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末年汉室衰亡,政归权臣,国祚已微,唯有名号,改朝换代已成趋势。公元220年曹丕受禅称帝,第一次成功实践了和平易代,开魏晋南北朝禅位易代之先,这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曹丕受禅代汉之前王莽亦以受禅的方式代汉,但两次代汉的一成一败有着深层原因。曹丕能够成功代汉经过很大努力,代汉后亦颇有建树。在储位之争中他凭嫡长子的优势以及自身才能取得了曹操重臣的支持,最终打败了曹操属意已久的曹植,获得太子之位;曹操懵逝后曹丕即魏王位,开始准备代汉事宜,并很快成功代汉建魏;曹丕代汉后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举措,使汉末混乱的局面有所好转;曹丕受禅代汉实现了权力的和平过渡,此后"汤武革命"和"禅让"成为王朝更替、权力转移的两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论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诸对矛盾与"主客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田野调查中存在着诸对矛盾.首先时这些矛盾关系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参照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的"远-近经验"理论,从知识论的角度展示了田野调查中"主客住"研究模式及其相应的理论困境,认为研究者动态地调整与调查对象的关系,保持与调查对象之间自然的矛盾张力状态,扮演一种界于局外人与局内人之间的"中间人"角色才是处理田野调查诸对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家"是儒家学说的逻辑起点,也是传统中国人"修身"的物理与心理栖息所,人性、伦理和德行的养育场。传统中国国家治理具有试图打通"心理""伦理"与"治理"的鲜明特质。推进具有中国品格、中国气象乃至世界担当的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亟待化解"家国矛盾",塑造"家国合力"。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谐校园":从概念到行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和谐社会”的命题在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提出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子系统实现和谐。大学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向以其独具的特质与功能牵动着社会的目光。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工程中,大学也要参与其中,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建设“和谐校园”。校园不和谐音符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和谐”一词只凸显了矛盾的一个方面,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方面则是冲突——“不和谐”。以往,我们更重视或者说更多看到的是校园的团结与凝聚力,较少提到校园内部的矛盾与张力。事实上,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  相似文献   

5.
基于主客体关系的建构,道德有三种样态为学者所公认,分别为人的个体道德、行政主体的政治道德和公众的社会公德。在道德实践的真实场景中,道德的三重样态是不断变化、生成的动态系统,具有其内在张力,在交互作用中呈现出个体道德的"个体之利"与社会公德的"社群之善",行政主体的"自我认知"与社会公众的"外在评价",个体道德的"自由意志"与政治道德的"强制规范"的矛盾关系。构建道德三重样态交互重组、相互作用、彼此促进的道德动态图景是调适道德三重样态内在张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信访制度担负着消解信访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信访制度改革呈现出"内卷化"的演进趋势,以资源输入为主要改革方式、条块结构细密化、制度运行压力化和制度功能锁定。其演进机理是,路径依赖与制度改革惯性,维稳目标与经济倾斜发展的内在张力,科层法治与简约治理的名实悖离。应渐进式地弱化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在保障其安全阀效果的同时强化其疏导功能,以更好地将社会矛盾置于可以控制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结构在某种程度上预制着公共参与的历史实践。考察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张力,大体循着国家与社会的"高度重合→相对分离与对立→国家向社会回归"的逻辑嬗变,与之相伴,分别呈现出总体性社会、个体化社会和社会再组织化的社会结构状态,公共参与亦呈现出异化虚妄型、内爆私域型和有机互动型的历史流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引入西方文论中的张力理论,对意境的生成作一些新的探索。认为:"象"与"境"、"象"与"象外之象"之间的张力是意境生成的必要条件。在文本内部,"象"与"境"之间的张力大小和作者在文本中营造的"潜意境"的有无息息相关;在作者——文本——读者这个系统中,发生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象"与"象外之象"的张力也制约着意境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张惠玲 《求索》2015,(3):130-134
谢默斯·希尼以一种带有现代文明的眼光试图找到语言与历史的根,冷静地挖掘品味着爱尔兰民族精神。面对爱尔兰文化与英国文化、爱尔兰人身份与英国人身份的矛盾,希尼在其诗歌中展开了一条自我挖掘、自我救赎之路。诗人通过他熟悉的生活,不停地"向更深处""挖掘"爱尔兰的传统"民族历史"政治和宗教冲突的根源,在后来他通过构建"字母——符号"平台,找到了解决民族性矛盾的途径,唤醒了凝结于土地下的爱尔兰民族历史。他的诗歌彰显了爱尔兰民族精神内在的张力与力量,把爱尔兰民族精神的"荒芜之地"变成了"重生之地",最终让爱尔兰民族精神像"带着露珠的空壳一样重新出现"。最终,诗人希尼自己也完成了从"丰饶角"到"空壳"的自我"纠正"之路。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及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农民工在过去的30年中经历了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从"第一代"到"新生代"和"第二代",以及从"暂住"到"常住"或"居住"的实质性转变,国家的相关政策也出现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但是,到了新生代农民工为主的时代,他们在城市融入上面临着三大难以化解的张力:政策的"碎步化"调整与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强烈的城市化渴望和要求之间的张力;他们对城市化的向往与他们实现城市化的能力之间的张力;中央城市化政策与地方落实城市化措施之间的张力。新生代农民工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张力之中,那么他们会在城市社会中建构出另一个不同于城市主流社会的社会圈子,会产生更大结构张力的"半城市化"问题。因此,现在应该全面改革城乡体制,建构出一个基于公平机会之上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制度,才能化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无疑是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需要立足于三种维度进行分析,并把它们统合起来。第一,结合其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具体分析,其理论特质表现为四种统一,即问题导向与问题意识的统一、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互动统一、人类关怀和民生情怀的统一、综合性分析和辩证性思考的统一;第二,结合其理论属性概括分析,其理论特质表现为六"性"合一,即科学性与系统性、实践性与时代性、价值性与革命性融为一体;第三,结合其理论效度概括分析,其理论特质表现为八"度"共存,即有高度、有深度、有宽度、有厚度、有亮度、有温度、有风度、有气度。全面准确理解这些特质,有助于相应的形成深化和贯彻它的主要理路。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的多元问题是现代性研究的难点.现代性自身的多元性,即现代性因流动性的特质而产生的审美现代性、世俗现代性的分化等,因其囿于西方现代性,只能是多重的而非多元的.多元文化题旨下的多元现代性,其因西方文化特殊性而不具普遍意义,此论割裂现代性之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本身就存在矛盾.多元现代性方案,建立在现代性之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基础上.它有别于"文明的冲突"抑或"承认的政治"的说法,以"和而不同"为典律.理应获得肯定.  相似文献   

13.
儒家群己观是"中国梦"的优秀文化基因,它注重个体与社群之相关性,强调整体和谐的观点,体现出不同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鲜明理论特质。儒家群己观对"中国梦"之思想特质的形成、"中国精神"的培育、"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梦"应当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入总结和反思儒家群己观的理论得失,更充分地展现出自身的思想特质,以"中国现代性"的独立探索融入世界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4.
周星驰的电影新作《西游伏妖篇》借助于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将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等置换更具现代张力的性格特征,以再现和表现真实人性为核心理念,从而获得了低碳艺术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袁曙光 《求索》2012,(9):117-118,29
"和谐司法"是指在法治社会框架下,遵循公平、效率和人权的价值导向,以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均衡统一为目标指向的司法权运行状态。强调人本理念,公平、公正与效率有机统一的理念以及着眼化解现实矛盾的司法实践理念是当代和谐司法的重要特质。然而,当下尚存在诸多影响和谐司法的现实困境。为此,坚守"不告不理"及"司法为民"的基本司法原则,建立合理的司法权力配置机制及外部沟通机制,推进司法职业化进程、建立科学的司法职业伦理将成为我国和谐司法的重要进路。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以特定范畴的修辞表达方式,形成社会张力、理论张力和心理张力,由此实现相应的社会功能、理论功能以及心理功能。中国及其中国人的未来存在形式与内容,通过中国梦进入语言所建构的世界。由此,世界通过"中国梦"向中国人敞开,而中国及其中国人通过"中国梦"所建构的世界看到自己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张筱南 《求索》2012,(8):136-138
元散曲又被称为"大元乐府"。"乐府"之名既反映出元散曲灵动自由的世俗形式特点,又展现出元散曲基于现实、出于心声的雅正精神本质,是元散曲乐府精神与雅正特质的精准表达。元散曲的乐府精神体现在声律的音乐性、形式的自由度及内容的现实性上。其雅正特质表现于题材选择所展现的志士情怀和散曲意境所崭露的文人韵味。这种乐府精神与雅正特质的呈现,与元代曲家的尚雅意识和他们意图复兴儒家正统文化的士人心态有着密切关联。本文论析元散曲乐府精神与雅正特质的呈现方法及成因,用以探讨元代士人借俗写雅、以曲自鸣的深层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对共同价值的培育和交往秩序的塑造构成了共同体规范性要义的核心,它意味着人类生活的共同"善",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共同体规范性的价值实现由"确定性"与"自由"的关系张力构成,其价值张力始终围绕在共同体规范性实现的历史叙事中。这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规范性要义的实现必定要遵从双重要义:即以实现共同性为支撑的规范性内容和以维系关系性均衡的价值张力,具体体现在共同价值与个性差异、公共权威与个体自主、超越旨趣与适度稳定的合理关系。上述"确定性"与"自由"的关系张力预示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构建亦必须在"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关系中前进。  相似文献   

19.
政府“大部制”面面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部制也不例外。大部制的优点主要有:有利于集中和整合资源,克服部门本位主义;为行政协调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化解职能交叉、"九龙治水"等矛盾;提高公共服务的效能;加强宏观调控,较为有效地应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有利于推动地方政府进行行政改革。但在推行大部制中应注意防范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如:增加部内协调的负荷和难度;部门行政首长与其下属之间存在张力;加大条块矛盾;大部制改革的阻力大,可能使改革流于形式;加剧了机构重叠;盲目合并带来问题等。  相似文献   

20.
影响今年底台湾"七合一选举"选情的主要因素包括蓝绿基本盘变化、执政大环境、候选人特质与治理能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效应等诸多方面。目前分析,总体选情对执政的国民党不利,若将"六都"版图变化视为选举输赢的主要标志,选举结果恐怕将呈现出民进党不会输,国民党不会赢的局面。就影响而言,"七合一选举"不会直接动摇国民党中央执政根基,但可能延续"蓝消绿长"的态势,成为"蓝大绿小"向"蓝小绿大"方向转变的关键一役,并进一步削弱马英九党内地位和执政权威,加剧苏贞昌与蔡英文之间的矛盾,亦将间接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