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求知》2021,(3)
正派驻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共同构成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权力监督体系,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具有重要意义。推进高校纪检监察派驻改革,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派驻机构改革重大决策的必然要求。随着《关于深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意见》的实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省级纪委监委对推进所属高校纪检监察派驻改革进行了探索。近年来,天津省属高校纪检监察派驻改革的"天津模式",创造性地构建起一套对高校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体制机制,确保了派驻改革的彻底性、派驻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全面提升了派驻监督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派驻机构改革持续不断推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领导体制和监督覆盖范围为重点,派驻机构改革发生"双重领导"到"系统领导"及"部分覆盖"到"全面覆盖"两大根本性的变化,同时衍生出单独派驻为主转向综合派驻为主、协助抓党风廉政建设转向专司监督执纪问责两项管理上的变革。派驻机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扭转了派驻机构矮化成为驻在部门内设机构的趋势,但改革也遇到了派驻机构"不会为"、机构人员忙闲不均、干部缺乏归属感、考核体系不完善、履行职责缺少手段等问题。下一步需提升派驻干部能力素质,优化配置纪检监察力量,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派驻机构,向基层纪委监委下放权力,加大对派驻机构的保障、管理、服务和轮岗交流力度,完善派驻机构考核指标和方法,实行派驻机构和纪委机关双向考核,使派驻机构可以更多地独立使用监督手段。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构,纪检机关承担着监督执纪问责职责。纪检机关的"双重领导体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的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但我们也需要看到这一体制在实践中对纪律检查机关作用的发挥产生一定的制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需要通过深化纪检机关领导体制改革,增强纪律检查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当前来看,完善党的纪检机关领导体制尤其需要做到:一是明确纪委监督同级党委的权力和责任,破解纪委监督同级党委的难题;二是完善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监委为主的领导体制;三是改革各级纪委书记及副书记提名办法,加强纪检干部监察队伍建设;四是完善派驻机构管理体制,筑牢纪检监察组织网络。  相似文献   

4.
纪检监察派驻制度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监督制度,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支撑,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纵观派驻制度三十多年的演进历程,从创建初期的纪检、监察分派,到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后的统一管理改革,再到新时代的全面覆盖、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探索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需要的派驻体制。下一步,可以从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加强教育培训、派驻巡视联动、制定派驻工作法规等方面深化派驻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5.
派驻是中国以自我监督为本质的国家组织的重要形式,实现了组织主体统一人格与具体监督功能的分离,是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重要体现。围绕宪法、监察法、国家机关组织法及相关规范,运用宪法学国家层面的组织理论系统分析派驻机构的法律地位与构造、派驻监督的监察职责、派驻监督的角色与行为界限这三个理论问题,以尝试中国特色纪检监察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分析认为,派驻机构是一种具有部分法律能力的国家机关,与派出它的纪检监察机关之间形成代表关系。作为派驻监督的组织,派驻机构在运行中要基于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合理厘定四项法律职责,并建立起派驻监督动态分类的活动秩序。  相似文献   

6.
何旗 《理论探索》2023,(3):39-48
纪检监察派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全覆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出发,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施派驻监督改革,推动派驻监督实现了重大突破和创新:领导体制由“双重领导“向“直接领导”转化;管理机制由“分散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化;派驻范围由“部分覆盖”向“全面覆盖”转化;职能职责由“多任务性”向“主业主责”转化;派驻模式由“单点派驻”向“归口派驻”转化。十年来通过不断深化对派驻监督改革的规律性认识和实践自觉探索形成了宝贵经验,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抓好改革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坚持试点实验,善于总结提炼经验和运用改革成果;坚持分层分类施策,注重因地制宜地进行差异化改革;坚持内涵发展,推动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构建长远制度。踏上新征程,仍需持续推进综合派驻改革,推进派驻机构全面运用监察权,着力完善派驻监督制度机制,更加注重派驻机构干部队伍建设,以高质量改革推动派驻监督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主》2004,(6):47-48
中央纪委监察部今年要全面实行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将派驻机构由中央纪委监察部和驻在部门双重领导改为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直接领导。据记者了解, 中央纪委监察部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是由党中央  相似文献   

8.
县级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党和国家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对于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对A县纪委监委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县级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具体表现是:依法依规履职能力增强,反腐效能得到大力提升,派驻和巡察效果明显。但其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包括纪检监察信息化水平滞后,垂直部门管理存在监督盲区,办理渎职类犯罪案件职能弱化和监督效能显现不足等。为此,应在增强政治监督、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部分留置审批权下放、建立协同联动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从而不断深化县级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正>纪检监察派驻制度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监督制度,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支撑,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纵观派驻制度三十多年的演进历程,从创建初期的纪检、监察分派,到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后的统一管理改革,再到新时代的全面覆盖、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探索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需要的派驻体制。下一步,可以从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派驻监督通过加强机构建设,破解"欲为无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开始发挥"常驻不走的巡视组"的作用。一、实现派驻机构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之前,派驻机构设置范围有限,在140多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中,仅有52家设置了派驻机构,覆盖面不到一半;设置形式也不统一、规范,有的是纪检、监察双派驻机构,有的是单独派驻纪检组或监察机构,且实行"点对点"派驻的单一模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19,(2):58-65
在持续推进"监督全覆盖"的改革背景下,通过对基层地方政府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改革的案例分析发现,基层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实现了从双重管理体制时期的"依附式"向"全覆盖"时期"吸附式"问责机制的转变,其职责定位进一步明确,独立性以及干部队伍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也得以提升,但仍存在一些派驻机构角色异化、目标模糊和执行偏差等非预期后果。基于科层间委托—代理关系的问责体制在约束基层政府实际控制权和"代理人损失"等方面存在不足,应强化纪检垂直领导、优化党政协同治理、建立联组工作机制、推动干部能力建设、健全问责流程管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探寻新的廉政突破口,迎接廉洁拐点,是当前中国以深化改革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之道。基层纪检监察机构是履行反腐败职能的主要依靠力量,而其派驻机构是反腐倡廉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反腐败困境的突破,关键取决于基层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绩效的提高。经过长期反腐败实践,派驻机构统管成为基层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已形成点派驻、片派驻、混合派驻三种模式,但都有其优劣。以香港和新加坡的廉政机构为鉴,当下中国内地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要着力提高廉政绩效;在推进改革的方向上,基层纪检监察派驻机构须进行纵向上的垂直管理、横向上的内部整合。  相似文献   

13.
高校纪检监察作为党在高校系统进行纪律检查与行政监察的重要部门,面临探索体制改革方向、厘清履职边界的重要任务和时代命题。从体制模式、机构设置、职能边界与机构履职等方面分析当前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机制的现状,发现当前我国高校监察工作处于职责不明、依据不足、法理缺失的状态。要深化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必须建立高校巡视常态化机制,强化监督的广度与力度;完善法律与法规,强化高校纪检监察合法性的制度基础;进一步明晰职能定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主业。  相似文献   

14.
派驻监督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重要形式。新中国成立70年来,派驻监督在探索中初步构建,在完善中逐步成型,在改革中不断深化,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提供了重要保障,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化新时代派驻监督改革,必须对70年来派驻监督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在历史经验和实践积累的基础上,以构建"常驻不走的巡视组"为目标,进一步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启动以来,在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相统一、执纪监督和执法监察相统一的背景下,纪检监察机关对内部机构设置进行了探索。应当按照集中决策、一体运行、职能分设、权力制约的原则,同时借鉴域外监察机构独立化、专业化、全面化的成功经验,从强化审查调查机构、扩充预防腐败机构、重视宣传教育机构、完善支援保障机构、构建内部协同制约机制等方面改进纪检监察内部机构设置。  相似文献   

16.
于滨 《瞭望》2003,(35)
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党中央在要求加大巡视工作力度的同时,作出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决定。这项改革是重大的制度创新,有利于完善纪律检查体制,使派驻机构更好地履行监督的职能。中央纪委派驻机构改革试点办公室近日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试点工作正顺利进行,将适当扩大范围,逐步全面推行。  相似文献   

17.
从颁布《党内监督条例》到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由双重领导改为直接领导,防止腐败的体系越来越严密,机制越来越有效,这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列宁晚年所著的系列反思文章作为其政治遗嘱,为完善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内权力制约监督制度及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列宁晚年权力制约监督思想的核心是改革党内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从而实现对权力的有效控制。借鉴列宁的相关思想,当前党内纪检监察体制的优化路径主要有:科学认识和辩证处理巩固党的领导核心权威与加强党内权力制约监督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纪委的相对独立作用;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开展廉政风险管理,建立权力制约监督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行政论坛》2019,(6):23-28
无论在理论视角,还是在实践层面,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普遍存在混同混用的现象,明显制约了理论创新和制度供给,当然也凸显了简要区分二者的必要性。二者皆出于控制权力的需要,在词源上已存在双向性和单向性、主体间性和主客间性的差异,自然能够衍生出以下区别:在主体构成上,制约主体具有体制内的确定性和稳定性,监督主体在体制内外皆有明显的易变性;在作用机制上,权力制约主要由体制内力量通过制度设计发挥相互制衡的作用,而权力监督则是多元主体在批判和查处中规范权力运行;在作用时效上,权力制约主要在前车之鉴中创新制度设计,防患未然,具有明显的前瞻性,权力监督则以批评或查处减少或挽回损失,具有相应的滞后性。当然,只有对二者的差异性秉持相对化而非绝对化的理解,才能精准发挥各自特长,共同发掘其规范权力运行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高校纪检监察部门推进“三转”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形势下,高校纪检监察部门推进"三转"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章,履行纪委监督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高校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纪检监察部门仍存在思想认识缺位、方法措施缺乏、机构队伍薄弱等问题。因此,为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需要,我们应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深化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筑牢主责意识,突出主业转职能;筑牢问题意识,围绕中心转方式;筑牢宗旨意识,从严要求转作风,为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