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孔子文化大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所创建的儒家學說,是中國自漢朝以後兩千餘年封建文化的正统,被稱爲東方文明的象徵,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爲了便於人们研究和探讨孔子學說,孔子故鄉的山東省出版總社向國内外隆重推出《孔子文化大全》系列圖書。這套圖書的内容既有孔子和歷代儒家代表人物的經典著作  相似文献   

2.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重要的道德范畴。作为儒家伦理思想代表的孔子"孝"思想,其内涵丰富,其中不乏很多精华之处至今仍带给我们不少启示。一、孔子"孝"思想的基本内涵孝是晚辈奉养礼敬长辈的道德要求。《论语》中孔子讲到孝的地方不少,概括起来,有以下几层意思:(一)养亲与敬亲孔子论孝,强调敬养父母。养亲就是奉养父母,保证父母物质需要的供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南风窗》登载了一篇该刊记者对台湾学者傅佩荣的专访,标题醒目地告知大家:“重新把孔子的解释权拿回来”。既然说是“拿回来”,那肯定是一度被别人拿走了。被谁拿走了呢?按傅先生的说法,一是“新加坡曾经用儒家经典当作初中教材”,不过“失败”了;二是“韩国人说孔子理直气壮,好像孔子就是韩国人一样”。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儒家道德理论体系的创始人。他将夏商周三代以来具有宗教性的职业之“儒”,创造性地转化为“儒家”,赋予了其伦理内涵和道德价值。他构建了以“仁”为核心和“礼”为规范的儒家道德本体论和道德规范论,摆脱了先秦具有宗教性的巫觋文化形态,实现了先秦时期中国伦理思想史上道德理论的突破。同时,孔子通过求仕、开办私学聚众讲学和整理六经的实践,使得儒家道德理论得以广泛传播,至今仍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袁秀珍 《求索》2010,(8):137-139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深刻影响着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孔子的整个思想,包括他的经济思想,是这个时代大变迁的历史反映。为了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之主张,强调礼制建设,提出以"仁义"作为"礼"之文化基础,力求设计出让社会各利益群体普遍满意的制度安排。在如何"制礼"上,孔子遵循"执两用中"之中庸原则,这是孔子经济学思想之总纲。孔子正是按照这一原则去协调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利益关系的。并在他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思想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研究儒家、考察孔子之经济思想,不仅应涵摄其意,更应领悟其时代之鉴。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18)
<正>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孔子儒家思想精华,由中国孔子书画研究院牵头,并联合海外华人书法家协会、世界瑰宝艺术协会、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8周年中国孔子国际书画艺术大展"活动,于9月在山东济南隆重举办。据悉,为响应支持这次山东大展,美国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在主席李兆银率领下,于日前在纽约曼哈顿孔子大厦孔子塑像前举行了创作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7.
肖必恒 《人民论坛》2010,(8):228-229
孔子之前的仁学思想比较零散,尚未构成系统的仁学思想体系。孔子在此基础上对"仁"的思想加以省察与反思,把"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系统论证与阐述,才构成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在中国的文化思想史上实现了由殷周宗教神学向儒家伦理哲学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孔子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世界级的文化巨人,而且是一位中国古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对中国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都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孔子宏述古籍,删定六经,为中国古文化,包括书法艺术汇源成流,为后代文化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孔子30岁以后几乎每天都要整理古籍和授徒讲学,所以他每天都要书写和讲授竹木简牍,由于他有志于学并且一生勤奋,所以他书写的简牍也是千万  相似文献   

9.
2011年12月3日,由上海市文庙管理处、上海市伦理学会和上海市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与孔子对话——儒家的公正与民生思想"上海文庙第六届儒学研讨会在上海文庙召开。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华东师范大学朱贻庭教授认为在公平正义的诉求日益凸显的今天,必须重视传统公正观的研究。儒家所倡导的"公正"主要是对执政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历来认为,孔子当年离开鲁国到列国去是"周游列国"。本文从考察孔子离开鲁国的原因,孔子到各国的作为,以及孔子在途中所遭遇的种种灾难,说明他不是"周游列国",而是为着传播"仁政德治"的理想去"寻访列国"。目前,全国冒出了多个孔子问津处,作者以翔实的史料,如湖北武汉新洲在西汉时期挖出的"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石碑,淮南王刘安在邾城建亭修庙,首创问津书院,硕学鸿儒来问津书院讲学,清代康熙、嘉庆皇帝给问津书院题写金匾,以及问津书院的文脉影响深远等充足史料,确认孔子当年在武汉新洲问津。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汉代成为定于一尊的官方哲学后,其教义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走向,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国民精神。对孔子功过的评判一直是中国的文化难题,二千余年来,虽不乏振聋发喷的批孔之论,却又丝毫不曾动摇他的“素王”之尊.尤其是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历史巨变之际,近20年来对孔子的推崇和颂扬却愈来愈甚,而对孔子学说的批判声浪也越来越高。具有周文化特色的鲁文化造就了孔子儒家学说孔子原本是宋国子…  相似文献   

12.
"乐(le)"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论语》首章首篇就开篇言"乐",《论语》全书亦反复出现诸如"喜"、"说(悦)"等"乐"的语言家族。孔子之"乐"的独特性在于"我"与"所乐之事"之间"爱"的关系,其具体表现为爱人的快乐、爱自然山水的快乐以及爱道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乐"作为一种情感体验,应当受到"中庸"之道的规约,即"乐"当适度;同时,对"乐"应当有所区分,不仅要区分"益乐"与"损乐",还应处理好"乐"与其对立面"忧"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才有可能正确把握孔子的快乐观。  相似文献   

13.
论语注》是康有为在维新变法失败后避难印度大吉岭时所撰。该书主要有两个特征:第一,继承晚清以降的“今文经学”传统,用“我注六经”的方式,以“公羊三世”说为依据,与《礼运》“小康大同说”相配套,阐述其在不同社会阶段实行不同政治管理模式的变革思想;第二,用“援西入儒”的方式,引入西方价值观念重新诠释儒家传统概念与价值取向,利用西方理念和制度化整合出一种具有鲜明近代中国文化形态特征的新儒学,意图为其变法创造合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5,(4)
孔子不仅是先秦儒学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而且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中孔子创立的以"仁"与"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无论是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还是对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孔子的"仁"与"礼"思想依然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对于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18)
<正>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8周年。据悉,日前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9月27日,2017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将在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举行。据济宁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是山东省保留的两大节庆活动之一。由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济宁市人民政府、曲阜市人民政府承办。历经33年的传承创新,孔子文化节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  相似文献   

16.
论孔子修身正己思想的廉政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少华 《求索》2012,(9):149-151
早在先秦时期,儒家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就开始致力于廉政理论建设,而儒家的廉政思想源于孔子的基调和原则。孔子认为为政者注重修身正己是实现廉政的有效途径。修身正己主要通过思、学、行三个渠道:在关于为政之思方面,孔子认为德与才是为政者"所以立"的必要条件;在为政之学方面,仕学相济是由士转仕的重要途径;在为政之行方面,言行知耻是为政者必备的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17.
易强 《求索》2012,(11):136-138
儒家的人格思想是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等一大批优秀的儒家大师的不断努力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早在先秦时期就已达到了比较完善的地步。儒家所推崇的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也是古代中华民族心目中塑造出来的、最值得追求和向往的人格典范。其中"圣人"人格是孔子设定的最高做人典范,但它只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是难以实现的理想人格;而孔子提倡的"君子"人格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另一种理想人格。儒家理想人格思想在世界文化体系中是独一无二的。今天探讨儒家人格思想,对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孔子问津故址之说,见仁见智,各持所论,或曰问津之地"在黄",或曰问津之地"在叶"。经过考证,可以肯定:孔子使子路问津之地,只能"在黄",而不能"在叶"。而过去之所以有人误为"在叶",那是由于今本《史记·孔子世家》错简所致。  相似文献   

19.
刘夏 《传承》2008,(22):60-61
仁是儒家传统的道德精华,也是孔子伦理道德体系的最高原则。孔子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基本内涵包括爱人、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仁爱"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论孔子的经营观杨文清孔子的学说是一种经世治国之学,他的论述是很广泛的,其中不乏一些经营思想和经营观点是有很价值的。本文仅就几个有代表性的经营观略述管见。“足食”与“征敛”正确处理“足食”与“征敛”的关系,乃是孔子及古代儒家学派为后人留下的重要的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