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良宇 《求索》2007,(4):207-210
明代中后期是传统考据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学者们展开了对明代空疏学风的学术批判,表现了求实求真之考据精神;他们强调博学与博证;注重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学术规范建设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但明代中后期考据学还存在诸多局限:好奇博杂、引用材料时不注所出、妄删引文、论证疏漏讹误等等。明代中后期的考据学对明清学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别号“烟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等,明代河南孟津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博学好古,工诗文,擅书法。先后授翰林检讨、经筵讲官、南京翰林院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有三个层次,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和谐。要实现最后一种和谐就需要领导艺术的和谐。欧洲有个博学经典:难能之理宜停,难处之人宜厚,难处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笔者认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领导者迫切需要深刻领会这一博学经典,努力增强领导艺术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4.
吴用 《今日浙江》2006,(24):17-17
在最近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强调抓落实时,要求全省领导干部“要在博学新知中提高能力”,这引起了许多干部的共鸣。在会议讨论中,好多位县市领导谈到,当今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博学新知,提高能力,对领导干部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们就很崇尚“博学”《。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里把“博学”,放在“审问”“、明辨”“、笃行”的前面;荀子《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这里则把“博学”当作了“智明行无过”前提条件。两句名言颇有异曲同…  相似文献   

5.
运起荣 《天津人大》2013,(12):43-43
学习,人人需要、西汉刘向说过:“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这位古人把学习比作太阳、阳光和烛光,既形象又贴切,实在妙极了。人都是学而知之,并非生而知之,连人称至圣的孔子都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相似文献   

6.
《云南人大》2007,(12):I0003-I0004
正直,法官之命脉与至德 著名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法官应当博学而不只是聪明:法官应当受到尊敬而不只是欢迎,法官应当深思熟虑而不只是自满,自信。但只有这些仍然不够。正直才是法官之命脉与至德”。  相似文献   

7.
祝青江 《人民论坛》2014,(7):145-147
权力制衡主要是指把国家的权力分成若干个部分或系统,由不同的人和部门掌握,各个部分或系统相互独立,互相牵制和相互平衡的一种制衡原则和体制。我国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间的严重失衡已成为不争事实。文章探索以学术委员会为代表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分离、相互制衡之道,实现两者和谐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熹“即物穷理”的思想既吸收了以往许多唯心主义思想,同时也吸收了大量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论的成果,在古代科学方法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综观朱熹有关的论述,其方法论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博学”与体察朱熹强调“博学”,“学之博,然后有以备事物之理”。何谓博学?“谓天地万物  相似文献   

9.
李强 《湖北宣传》2007,(4):16-17
一、供给、需求与宣传思想工作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的两个基本范畴。西方有一句谚语:你甚至可以使鹦鹉成为一个博学的经济学者——它所必须学的就是“供给”与“需求”这两个名词。经济学研究物质产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宣传思想工作研究精神产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两者有不同之处也有相似之处。宣传思想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博学多思是开拓创新的先决条件。创新源于博学和多思。只有博学才能学有所悟,孕育创新的智慧和灵感,只有多思,才能保持思维的活跃性,激发旺盛的创造活力,思出认识升华,思出宝贵经验,思出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权力制衡主要是指把国家的权力分成若干个部分或系统,由不同的人和部门掌握,各个部分或系统相互独立,互相牵制和相互平衡的一种制衡原则和体制。我国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间的严重失衡已成为不争事实。文章探索以学术委员会为代表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分离、相互制衡之道,实现两者和谐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剑康 《湖湘论坛》2010,23(4):62-63,74
<正>名,即通过准确的用词来正确地表达一定的概念。正名作为孔子的学术方法,带有肩负学术任务的使命,是要通过对国家生活中礼法制度和名分等级的正确表达,以解决社会政治和伦理关系中的问题,要求人们谨言不苟。孔子热爱古代文化,在学术方法上有"好古"唯实的一面;而为了充实其学,则以"敏求"的方法来吸纳各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不耻而下问",且"学无常师"。  相似文献   

13.
李星蕾 《重庆行政》2010,12(2):109-111
师道尊严乃大学精神之关键内涵,其与大学精神共相始终。细究师道尊严之形成非基于身份,而成于德能,即作为教师应需具备修身、弘道、授业之三大条件。师道尊严不唯代表了大学人文底蕴与精神风范,更昭示着学术内群体之基本价值诉求与学术人格取向,最终沉积为师门传承、学术流派之潜在内核与外显规范。  相似文献   

14.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63,载本刊2005年第2期)6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注“知之”、“求之”的“之”:知识,事物的道理。译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不过是喜爱古代历史文献,并且用敏捷的眼光(从中)求索知识的人。”按孔子自称“非生而知之者”,实际上也就等于以自己这样的人们心目中的大学问家为例对于“生而知之”提出质疑。这是孔子认识论某种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突出之点。孔子把自己的治学途径主要归结为“好古,敏以求之”,把古代文献当作知识的源泉,至于他所处的时代,想必在他…  相似文献   

15.
张亚南 《求索》2007,(11):213-215
胡应麟出生于明代中后期,明代中后期心学之风盛行,学风浮躁,学术造伪之风盛行。在这种学术环境下,胡应麟坚持己见,以认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学术与古代文献。并且从买书、藏书到图书分类、辑佚、校刊、辨伪都提出了自己的学术主张,成为明代学术圈中独树一帜的学者。  相似文献   

16.
倪胜利  段靖 《人民论坛》2020,(4):138-139
师德建设不仅需要外在的制度规约,更需要教师自身的内驱力建设。儒家君子人格倡导的内在自强不息的精神、博学明智的学术追求、心怀天下的广博胸怀、公正仁爱的品格,在当下依然具备普遍性教育价值,为当代师德内驱力建设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的两个基本范畴。西方有一句谚语:你甚至可以使鹦鹉成为一个博学的经济学者——它所必须学的就是“供给”与“需求”这两个名词。经济学研究物质产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宣传思想工作研究精神产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两者有不同之处也有相似之处。宣传思想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通过适当的形式与载体,提供适当的精神产品,从而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云南省临沧市保护和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的先进经验及启示,并对毕节市抓好古茶树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慎 (14 88— 15 5 9) ,字用修 ,号升庵 ,是明代学术大家 ,以博学著称。其著作号称四百种 ,现存 2 0 0种左右。杨慎长于考证 ,其考订著作———《丹铅》诸录 ,风靡一时 ,开清代考据学派之先河。不仅如此 ,杨慎可谓学术全才 ,在诸多方面 ,影响了晚明及清代学风。明代学术演进至清代学术 ,杨慎是重要一环。然而清代考据学后出转精 ,杨慎学术受到一定程度的轻视 ,至今其研究未能全面展开。一、文献整理。 2 0世纪杨慎著作整理 ,一个突出的现象 ,是集中在词曲方面。尤其是散曲 ,如《杨升庵夫妇散曲》(中华书局 1934年版 )、《杨升庵夫妇散曲三…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浙江》2012,(16):60-60
姜宝林博学诸家,融汇南北山水之长,同时又受西方现代立体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的启发,艺术表现手法融通中西,而艺术精神价值取向则回归传统,使之在形式上赋予震撼力和冲击力,以大俗求大雅,以化古求更新,境界尤显雄深廓大、气格高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