems undermine Moon and Dixon's analysis and cast doubt upon the accuracy of their conclusions. I address this concern, constructing and estimating a dynamic model of the impact of growth upon basic welfare that tries to account for these problems. The findings confirm Moon and Dixon's general conclusion, but suggest that the impact of growth-related factors upon basic needs outcomes may be less enduring than they had supposed, with beneficial consequences of either positive externalities or effectiv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or both) soon outweighing any detrimental effects of sustained growth.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拉美经济:增长继续挑战显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拉美经济延续了持续4年的增长趋势,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拉美经济增长率与上一年持平,仍然稳定在5.6%的水平上①,2007年拉美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它将给业已持续了5年、并且还将继续延续的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带来新的考验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殷永林 《东南亚》2011,(1):37-42
本文归纳了实施经济改革以来印度经济增长的6个主要特点,分析了这些特点对印度经济增长的影响。作者认为,这些特点大多对印度经济增长有利,近期印度经济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印度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作用与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种以此实现印度国民财富增长(即产出增加)的相对特殊范式或途径的印度经济增长模式。因而,分析印度经济增长的基本运行态势、印度经济增长动力源泉或各种要素的特殊组合方式以及印度经济增长的特殊类型或模式,寻求印度经济增长的一般路径,揭示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性,并以此反映印度经济增长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属性,为近邻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提供经验启迪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