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蔡娟 《理论探索》2006,4(1):132-134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他的慈善思想和实践蕴涵着崇高的人生境界。这主要是:搞好地方自治,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了崇高的政治境界;扶持弱势群体,体恤穷苦民众,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境界;淡泊功名利禄,乐于无私奉献,体现了可贵的思想境界。他为推进中国慈善事业所做的思考和实践,今天仍使人感到亲切而有启发性,值得后人深深体会和认真汲取。  相似文献   

2.
薛晶 《学理论》2012,(29):57-58
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慈善"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倡慈善的国家,中国慈善组织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与沉淀。从古代慈悲精神和施善行为、近代慈善组织萌芽和兴起到现当代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历程中,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呈现出发展潜力大、法律保障不健全、依赖性强、领域多元化、新兴模式正在形成等特点,整体脉络在发展中逐渐清晰。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26)
中国的慈善文化源远流长,研究慈善文化离不开对历史的重读。按照从古代到清末再到民国的时间顺序,从慈善文化的发展脉络中找出阶段性特点与普适性规律,以期对当代慈善文化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5)
中国当代特色慈善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精神力量,引导着社会成员的伦理思想和行为规范。弘扬慈善文化,营造人文关怀氛围,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各阶层紧张关系,使社会呈现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通过解读当代慈善文化的含义,剖析其政策理论支撑,对当代慈善文化特色所在进行了多维思考。  相似文献   

5.
张徐剑 《民主》2012,(8):32-33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中国近代的著名学者胡适在张謇去世不久的1929年有过这样的评论:“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外移民慈善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主要出自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慈善思想、以慈悲为特征的佛家慈善思想、以劝善为特征的道家慈善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和以基督教为核心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慈善文化。它是一种综合的、自觉自强的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程伟 《慈善》2019,(1):30-32
家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家规家训虽出自不同姓氏,但其中所倡导的价值观却大都较为接近,如勤、俭、诚、信、仁、义、孝、廉等,善即为其中之一。慈善源于家庭。《说文解字》中对慈善二字的解释为:慈,爱也,从心兹声;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  相似文献   

8.
中国慈善事业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慈善危机之后,不断的在探索与实践中寻求突破与发展,慈善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高校作为高等人才的摇篮,对于校园慈善文化的培育与大学生慈善意识的培养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整合高校的条件与优势推动公民慈善意识的普及与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謇民生思想源自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触动及赴日本考察学习中的感悟,历经萌发、形成、发展与成熟四个阶段,主要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工农并举兴办实业,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兴建学校普及教育,提升民众基本素质;举办慈善发展公益,打造"模范南通"。虽然张謇地方自治和实业救国的目标最终没有实现,但他的民生思想及其在南通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慈善》2019,(1):2-2
《慈善》杂志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道德教育、普撒爱心、净化人性、引人向善,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为办刊宗旨,是中国慈善事业的重要舆论阵地,中华慈善总会对外宣传的明亮窗口。2019年《慈善》杂志的征订工作全年皆可进行,期盼大家继续踊跃订阅《慈善》杂志,并转告您相识的那些关爱慈善事业的好心人。  相似文献   

11.
慈善理念是和谐社会内在的道德基础,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也经受了传承与断裂、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培育现代慈善理念,应重视慈善文化建设与慈善政策法规建设中的政府职责,促进传统慈善文化与国际慈善文化的融合,加快慈善事业基本法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2.
董正超  张徐剑  卢建汶 《民主》2012,(5):40-42,2
2002年7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专家、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在对南通的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认真考察后,经缜密研究、反复论证,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的角度提出:"张謇先生经营的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  相似文献   

13.
光影爱     
《慈善》2021,(2):52-52
慈善力量光影随行,光影承载梦想慈善传递温情。为了更生动、形象地传播慈善文化、慈善思想,《慈善》杂志将选登优秀慈善摄影作品以飨读者。这期选登的作品来自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西安慈善协会。  相似文献   

14.
慈善大发展,宣传需先行,慈善宣传工作是慈善工作的先导,只有努力做好慈善宣传工作,才能推动慈善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使贫困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宣扬慈善理念要注意传途径的正确选择,注意慈善宣传要有实质性的内容,要求我们掌握借势宣传和造势宣传的道理,要科学分析、深层次挖掘慈善资源。慈善宣传工作管理要依靠正确的领导和科学的管理,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树立典型以及慈善工作者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郝一鹏 《慈善》2019,(1):20-20
慈善工作作为党和政府连接困难群体的桥梁与纽带,通过汇聚社会各界的爱心善行,与困难群众心手相连,成为休戚相依的命运共同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慈善组织该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2018年,晋城市慈善总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我市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的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屡遭考验,嫣然基金事件又将慈善组织推到了风口浪尖。信任是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根据文献梳理,找出慈善组织公信力影响因素主要有信息透明度、合法性、社会网络、内部治理结构以及慈善文化。目前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提升应先从信息透明度与内部治理结构着手,为我国慈善组织深化改革提供了长远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张旭丽 《慈善》2021,(1):21-22
2000年我很意外的进入了一个对我完全陌生的行业:慈善。当时全国各省已陆陆续续成立省级慈善总会,福建省也正在筹建中,机缘巧合我进入了福建省慈善总会筹备办公室,到2020年,已是整整二十年了。前段时间,我认识的一位也是将近二十年的慈善同仁跟我说,中华慈善总会正在开展"慈善伴我成长"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8.
慈善组织个人捐赠吸引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5,(5):77-83
个人捐赠是慈善事业稳步发展的基石,人人慈善是现代慈善的重要标志。与国外的慈善捐赠主要来源于个人捐赠相比,我国慈善捐赠中个人捐赠所占的比例尚小,学界对此的关注也相对有限。本文使用2 707份全国性抽样调查问卷对我国慈善组织个人捐赠吸引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数据分析显示:在个人慈善捐赠决策过程中,注重程度的优先选项是慈善组织的服务质量,其次由高到低依次是他人评价、人员素质、绩效和形象,这为慈善组织增强个人捐赠吸引力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5)
通过调查问卷法对大学生慈善意识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了大学生慈善意识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经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慈善意识受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慈善意识提出了可行性研究的思路,并希望以此来引导大学生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实现社会价值。主要途径有加强大学生的个人慈善素养,加强高校的慈善教育,加大慈善文化的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慈善氛围。  相似文献   

20.
沈钢  江幼玲 《民主》2009,(5):39-41
坐落在江苏省南通市濠河之滨的南通博物苑历史悠久。这座看似平常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却是目前保存下来的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博物馆,它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九日(1905年1月14日),创办人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先生。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