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虽然存在时间不长,却在政权建设方面作了许多有益尝试,为保障工农民主权利和巩固新生政权,摸索出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诉讼制度,比如以四级两审终审为主的审判制度、巡回法庭制度、审判合议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等,这些制度为新中国社会主义诉讼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英国的陪审团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陪审团制度 ,是英美法系最具有特色的一种审判制度。英国陪审团对参与审理的法院和审理的案件类型 ,陪审团成员的任职资格和产生程序 ,陪审团在法庭上的职责等都有其特色规定 ;英国社会对陪审团参与法庭审理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3.
希望与抉择:陪审团的功能与实现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陪审团制度是古代陪审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整个现代陪审制度的重中之重。陪审团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保证司法公正,其实质是对诉讼程序一般“自治性”的更高层次的强化。虽然陪审团制度也具有耗时、耗财、低效,甚至容易产生偏见、带来审判的不确定性等负价值,但其正价值明显大于负价值。陪审团的主要制度设计包括陪审员资格的确立、陪审团审理案件范围的设定和陪审团审理程序的建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陪审团制度是美国司法制度中的一大特色。美国陪审团审理案件的程序相当复杂,尤其是在陪审员挑选的过程中,无因回避权的滥用使得陪审程序冗长。所以,在美国使用陪审团审理案件存在诉讼成本过高且效率低下的问题。另外,由于陪审团成员一般都不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其审判的能力和公正性广受质疑。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令状在英国普通法的发展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突出作用表现在促进了王室司法管辖权的扩大,王室法庭通过不同的令状与郡法庭、领主法庭、教会法庭竞争司法管辖权。王室法庭逐步取得对多数案件的司法管辖权时,它通过审理全国范围内的多数案件,对各种案件进行总结,最终形成了通行全国的普通法为英国普通法的形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律师视角下的《民事诉讼法》修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过度司法解释导致民事诉讼法典几乎被虚置,以及民事诉讼中以"司法不作为"为表现形式的消极职权主义,以"能动司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司法行政化倾向,民事诉讼法修改中应通过程序制度的理性重构和创新,实现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有效保障和司法职权的优化配置。建议增加当事人资格异议制度、交叉诉讼制度、行为保全制度、委托调查制度、证人责任制度、诉前调解制度、公益诉讼制度等,修改完善审判委员会"个案决定制"、第三人诉讼制度、答辩制度、证据交换制度、法庭辩论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流行于英关法系各国的对抗制起源于英国。对抗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司法实践探索过程,而且与法官中立制、律师辩护制、诉讼双方对等制等诸多相关法律制度的发展密不可分。对抗制的历史渊源植根于英国古代控告式诉讼制度,中世纪后期最先出现于英国的民事审判中,17世纪以后陆续扩大到轻罪、叛国罪和重罪刑事审判领域,直到18世纪后期才全面确立起来,前后历时数个世纪。这个过程说明,对抗制的产生主要是一个法律史问题,而不是一个法理学问题,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英国经验理性主义的法律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巡回审判制度是马锡五审判方式和枫桥经验的传承,能实现便民、利民和就地法治宣传的司法目标,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减少诉累。从实践看,推行巡回审判机制的长效发展,需要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建立人财物保障机制;加强与基层相关组织的联动机制建设;细化巡回审判运行机制;完善司法工作人员考核体系;建立案件回访机制;建立巡回审判安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是一项精细化的系统工程,任何一项具体制度的改革完善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补充侦查的目的在于弥补前期侦查疏漏,完善案件事实和证据。法庭审判阶段补充侦查是程序倒流的典型样态,导致侦查行为与审判程序交错,渲染了侦查中心主义色彩,与程序安定、程序构造、公正审判等诉讼原理冲突,缺乏理论证成。实践中,这一制度呈现功能异化倾向,成为延长诉讼期限、规避控诉风险和终结诉讼程序的变通之策,背离立法初衷。从长远来看,宜于废止法庭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同时建立健全检察引导侦查、公诉审查、撤回起诉、司法业务考评等配套制度,以契合审判中心之要求和庭审实质化之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欧美诸国的法律体系里,多有类似"藐视法庭"制度的规则来惩治不法行为与倡导诉讼诚信,其中美国的藐视法庭制度为个中翘楚,使得司法权威肃穆、审判秩序井然、法院号令畅通。因此,美国的"藐视法庭"制度确有值得我们认真了解剖析的价值,以为将来的引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陪审团制度正式演变成参审制是从德国开始的,通过对这个过程的更广阔视角的分析,可以发现除了包含德国当时诉讼制度特点和陪审团自身缺陷的原因外,陪审团制度在德国的消亡还具有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陪审制度最早源于古西腊时代的梭伦立法,英国被誉为现代陪审制之“母国”。大陆法系国家的陪审制度源于英国,但由于现实国情等因素,大陆法系国家又将移植于英国的陪审制度赋予了自己的特色。大陆法系国家陪审制度与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相比,具有自己的特征:陪审员以个人身份参加案件的审理,陪审员与职业法官具有同等的职权,陪审员在诉讼过程中只参加法庭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英格兰普通法的形成不是任何单一权力意志的安排,而是多元选择的产物。郡法院最初可以被当作国王用以平衡地方权势的制度装置。缺少有效的地方代理人制度,国王不得不依赖于一支巡游的司法大军来实现王国的治理,普通法的司法治理模式由此形成。作为一项司法设置,陪审制度不仅为中央司法权威的扩张提供了公信力的保障,而且也是后者得以稳健运行的制度平台。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体通过组成陪审团参与到法律事务之中,不经意间,普通法的大厦便被如此牢固地坐落在了民间普遍认同的基石之上。  相似文献   

14.
人民陪审制有积极的一面:如有利于吸收普通民众参与司法过程,体现司法民主,有利于保护人权,有利于激活法官的审案热情等;人民陪审制也有消极的一面:如使诉讼复杂化,增加了诉讼费用等。通过分析对比,我们才会在对待人民陪审制的存废问题上更富理性。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陪审制度与民事诉讼目的具有紧密的关系,从"国家设立民事诉讼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入手对美国民事陪审制度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其程序保障价值以及它对美国的审前程序、证据规则等诸多制度的深刻影响,也能更清晰地看到陪审制度在美国民事诉讼中如此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英国的陪审制度曾经被资产阶级法学家热情讴歌,现在却走向没落。英国政府已经向议会提出《刑事司法议案》,建议对陪审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事实上,这项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时代改变了,曾经起过重要作用的陪审制度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和服务社会。同时,这项改革能够浮出水面,应归功于英国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传统。  相似文献   

17.
宪法监督的司法化,是宪法监督的最主要和有效的方式。我国应当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改革可以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行政审判庭审理少数“准宪法诉讼”案;第二阶段,宪法监督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共同实施监督;第三阶段,设立宪法法院承担全部宪法监督职能,最终确立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8.
新建本科院校在教材管理上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教材管理的实践经验是:提升教材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优化高校教材管理模式、完善教材管理系统开发、完善教材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11年英国公民福蕾尔在担任一件毒品案件审判的陪审团成员时因违法使用互联网接洽被告、搜索被告信息而被控藐视法庭罪,成为英国第一个因在案件审理期间滥用互联网被判刑的陪审员。该事件发生后轰动了英国司法界,互联网对英国陪审系统带来的冲击开始被关注,成为英国陪审制发展上的一个新难题。,分析互联网对英国陪审制的挑战及其原因,找到英国陪审制的出路,正确借鉴其成功经验为我国的司法审判制度改革所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宣统二年(1910年)五月颁行的《宗室觉罗诉讼章程》明确规定了满清皇族的司法特权.因皇族特权的"入侵",原由《法院编制法》等赋予检察厅的多项具体职权受到了一定限制.由于检察厅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代表,因此,仅为皇族利益而侵蚀、压制检察厅职权,这种制度设计是缺乏理性的.尽管消除皇族特权等司法不平等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但在主张司法平等、司法透明的力量的作用下,皇族在刑事诉讼上的司法特权必然会被驱逐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