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圭璋先生(1901——1990)毕生致力于词学,呕心沥血,完成《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和《词学论丛》等煌煌巨制,以其超越前代的杰出贡献,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当代词学大师。  相似文献   

2.
唐圭璋先生所纂《词话丛编》,为当代治词学者案头必备之要籍。然中华书局于 80年代出版此编时 ,唐先生年事已高 ,无力亲自校点 ,书局乃不得不另请其他学者代庖。由于校点难度较大 ,校点者功力有所未逮 ,故错误丛出 ,亟待纠订。此文专就该编第二册清王奕清等《历代词话》中较严重的句读及标点错误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人间词话》对姜夔、周邦彦、吴文英的批评,与其建构以五代北宋词为典范的境界说密切相关。但王国维的这一初衷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学术史中,被朱光潜、唐圭璋等为代表的学者所忽略,而吴征铸则是少数能从清代词学的发展轨迹来体察其用心的学者之一。王国维的词学从破晚清模拟、雕琢的词风中建立起来,故极具反叛性,这种反叛特性与后来以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理论不谋而合,王国维因此而在新文学中被视为重要的奠基人物。他的创作也大体呼应着理论,用普泛性的哲学之思与五代北宋词的自然神妙相结合,开创出填词之新途。其价值值得充分估量。  相似文献   

4.
沈义父的《乐府指迷》是产生于南宋后期的一部重要词学论著,影响甚广。其指迷所向,主要是为了抵制两宋时期北曲对宋词的市井俚俗化影响,坚持词学的本色特征,坚持雅词的传统,所以在理论上提出了雅词四标准等一系列主张,并且通过清真词作为雅词样板,将词与曲、诗在音律、字面、表达等方面加以区别,从而显示了词学的独特品格及其理论特质。研究《乐府指迷》与《词源》的相异点,不但可以澄清词学本色论与词曲合一论的不同立场,而且也可更清晰地把握《乐府指迷》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5.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点简介一、专业概况本专业点开创者为著名词学大师唐圭漳教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力,一批已故和退休的专家教授如唐圭漳、孙望、段熙仲、诸祖耿、吴调公、金启华等先生的《全宋词》、《全金元词》、《词学论丛》、《宋词四考》、...  相似文献   

6.
唐圭璋先生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其编纂、笺校、疏证,汇释诸端,淹贯古今,考镜源流,“多息前人之争,祛来学之惑”,硕果累累,誉满学界。然而,他不仅仅是一名学者,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词人,留有精妙的例作。对此,笔者撰《评<唐宋词简释>》一文在评介其词学思想时曾稍及之;本文则拟通过对其主要词作的评析,并结合其词论,初步描画其词作艺术的大体轮廓。  相似文献   

7.
周邦彦被誉为集北宋词之大成者。前人在探讨清真词艺术技巧的同时,对他词境的特点也多所论述。张炎说:“美成词浑厚和雅”(《词源》),陈廷焯也说:“美成规模较大”(《白雨斋词话》),王国维虽然在《人间词话》中对周词多所贬抑,但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却也不得不推举清真词“博大精工”的境界。要弄清楚清真词境浑厚这一特点,必须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词话》中曾多次出现“书帕”一词,许多学者都曾对之加以解释,但其释义一般都笼统指明时官场习惯以书籍、手帕作为礼物,后来则代指行贿用的金银珠宝(如魏子云《金瓶梅词话注释》、张远芬《金瓶梅词语选释》等)。事实上,上述本义和引申义分别有各自不同的使用时代。探讨这个本义到引申义的演变过程,再考察《金瓶梅词话》中所运用的“书帕”一词的含义,对我们推定《词话》的成书年代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炎《词源》是晚宋最为重要的词学专论,在"清空"、"质实"、"骚雅"、"意趣"等原创词学范畴中,"骚雅"是对南宋以来尚雅之风复炽现象最为直接的理论回应,也反映出苏轼、辛弃疾之后,词坛在趋时通变背景下出现的以江西诗学为核心、以诗为词的风格转型。在江西诗学与两宋特别是晚宋词学词风的交叉视野中,可以从诗骚以来的诗教传统、清刚峭拔的诗境格调、"活法"建构的诗性语言三个层面看到江西诗学对"骚雅"词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只标词牌名)一词的作年,多数学者如邓广铭、唐圭璋、俞平伯、胡云翼先生等订为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夏承焘先生则认为作于嘉泰四年(1204)。近来,又有一些同志就这个问题展开了争论,看法迄今未能统一。作年问题虽然无关宏旨,何况相差又仅仅一年。但是,由于在作年认识上的分歧,已经多少影响到对这首词的理解。因此,弄清楚这个问题仍属需要。本文拟根据一些记载和有关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界在明清词学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以明清为断代的词话史研究尚未出现,对明清词话编撰的全面研究亦存在不足。从编撰动机来看,有资闲谈、备遗忘、立宗开派、助填词、互为标榜、追名逐利、为学问、宣扬文学观念、彰显郡邑文化等九种。由于明清词话的产生源于不同的编撰动机,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编撰类型,归结起来又大致可分为原创撰述型、汇辑抄录型、增删修订型三类。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第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共评选出193项。我校有17项研究成果(包括与外单位合作)名列榜上,其中荣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 荣誉奖高觉教心理学文选(专著)高觉敷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月词话丛编(编著),唐圭璋中华书局1986年1月战国策集注记考(编著)诸祖耿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 一等奖古典文论与审美鉴赏(专著)吴调公齐鲁书社1985年12月教育学(教材)‘南京师大教育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8月吴敬梓研究(专著)唐刺史考(专著)写作学新稿(编着) 等奖陈美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8月郁贤皓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相似文献   

13.
论物权与债权关系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万程 《中国法学》2004,(6):174-177
<正>一、物权概念与债权概念形成的比较 ( )物权概念的形成。物权概念溯源于罗马法,但作为一个法律术语,则是后世学者的创造。在立法上,物权(sachenrecht)一词始见于1794年《普鲁士普通法》和1811年《奥地利民法典》,而1900年《德国民法典》专设物权编,则标志着物权体系的正式确立。汉语中"物权"一词系由德文翻译而来,于清末传入中国,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词学发展史上,金陵端木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可惜,关于端木采的作用与影响并未引起词学界的足够重视。叶恭绰《全清词钞》选端木采词三首,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和于在春《清词百首》仅选一首,张伯驹、黄君坦《清词选》和沈轶刘、富寿荪《清词菁华》则未选端木采的词作,刘毓盘《词史》亦未曾论及端木采。  相似文献   

15.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八至二十年间,先后颁行了冠名为《大诰》的文告四编,即《御制大诰》(十八年十月刊行,本文简称《一编》)、《御制大诰续编》(十九年三月刊行,简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十九年十二月刊行,简称《三编》)和《大诰武臣》(二十年十二月刊行,简称《武臣》)。四编《大诰》是研究明初法制和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及朱元璋法律思想的珍贵文献。此书所述,多为正史及诸野史笔记所未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法总则(草案)》已然完成,民法典的编纂取得阶段性成功.目前,包括民法典物权编在内的民法典分则的修改、增删及科学整合工作已经开始.修改我国现行《物权法》、编纂《民法典》物权编时,宜对现行《物权法》“总则编”、“所有权编”、“用益物权编”、“担保物权编”及“占有编”上的各项制度进行全面检视、梳理,尤其是要整合、吸纳《物权法》施行近10年来国内和域外物权法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及实务经验,对既有物权制度和规则作出科学修改、增删,以构建我国《民法典》物权编上的各项先进制度和规则.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 1 1月 1 0日 ,中国政法大学召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 ,会议由副校长张桂琳教授主持。来自不同学科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 ,与会专家对十六大报告中有关政治文明的阐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现将研讨会的论文与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政治文明的概念(一 )政治文明的渊源有学者指出 ,在中国 ,“政治”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所编的《尚书》中 ,而“文明”一词则在《易经》里就已出现 ,但总的而言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谈不上政治文明的。政治文明是从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 ,资产阶级在革命阶段为了…  相似文献   

18.
西南政法学院图书馆新发现两种稀见的清代法律图书抄本,一种为《大清律续纂条例》(乾隆八年本),另一种暂定名为《例编》。《大清律续纂条例》共五十五条,主要采乾隆五、六、七年成例修定,是清王朝于乾隆五年颁行《大清律例》后的第一次修律成果,其中如“教唆词理”、“知情藏匿罪人”等条立法都有新的发展。《例编》编辑乾隆五年至乾隆九年定例为主,与差不多同期编定的《定例续编》相比,自有特色和长处,其中关于外商带米来中国减免税收、《捐赎条例》等定例及抄本主人的七十多个注释,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研究这两部书的内容对进一步具体了解清代据成例而修例的修律制度极有帮助。从两部抄本中不但可以获得有关清代立法、司法方面的稀见原始资料,而且其所包容的关于康乾盛世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资料也殊属难得。  相似文献   

19.
谈“白日”     
部编中学语文教材选王之涣《登鹳鹊楼》及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对其中“白日”的诠释,我有如下的一些粗浅看法。“白日”一词,最早出现于《楚辞》,凡六见:  相似文献   

20.
清代律学的权威之作──沈之奇撰《大清律辑注》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早期的律学著作中,为清中叶以后学者所引用最多、且最具权威者,是清初著名律学家沈之奇所撰《大清律辑注》一书。关于《大清律辑注》一书的作者,我们所知甚少,只知道他是“秀水沈之奇”。而沈之奇的事迹,在《清史稿》、《清碑传》以及《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 等编,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等中均无记载。秀水在明清时期属嘉兴府管辖,笔者查阅了若干《嘉兴府志》,当中也没有沈之奇的记录。所以,关于沈之奇的事迹。只能在今后继续作考察了。《大清律辑注》一书现已极为少见。《清史稿·艺文志》、孙祖基撰《中国历代法家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