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9·11事件对印度在参与地区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影响(1)印度地缘战略国地位与作用突现;(2)印度主导南亚地区政治秩序的地位与作用加强;(3)印度作为印度文明核心国家凸现;(4)结成文明冲突阵线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对印度在参与地区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影响:(1)印度地缘战略国地位与作用突现;(2)印度主导南亚地区政治秩序的地位与作用加强;(3)印度作为印度文明核心国家凸现;(4)结成文明冲突阵线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3.
印度是五个“地缘战略国”之一 ,她的作用是稳定地区局势和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9·11事件后 ,美印关系的急聚升温和军事合作的加强 ,更加凸现印度“地缘战略国”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印度与东盟军事与安全合作试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度与东盟的军事与安全合作日趋频繁,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印度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影响力正在逐年增强。但由于印度自身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仍然有限,印度与东盟军事、安全合作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印度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惊人相似 :中印在世界格局中同处“地缘战略国”的地位 ;中印皆是文明核心国家 ;中印都是传统现代国家 ;中印对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巴布尔清真寺被毁是印度教教派主义情绪在印度兴起的必然结果。导致这一事态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宗教和历史的渊源;(二)政客为拉选票给历史恩怨和教派矛盾不断火上加油;(三)教派情绪增长和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四)民族屈辱感的刺激;(五)对周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兴起的反响。毁寺事件和教派骚乱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拉奥总理执政地位受损;执行经济改革计划的障碍增加;印度社会的教派分野进一步发展;印度同穆斯林邻国的关系受到冲击。这场教派骚乱危机已暂告平息,但环绕寺庙纠纷暴露出来的根本问题远未解决。  相似文献   

7.
胡潇文 《东南亚》2012,(3):18-24
从2007年越南和印度签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以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越南利用大国平衡战略,积极发展与印度政治军事关系,制衡中国的意图日益凸显,但越印目前的合作方式具有时效性和局限性,将不会是两国今后合作的长远模式,也不会改变中国在两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印度与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爆发及政治解决,对印度外交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印度提升国际地位的一次难得机遇。印度出于反对殖民主义、和平共处、不结盟等因素的考虑,不断调整其印度支那政策,从中立的"不干涉"政策,进而逐渐转变为积极的调停政策。印度发挥在日内瓦会议上了独特的作用。研究这一案例,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印度外交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地缘战略视角详细论述了冷战结束后韩、印两国在政治、安全和经济领域合作进程。印度"东向"战略与韩国的"新亚洲外交"战略逐步融合,极大地提升了印度在东亚地区的地位与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政治与经济影响力,客观上起到了对中国在南亚影响力提升的一种反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莫迪执政以来,虽然在印度内政外交上带来诸多新气象,但在核军控与裁军问题上大体延续了1998年印度核试验以来的基本政策立场,始终坚持全球性、无歧视、可核查的彻底和全面核裁军原则。在此基础上,印度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多边与双边军控及裁军机制,有选择地推动国际军控与裁军事业。在这一过程中,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大国雄心及荣誉是影响印度军控与裁军政策的核心要素。随着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实力与地位的继续提升,印度军控与裁军政策的独立性更加明显,印度对核军备的重视有增无减,这造成了印度关于倡导全面核裁军政策宣示中"夸夸其谈"的特点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1.
刘鸣 《国际观察》2016,(5):94-105
随着守成大国美国与新兴大国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冲突与全球治理的责任冲突越来越激烈,美国对中国在一系列国际秩序中规范的遵约情况提出了片面责难。在国家的战略目标与战略实施方面,双方的排异性极大。对于国际规范,双方的核心分歧是对现行国际秩序的合理性的认知。解决冲突的路径包括:(1)真诚的对话;(2)扩大累积性的规范、规制;(3)用预防性规范来弥补冲突议题中的无效规范;(4)对全球公域定约立规;(5)对于美国单方面坚持的规范,中国需要保持耐心与坚持原则,通过博弈进行制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亚洲政治结构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同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和印度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的儒家文化和印度的印度教文化分别在两国历史长河中占据主流文化地位,它们所体现的特有政治文化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两国的外交政策选择上,使政治层面烙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3.
由俄罗斯科学院院士B.B.阿列克谢耶夫主笔,E.B.阿列克谢耶娃、K.И.祖夫科夫、И.B.波别列日尼科夫等参与撰写的《地缘政治与文明进程中的俄罗斯亚洲地区》是近年来俄罗斯出版的从地缘政治和文明进程的角度来研究俄罗斯亚洲部分的颇有价值的学术著作。该书共分四章,着重从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地缘政治和文明发展进程、俄罗斯亚洲部分行政管理体制的逐渐形成和发展、俄罗斯东部地区国家管理体制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16—20世纪俄罗斯东部地区在俄罗斯地缘政治和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俄罗斯亚洲部分在全俄的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论冷战结束后的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 ,一些西方人士大肆宣称文明的冲突将主导全球政治 ,“国家日益根据文明来确定自己的利益” ,“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①。虽然这种论调过分夸大了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并且有其政治目的 ,是错误的 ,但毋庸置疑的是 ,随着国际经济与国际社会日趋全球化的发展态势 ,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增强了 ,民族国家 (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的文化安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了。面对冷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态势 ,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占着极大优势的西方世界尚且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捍卫民族文化的问题 ,那么对于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5.
印度国大党是印度最早的资产阶级政治组织,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印度独立之前,它一直是印度民族运动的领导力量;印度独立之后,它长期处于执政党的地位。如何看待国大党的性质和作用,如何正确处理同国大党的关系,是具有六十多年历史的印度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它的纲领、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印度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印度国共两党的历史,离开与国大党的关系和政策,也就谈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视角中的印度与东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兴起,印度重新意识到东盟对其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重要性,及时提出“东向政策”。印度调整东盟政策,提升与东南亚的战略关系,是印度实施全方位外交、推行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将给东亚区域合作及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中国应适时调整与东盟、印度的关系,增强中印两国在东南亚的共同利益与合作愿景,推动中、印、东盟三边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普遍认为,不论印度的哪个政党或政治联盟执政,都会以发展壮大综合国力为基本国策,以印度传统哲学“中庸之道”为基础制定内外政策。但值得注意的是,在90年代印度多党政治中,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BJP)作为全国性的两大政治力量的出现,而地位处于上升态势的印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印度在扩大与中国西藏边贸问题上的态度发生积极变化 ,为西藏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西藏与印度等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开放边贸、扩大边贸对我国藏区政治安全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但以利为主 ,因此 ,我们应当不失时机 ,积极开拓南亚市场。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俗化政治的核心 ,政教分离产生于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传统中 ,其要义是限定宗教权威与政治权威各自的界限 ,防止它们之间的相互混杂、相互争斗或利用 ,从而既维护宗教的自由与纯粹又维持政治的公正。在印度 ,宗教的思想与规范广泛地渗透和介入到了社会日常生活之中 ,尤其在近代以来 ,教派冲突和政治的宗教化严重困扰着印度政治 ,这些都与西方现代政治的社会环境相差甚远。政教分离的实行不可能单凭硬性的宪法、制度和法令 ,而更要靠社会中所存在的一种对信仰自由和政治公正的活生生的关切。据此 ,首先是印度宗教、其次是印度政治都有待于实行某种自我净化和自我改造 ,以为政教分离的充分实现创造基本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20.
印度是世界银行创始国之一 ,更是截止目前单个接收世界银行援助累积金额最多的国家。鉴于世界银行对农业部门的倾斜政策以及农业在印度的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世界银行在促进印度农业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世界银行在印度部分农业项目的开展情况来揭示世界银行对印度农业发展的作用以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