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软法视角下农村民间借贷法律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借贷是民间金融的一个部分,随着经济主体与经济活动的日益多元化,已融入社会金融体系中。活跃在农村地区的农村民间借贷却被国家正规金融所排斥与国家法律政策的打压,文章从农村民间借贷现实运行的状况基础上,归纳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结合软法在农村生活中的规范与引导作用,提出促进农村民间借贷规范发展的法律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法律的民间叙事,不仅意味着民间法是其当然的叙事对象,而且表明官方法也是其叙事对象。民间法作为法律的民间叙事对象理所当然,而官方法作为其对象,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间对官方法自觉的接受,从而其实质已经从官方位移到民间,成为民间规范交往、日常秩序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二是民间并未接受官方法,从而以消极或积极对抗的心理和行为对待官方法。法律民间叙事的基本方式,既有有行动的叙事、也有言说的叙事,还有书写的叙事。这三种叙事方式交互作用、共同支持法律的民间叙事。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对我国的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同时,由于其运行机制的非法化以及自身的缺陷,导致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很大的风险,文章基于法经济学的视角,运用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民间金融风险现状和构建我国农村民间金融风险防范法律方面进行分析,以预防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4.
民间借贷在当前存在外延泛化的现象,有丛要对其外延进行重新界定。民间借贷在我国的兴起有其特定的原因和经济背景,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国当前对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存在规范过多、体系繁杂、位阶冲突等情况。对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范式选择,不应采取单独立法的形式,应在现有金融体制下,清理相关法律规范,采取突出重点的规制方法。具体制度设计上可以从民间借贷放贷主体的准入、放贷资金来源、借贷利率管制、借贷地域范围限制等四个方面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法治化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程度 ,农村社会的有序化发展不仅依赖于国家法律的实施和法律理念的形成与普及 ,而且依赖于农村社会中的民间规范 ,依赖于农民之间的情感、道德、风俗和习惯的维持。在农村社会法治化进程中如何实现情理、法理、风俗、习惯的有机融合 ,构建以法律为主导的多元型农村社会治理机制 ,实现农村社会的法治化发展将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6.
制度规范是社会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美国政府与民间非营利组织之间关系的规范化可以从制度规范的不同类型来研究。这种制度规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政府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规范与管理制度。美国政府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规范管理十分复杂,但其目标主要有二:一方面是维护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监控这类组织及其管理者依照组织宗旨和目标开展活动,保证其将各种资产用于公益事业;另一方面是为民间非营利组织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和鼓励这类组织的成长与发展,使其发挥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从习俗、规则到法律,这是法律形成的一般路径。但是在现代社会,由于立法路径的拓宽,通过法律移植而建立起来的制定法系统,往往忽略了法律的本土资源,即忽略了对本国民间习俗、规则,乃至习惯法的重视。其直接后果是,在某些领域国家法的缺失带来了民间规范的介入。因此,重新审视民间规范和传统法律体系的价值成为必要。对藏族民商事规则的调研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民间规则和制定法自有生存空间,各有价值,并且彼此呼应,相互补充。只有将法律移植和本土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法治的整体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法治建设,特别是农村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民间法成为一个非主流因素仍然存在并发挥作用,其积极与消极作用并存。正确认识民间法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地位,规范引导民间法在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适用,确实是我国法治建设特别是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法律方法与民间规范的关系问题已有学者予以关注.该研究首先要解决的是合法性或者意义问题.本文在分别探讨法律方法与民间法研究意义基础上,认为法律方法与民间规范问题研究不仅分别有益于法律方法问题研究和民间规范问题研究,而且还会生发出一定的拓展意义,有利于形成方法与规则及规则间的谐合,并最终有利于实现国家和社会的谐合之治.  相似文献   

10.
法律作为一个变量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较大的差异。而在法律分布数量较少或不均衡的地方,恰恰是民间法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这就决定了民间法与国家法既有相协调的一面,又有相矛盾的一面。因此,在法治建设中应当谨慎权衡,尽可能的消除规范适用中的冲突,从而实现法律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在法治建设中,法律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法治建设的逻辑起点。法律结构的界定不同决定了我们法治建设的发展模式的不同。从法律结构角度进行考查,我国的历史上形成的乡土社会是一种国家法与民间法并存的法律二元结构,我们应该在法律二元结构模式下进行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法官如何对待民间规范?——“顶盆过继案”的法理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法文化的视角看,民间规范具有一定的法律属性。而从法律方法论的视角看,它仅仅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准法律属性或前法律属性。是否拥有法律属性,尚需法官按照法治的原则和法律方法论的标准来决定。法官必须遵循制定法用尽原则和规则稳定性、体系融贯性、社会一致性等方法论标准,以此来确定是否需要通过司法裁判的方式将某一民间规范纳入到国家法之中。  相似文献   

13.
民间法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民间法研究得以展开并深入发展之根基,因此有必要对民间法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一番考量。文章将民间法研究的理论基础置于多元框架下考量,分别从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大传统与小传统、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法律教义学有效性与社会学有效性等方面展开相应的探讨。文章认为,在寻求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架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理性沟通、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动态平衡、法律教义学有效性与社会学有效性的适度兼容中,彰显了民间法研究的理论价值及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律解释的民间法面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制现代化的背景下,基层司法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国家法律与乡土逻辑的冲突,这成为当前建设农村法治的瓶颈问题。为缓解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需要在司法的层面上明确民间法司法适用的条件、场合与方法,从而使法律解释具备本土化的民间法面向,这对于通过司法支持基层自治、通过司法审查制约民间法的合法作用、缓解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和紧张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间法是在一定区域内,由习惯风俗长久演变而来的逐步制度化的规则,具有地域性、非正式性和内生权威性等特点。虽然民间法与正式的国家法有所不同,但它在维护乡土社会的稳定和解决婚姻家庭矛盾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应当重视并有效地利用在社会中起实际调整作用的民间法。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分析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解决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冲突,探索民间法司法适用的合理性,对我国法律继承和法律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法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为走出农村法治建设困境,加快农村法治建设进程,我国应从以下方面努力: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破除城乡二元化格局,实行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农村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尊重农民在农村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确立政府协调、多方推动、共同参与的农村法治建设格局,进一步拓宽农村法律服务渠道;规范基层政权的依法行政工作,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强和改进普法教育,建立普法长效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主动依法维护群众利益,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民间规范不仅植根于我国民间传统,而且本身就是我国的一种本土法文化,因而有顽强的生命力,就像看不见的手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对现行社会秩序发生重大影响,影响着国家法的实际运行及其社会效果,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不违反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前提下,如何对民间规范进行准确功能定位,将民间规范运用到司法实践中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乡土社会是对中国基层农村社会的本质特征所作的一种概括.乡土社会中的法治结构是国家法与民间法并存的法治二元结构.在现代化法治建设中,我们必须考虑到中国乡土社会的现实状况,在法治二元结构中研究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相互关系,在重视国家立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民间法的法治意义,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