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邓小平同志总结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第一次鲜明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界和学术界一致认为,邓小平同志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重大贡献。但在研讨“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依据方面,理论界则有许多不同的表述。 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邓小平文选1983年7月第一版,第84页)之后不久,他又进一步做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又一重大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曾多次指出,生产力中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对我国社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拨乱反正和发展经济的两大任务,邓小平以杰出政治家的气魄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两个著名论断。这两个论断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与发展,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都与这两个论断紧密相连。首先,当时中国百废待兴,因此“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基础,其次,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如何发展?走什么道路,用什么方法?拼人力、拼资源,还是依靠科技,邓小平从唯物史观的高度作了正确选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一、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技术理论是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邓小平同志不但重申了这个观点,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个观点。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还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的一系列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早在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当时讲这个话,是针对“四人帮”“四个现代化实现之日,就是资本主义复辟之时”的谬论和他们轻视科学技术,进行疯狂的破坏,使我国国民经济一度濒于崩溃边缘的情况讲的。到1988年9月5日,他又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  相似文献   

7.
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点。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学说,把科学技术提到了第一生产力地位的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动力观点的新发展,无论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还是生产力本身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活动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也成为邓小平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对于加快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论述 ,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特征鲜明。“三个代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 ,是对我党近 80年历史经验的新总结 ,是对新时期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 ,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一、“三个代表”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有两个基本观点 ,一是生产力观点 ,一是群众观点。生产力观点揭示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观点有两个基本认识 ,第一 ,生产力不仅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最革命的因素 ,而且是社会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紧密结合新时代特征和中国的具体国情,以新的思想、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出了新贡献,主要表现在:在强调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强调解放生产力;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提出以生产力标准为核心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条客观真理。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和生产力学说,不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晓平 《工会论坛》2002,8(5):79-80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两个英明论断 ,明确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观点 ,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分子理论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科学价值观和人才价值观 ,为党制定和落实新时期知识分子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科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他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发展的结果。江泽民依据邓小平的科技思想.系统阐述了科技动力论的主要内容.并应用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和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两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这一理论主要从两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一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结构理论;二是概括了现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承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 ,同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及实践 ,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和“改革动力论”形成了社会发展的系统动力论 ,使得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来看,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基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和新技术革 命发展的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动  相似文献   

17.
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生产力学说的重大发展。此后的十多年间,时代列车飞速前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江泽民同志以他厚实的科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我认为这些丰富和发展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认识。一、科技动力论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把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提高到前…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杰出贡献。江泽民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仅坚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而且在许多方面有所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面貌。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的落后面貌,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并从生产力理论的高度首先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学说又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第二次飞跃是江泽民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正确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学说及其发展,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当前党的“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光辉思想,是对当前科学技术引起的巨大变革的高度概括,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如何对待科学技术,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个实践问题。本文旨在谈谈学习《邓小平文选》三卷后,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