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近日无事,随意翻阅蒲松龄《聊斋志异》。读至卷五《骂鸭》篇,区区百字余,读来甚觉有趣。反复读之,掩卷而思,始觉“异史氏”之“一骂而盗罪减”之评语,绝非冤冤相报的“陈腐思想”可以评断。只是对“谁有闲气骂恶人”一句,即使今天,尤其是司法工作者更可作深入思考,此中大有深意。  相似文献   

2.
《法治研究》2008,(5):F0002-F0002
“百铭”一词源自唐太宗李世民修身、治国之理念《百字铭》,寓意深远,寄托厚望。  相似文献   

3.
《古诗·迢迢牵牛星》的写作年代,顾炎武从避讳考察,近人多从东汉末年动乱易产生游子思妇诗考察,都认为作于东汉。这里,想就牛女故事的形成,对这一论断进行补证。牛女故事,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撇开讽谕之意,这里的牵牛织女只剩下男耕女织的形象,当时生产力非常低下,以至有“一农不耕,民有为之饥者;一女不织,民有  相似文献   

4.
读《哀溺》     
近日外出,行囊中带有《千古美文》一册,以供旅次品赏。册中多几十字、几百字的短文,内蕴深厚,文采斐然,阅读之不足,常伴以吟咏而尽兴。对这些“美文”,以往虽也有过接触,但它们像人们称赞一些经典作品那样,“内中藏着一个深不可测的创造力源泉”,不是读一遍就够的,读第二、第三遍时,还能像读第一次时那样获得新印象。层出不穷的“新印象”,固然由于这些作品言简意赅,具有挖不尽的思想意蕴与美学情趣,同时也由于读者的不同生活体验,可以从中引发出不同的新感受。如柳宗元的《哀溺文序》,全文不足200字,讽刺爱财甚于生命的愚人。过去读时,只感…  相似文献   

5.
王波 《研究生法学》2004,19(3):45-51
文题中的“法理”二字,乃取广义解。盖因世易时移,且现代意义的法律和法治本身就是舶来品。我在这里无意把中国古代关于法律的思想一一剪切,作为现代法治的注脚,得出“《礼记》中也有限制行为能力人之规定云云”的结论(“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曲礼上)。我的兴趣在于厘清并找寻《礼记》的内在理路,以“本我”  相似文献   

6.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这首由陕西省歌剧院院长、作曲家赵季平谱曲的《好汉歌》,经刘欢那美妙歌喉的展示,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43某还未按完,就响彻了城乡的大街小巷、村庄阡陌。就在老幼们随口哼唱这首充满阳队激起、又不乏轻松该借的旋律时,“剽窃”之声却不时飘过赵季平的耳中,使他陷入了困惑和烦恼之中。当时有人曾问起先生是否准备诉之以法律,赵先生答,将取决于事态的发展。似乎尚未到该“出手”之时。但是当刘鸿志的“披露”文章在《羊城晚报·新闻周刊》刊出,《法制文萃》又以…  相似文献   

7.
李开国 《现代法学》2004,26(4):19-27
本文评析了第九届全国人大法工委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的体系结构,认为该《草案》在体系结构上有两个方面的进步:一是在总则编设专章规定“民事权利”、“民事责任”,具有一定体系价值;二是将“人格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排列在一起,初步体现了对人身关系进行统一法律调整的要求。同时又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未设“债”之专编规定传统债法总则的内容;二是《草案》仅对《民法通则》、现有单行民事法律和《物权法草案》作了简单拼凑,各编的内容未加协调与整合,存在诸多不该发生的逻辑错误。在评析《民法草案》体系结构之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改进《草案》总体结构的方案,认为我国民法典之编纂应采总则、人、财产三分法之总体结构,在编制上可设“总则”、“自然人”、“法人与其他组织”、“物权”、“债”、“合同”、“侵权责任”七编。  相似文献   

8.
彝器铭文中,通借字至多。曾约畧计之:今存先秦古籍平均百字有一通借字;近年出土之秦汉间帛书简牘,约百字有六通借字;而两周彝器铭文中,则百字中通借字有十五六字。如铭文字数最多之毛公鼎,计四百九十七字中用通借字约六七十。容庚先生所辑《金文编》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言”字共有一百八十余见,其中作虚词用的约一百例。此中有一种句式,如“薄言采之”、“薄言有之”、“薄言掇之”、“薄言捋之”、“薄言祮之”,“薄吉撷之”。(以上《周南·芣苢》)、“薄言往愬”(《邶·柏舟》)、“薄言采芑”(《小雅·  相似文献   

10.
从人生经历和朋辈交往中,可见李昌祺刚正性格之有自;而其小说《剪灯余话》则反映了其管房山时的特殊情怀。与前此佑的《剪新话》相比,在个人的情绪宣泄方面,《余话》体现的是李昌祺对仕途前程暂时的灰心和跻身功名淡淡的悔意,《新话》体现的是瞿佑的“感离抚遇”和“哀穷悼屈”;在同以战乱为背景的篇目中,李昌祺旨在重建理学的道德规范,.瞿佑则多“只怨干戈不怨天”的反战呼号,出现皮上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两个所上之时代环境,人生遭际和个人性情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隋朝统治三十七年而亡,立国虽短,但在封建法制建设上颇有建树。它的一个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一部《开皇律》,确立了为《唐律》所承袭的十二篇目,创建了封建刑罚制度中的“五刑制”,厘定了“十恶”、“八议”、“官当”之制,确定了一些封建刑事立法原则。因此,《开皇律》实为上承汉典、下开《唐律》的关键,在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试就《开皇律》的历史渊源及其对《唐律》的影响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朱春学 《政府法制》2011,(20):15-15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写了很多狐鬼神仙、奇闻逸事,蒲松龄的《聊斋》更是公认的十足的“荒诞派”。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作为一个颇有涵养的大学士,纪晓岚却公开表示了对《聊斋》的反感,其中有何缘由呢?  相似文献   

13.
评《钦定宪法大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九○八年八月,已是风雨飘摇、几遭灭顶的清王朝,为谋求“政治上导以新希望”,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由于《大纲》“其本旨在于巩固君权”,充分表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保守特色,“其不能负全国人民之期”,是故当时即遭尖锐指责:“徒餙宪法之外貌,聊备体裁,以慰民望。”时至今日,我国法史学界仍认为《大纲》的作用,只是“国王用这个宪法给自  相似文献   

14.
《反补贴条例》介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帅 《律师世界》2002,(6):17-20
世贸组织新闻官约瑟夫,面对一批批纷至沓来的各国记者,曾谓称:“从新闻角度上,中国已经入世五次。”而面对多达千余件的外经贸法律文件清理、修改和制定,笔者要说:“从法律意义上,中国才刚刚入世。”这其中,《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这三部贸易保护措施法的出台尤为引人注目。在此,本文将尝试对《反补贴条例》加以介评,权作抛砖之作。一、《反补贴条例》的立法背景及其意义根据《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下文简称为《WTO协定》)及《中国加入议定书》(下文简称为《加入议定书》)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之反思——重读《安妮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健雄 《知识产权》2008,18(1):20-26
长期以来,《安妮法》被视为“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当我们深入《安妮法》的制定背景,重读《安妮法》的内容时,却会发现:当时还不存在“版权”观念,作为版权保护对象的“作品”尚未诞生,“版权”一词还没定型。《安妮法》的真正目的在于遏制书商公会垄断地位,规范图书交易秩序;保护作者,鼓励创作,促进知识;协调各方利益,维持社会稳定。“《安妮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的论断不过是后人将自己的版权观念强加给《安妮法》的结果。但是,《安妮法》中作者的亮相、促进知识的提出,仍是版权史上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6.
《六韬》的法贵责上思想范维贞《六韬》一书是“吸收兵家及诸子兵论精华,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具有独立体系的重要兵书”(《中华大书典》)。它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对此书真实的成书年代,历来存在争议。主要在战国后期与吕望的思想有深广的渊源继承关系,有博采广纳、...  相似文献   

17.
西汉扬雄《廷尉箴》是历史上第一个法官箴,它从法官职守角度提出君主应秉持的刑政理念、政策纲要,所谓“说人君谨刑罚”;它叙列尧舜禹三王、夏商周三代及秦国(朝)的法制历史,宣扬儒家情操,贬抑法家-秦国(朝)治术.《廷尉箴》从儒家立场总结历史经验,指斥“寇贼满山,刑者半道”的重刑虐民现象,警告君主不要以为“惟虐惟杀,人莫予奈”,最终得出“殷以刑颠,秦以酷败”的发人深省的结论.《廷尉箴》是儒家刑政观的“箴言”形态,本质上是一种文学表达;箴的这种旨趣,在诔、诗等其他文体中有相同的表现.扬雄《廷尉箴》开风气之先,对东汉唐宋元等后世法官箴的创作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18.
一、补充性的单行法今本《尚书》虽出于伪托,但其中原为今文和真古文《尚书》共有的《尧典》等28篇,一般都基本肯定为信史。有些篇本身就是国家的原始政令档案,或以“诰”名,或以“命”称,或虽无命诰之名,而有命诰之实。  相似文献   

19.
透过《证券法》弥补《公司法》漏洞之探讨●梅慎实在法律结构上,证券法和公司法都属商事法范畴,“二法”(证券法与公司法)并无主从关系,更非对立关系。若要分析“二法”之关系,就股票、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基金券及新股认购权证等证券的发行与上市交易而...  相似文献   

20.
《洗冤集录》中仵作社会地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3世纪欧洲法医学还处在蒙昧时代时,我国的法医学就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东方法医学的发展水平。在宋代前后有很多法医学论著面世,其中尤以宋慈所著《洗冤集录》闻名于世,被各朝代断讼判案之人奉为圭臬。诚如近代法医学先驱林几教授所言“……不愧为有一光荣之著述,而当时欧洲之法医学,尚正在黑暗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