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论公务员对违法命令的不服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我国行政管理中 ,下级公务员执行上级违法命令的现象决非个别。公务员有权不服从上级违法命令的合理性基础是 :公务员对上级的服从是职务的服从而非身分的服从 ;具有适当限制的不服从是稳定宪法制度的需要 ;执行违法命令违背公民担任公职的初衷 ;公务员独立健全的判断是正确执行命令的需要。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 ,应从不服从的原则、范围、法律责任和保障等方面建立我国公务员对违法命令的不服从制度。  相似文献   

2.
走出上级命令违法的困境——市财政局局长披诉案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通说认为,上级命令违法,公务员有不服从的义务,但我国公务员惩戒救济途径的不完善影响了该制度运作的可行性。因此,为使得公务员在面临服从上级命令义务与遵守法律义务相冲突这个两难选择时,有从这个困境中走出来的理性途径,需要理性地建构一个解决冲突的制度———公务员执行上级为刑法所禁止的命令时,责任自负;此外,如果命令采取书面形式下达,公务员应予执行,其责任由上级承担。  相似文献   

3.
任志强 《政法学刊》2005,22(6):32-34
公务员法就公务员对违法命令是否服从作了原则性规定,即服从是原则,不服从是例外。但如何理解“上级”、“决定与命令”、“服从”以及“明显违法”的含义,需要认真分析。“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应以“违反刑事法律或者造成严重后果”为限。  相似文献   

4.
《公务员法》第54条为公务员服从上级明显违法的决定指明了方向,对公务员执行违法命令造成后果的承担进行了划分。虽然该项规定较为概括,可行性不行,但这项具有创新性的制度规定对于纠正上级错误或者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公务员法》第54条进行了解读和思考,针对现行立法反映出的问题做出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小红 《法学杂志》2006,27(4):101-103
我国《公务员法》第54条对公务员服从明显违法的上级决定或者命令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做了明确规定。本文对《公务员法》第54条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尚需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冯祥武 《行政与法》2007,1(2):41-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下级公务员拥有对上级“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有说“不”的权利。该法条相对于该法草案中的“不得对抗”上级命令来说,其法治意义是重大的。但是,如果从当命令与法律发生冲突时,公务员究竟执行命令还是执行法律的具体案例出发来解读《公务员法》第五十四条,那么,该法条的实施便有其现实的困局。因此,需要分析造成我国公务员在命令与法律冲突时对上级命令说“不”难的原因,制定保障公务员说“不”的权利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军人执行违法命令行为的刑事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人执行违法命令造成法益侵害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我国确定军人执行违法命令行为的刑事责任应采用命令不明显违法标准,即军人执行命令侵害法益不承担刑事责任,命令明显违法的除外。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不得免责。其实质是赋予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可以有限度地行使拒绝执行权。但在实践中会产生许多问题,需要对这一权利的内涵、存在的法理根据、行使的要件及其保障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法》的一大创新点便是第54条规定了公务员对违法决定和命令的抵抗权。但是上级决定和命令的范围,“明显违法”的标准,以及如何使公务员更好的行使抵抗权仍是要继续讨论和完善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初步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德日刑法中主观违法论的理论基点在于将"法"理解为命令,将"法规范"解释为命令规范,由此进一步推导出作为命令规范的法规范之指向对象只能是能够理解命令的责任能力者.因此,责任能力的具备与否决定违法的成立与否这点才是主观违法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通过行为规范的形式优化公务员治理结构、增强公务员服务属性,是当前行政法治环境下改善公务员执法状况的重要环节,也是内部行政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公务员行为规范体系中,投诉规范是指由相对人对公务员的违法或不当行为进行投诉,并由公务员所在机关进行处理的一种责任机制。投诉规范开启了由相对人发起追究公务员责任的民主路径,在公务员文明执法的树立、行政风气的改善以及违规责任的追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现行立法与实践状况的基础上,对投诉途径、程序和实效性等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则能对其条款设置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Past research has identified many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civil protection orders as a means of addressing domestic violence without invoking an official response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Using data from a Midwestern county, this exploratory study provides a comparison of civil protection orders with orders of protection that are filed in conjunction with a criminal battering arrest. We examine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pondents/defendants and petitioners/victims, the nature of the abuse leading up to the filing of the protection order, the reasons for filing, the terms of the order, location of the offense, and violations of orders. Our findings reveal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ypes of orders, in terms of order stipulations, past abuse histories of petitioners/victims, and respondents/defendants’ likelihood of reoffending. The findings also reveal an important difference in the petitioners’ and victims’ reasons for filing; whereas petitioners in civil cases were more likely to identify emotional abuse as the factor leading up to issuance of the order, victims in criminal cases were more likely to document physical abuse. We discuss these findings in the context of victim preference.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移民、非法移民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刚 《政法论丛》2012,(3):69-75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没有关于移民、非法移民的相关规定,学界的相关研究也大多是研究中国作为移民输出国的移民问题,涉及中国作为移民输入国的移民问题,特别是其中非法移民问题的成果少见。研究我国外来非法移民的相关问题,必须从法律上界定“非法移民”的概念,这就必须首先界定”移民”的概念;同时,还必须进一步理解“非法移民”与“三非人员”、“难民”等相关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 ,反映了民事诉讼对程序权利和宪法权利问题的关注正日益上升。而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内容 ,则与一国的诉讼体制和诉讼传统密切相关。作者认为 ,首先 ,为了实现程序公正 ,就要对非法证据予以排除 ;同时 ,为了保证民事诉讼目的的全面实现 ,就应在刚性规定之外 ,给法官提供一定的自由裁量的空间 ;此外 ,为了避免审理法官受非法证据的不当影响 ,应将非法证据排除在庭审之外 ,并对非法证据的证明标准进行明确  相似文献   

15.
不法原因给付及其制度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启平 《现代法学》2004,26(3):131-140
不法原因给付是大陆法系法律制度上一项重要的制度。文章全面论述和评析了不法原因制度的相关内容,对不法原因给付处理机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民事立法应建立完善的不法原因给付制度的具体理由和构想。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的非法口供排除规则仅能从形式上排除非法口供,非法口供实质上已经通过庭前案卷移送预先进入审判者的视线,并最终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非法口供排除规则对是否排除“重复自白”和以非法口供为线索取得的物证是否排除没有规定。这些问题都会影响非法口供排除规则能否达到彻底排除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从证明力的角度对非法口供进行研究,并对我国非法口供排除规则进行再完善。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规则在司法审查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规则可称为内部规范性文件 ,① 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行政规则具有约束下级机关及其所属公务人员的效力 ,而行政机关基于行政服从的义务必须遵守行政规则 ,从而使得行政规则具有了间接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效果。因此 ,法院在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时 ,不可忽视对行政规则的审查 ;对合法有效的行政规则应该在裁判书中适当地加以引用。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design and use of protection orders for domestic violence in England and Wales. It draws on data from 400 police classified domestic violence incidents and 65 interviews with victims/survivors, as well as new analysis of government justice data from England and Wales, to address a gap in literature on protection orders.

The paper identifies an increasing civil-criminal ‘hybridisation’ of protection orders in England and Wales, and argues that a dual regime has developed, with orders issued by police and/or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increasingly privileged (and enforced) over victim-led civil orders. Whilst protection orders are being used – as intended – flexibly to protect domestic violence victims, the way they are applied in practice risks downgrading domestic violence in criminal justice terms.

The conclusions are especially timely in light of current Government proposals to rationalise protection orders by introducing a single overarching Domestic Abuse Protection Order in England and Wales.  相似文献   

19.
康纪田 《时代法学》2012,10(5):39-49
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是非法采矿罪的基本要件。但多功能的现行采矿许可证就像一个什么都往里装的大筐,这就导致犯罪构成的理论争议和适用的不确定性,也是非法采矿罪包揽非法采矿系列犯罪的成因。采矿许可证的实质性功能是矿业市场进入特许权制度,如此界定才能准确把握非法采矿罪的客体、对象、客观方面和情节等。非法采矿并将矿产品占为己有的结果,构成牵连盗窃犯罪、想象竞犯罪以及共同犯一罪或数罪等系列犯罪,是其他犯罪领域里少见的数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