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有递增之势,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的社会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不外主体的主观因素和外部的客观条件,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司法》2012,(4):5-5
目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面临异常复杂的形势,需要全面统筹、整体规划我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我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持续增大;闲散青少年、离异家庭青少年、服刑人员子女违法犯罪率较高;农村留守青少年、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网络违法犯罪增多;  相似文献   

3.
王海涛  刘鹏 《中国司法》2012,(1):104-106
一、引言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准确分析其成因,并开展有效的矫治,对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不再重新违法犯罪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为此,笔者从自身工作实践中的五个典型案例出发,结合查阅资料、访谈等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并对开展青少年重新违法犯罪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康树元 《法制与社会》2011,(20):225-226
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现象十分严重。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全社会道德法制教育薄弱是重要的因素。所以,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教育,对于从根本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三大部分就此问题予以分析,即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之现状及发展趋势;青少年违法犯罪之原因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庞岩 《法制与社会》2013,(31):179-180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违法犯罪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危群体主要集中在社会中的闲散青少年中.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受到社会排斥因素的影响.社会排斥对于闲散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角色定位以及自身价值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给闲散青少年的正常社会化带来阻碍影响,导致其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因此,引起对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重视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针对社会排斥和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报告以浙江为个案,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总体态势相对平稳,青少年违法犯罪总量不断增长。报告揭示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六大特点,描述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六大基本趋势,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控而不止、防而有漏的原因,进而根据社会控制、社会整合和社会化理论,提出了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体系的构建设想,并认为这一体系应由组织网络体系、维权保护体系、教育监护体系、法律保障体系和理论研究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社会因素是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应重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许多复杂的原因,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表现得日益突出,如何防范和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分析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个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W  Lin JS  Chen DC  Yang C  An JY 《法医学杂志》1999,15(4):211-213
为探讨青少年违法犯罪与个性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621名13-19岁违法犯罪青少年和1371名相应年龄在校学生按不同年龄段和性别进行对照研究,发现16-19岁男性违法犯罪青少年外向性(E)、精神质(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3-15岁男性违法犯罪少年精神质(P)、神经质(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6-19岁女性违法犯罪青少年神经质(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违法犯罪类型之间各个维度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外向性、精神质和神经质与男性青少年违法犯罪相关,倾稳性可能与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有关。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推动了流动人口的形成,这当中自然包括了流动青少年群体的产生,由于我国城乡差异的存在,流动青少年基于教育、工作、生活等差距的存在,很难真正融入当地城市生活,并由于各种不公平待遇激发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前,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足以引起重视,本文主要从流动青少年的含义出发,在了解当前我国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的特征与原因的基础上,对如何全面有效的预防其违法犯罪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青少年犯罪的主体特征表现在: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女性青少年犯罪案件增长,青少年犯罪人员的身份和职业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指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与个人因素,因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需要各方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才能凑效。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13年1月1日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并将未成年人犯罪作为特别程序单独进行专篇规定。大量青少年因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不及早加以干预、调整,可能会大量的出现违法犯罪或自杀倾向。文章从文化学的角度来分析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建立一套以文化预防为主的预警机制来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分析城市外来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状况,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提出一些粗浅的对策,以期能对预防与矫正城市外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维护未成年人权益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几年来,兴隆县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结合检察工作实际,着眼于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诱发因素,积极推进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建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林国雄 《法制与社会》2010,(18):219-220
青少年,本该是担负祖国建设重任的主力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希望。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由于种种原因,各种青少年特别是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屡屡出现,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突出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向低龄化转化。依据资料显示,90年代与70年代相比,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提前了2~3岁,尤其是现在流浪街头抢劫、盗窃、打架斗殴者最低年龄只有10~12岁,甚至更小;二是团伙化。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又一突出特点;三是暴力化。青少年暴力化犯罪迅猛蔓延,而且不择手段、不拘对象,突显出狠毒、残忍、凶暴的特点。为何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件不断升级.且对社会产生如此大的危害呢?对其根源及预防作以下剖析。  相似文献   

18.
林栋 《中国司法》2001,(9):25-26
由于诸多原因,当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令人担忧,呈低龄化、多样化、团伙化特点,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十分敏感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规律,寻求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方法,研究对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的管教对策,已成为全社会、尤其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一、青少年劳教人员构成特点  ──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数量呈上升趋势。据统计,1998年底青岛劳教所所在教劳教人员中16~25岁的青少年占劳教人员总数的49%,1999年底、2000年底则分别为36%和44…  相似文献   

19.
<正> 由北京大学法律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和对策》课题组撰写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和对策》一书,即将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之一。经过1984年的准备,1985年的调查、撰写和1986年以来的集体讨论和反复修改,在专家鉴定会上,大家一致公认本书材料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特别是在第二篇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的分析方面,提出了多维原因论和立体模型,并提出纵向结构的  相似文献   

20.
“妈,你要不把我们送回网吧,我们就在这儿把你掐死。”小乾、小坤是双胞胎,平时一起上学、放学,一起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当母亲将他们从网吧带回家后,两个孩子竟然合力架起她,拿着刀对她说出了上述的话。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打开百度,在百度有关“网瘾”的帖吧里,来自家长和孩子们的求救帖子让人震惊。正是这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案例,引发了我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导致违法犯罪的一些思考。本文主要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入手,就如何预防该类违法犯罪行为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