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度 ,影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实现。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国家除了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外 ,更加重要的是加快欠发达地区本身制度创新 ,建立“造血”机制 ,尽快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以往的分析论证中 ,人们的着眼点都在于地区之间数量性的调节和平衡 ,重点放在工业项目的布点、资金的区域供给、投资的分配、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但是 ,这种量的调整 ,在欠发达地区内部结…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恶化和不同程度贫困的区域性重叠在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广泛存在,如何在发展经济、克服贫困、建设小康社会的努力中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就要求我们充分重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而制度建设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具有核心意义。本文以长江三峡库区为例论述了欠发达地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中所要解决的几方面突出问题,对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发中的制度建设做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3.
由于区域经济和科技发达水平不同,现阶段我国的区域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极为不平衡,存在着许多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我国电子政务健康快速发展需要从制度层面创新思路,探讨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问题。本文认为,强制性制度创新和诱致性制度创新是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源,这两种制度创新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动力分别来源于排斥效应和自发效应。不同的区域应采用不同的制度创新模式:经济发达区域应建立以诱致性制度创新为主、强制性制度创新为辅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应建立以强制性制度创新为主、诱致性制度创新为辅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缩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差距,除了国家对欠发达地区加大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加快欠发达地区本身的制度创新,壮大其造血功能,即“赠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请继续浏览《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制度原因及创新对策》一文。  相似文献   

5.
实现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有机协调与相对平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状况等多种特殊性因素,西部欠发达地区法治建设目前应重点就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处理好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的关系、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与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法律制度创新。同时,应着力培育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6.
李洁芳 《政策瞭望》2011,(10):50-52
近年来,衢江区在"向教育管理模式创新要质量要均衡"的思路引导下,组建"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共同体",构建"联校协调管理"机制,通过管理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子。2010年12月,衢江区不仅获得了全国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优胜奖,还在全  相似文献   

7.
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解决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落脚点和关键点.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要深入分析各县域的要素禀赋,发挥比较优势;要深刻把握县域工业发展的内涵;要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园区,欠发达地区园区竞争产业。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要素累积单薄,园区竞争产业处于不利境地,制度创新成为唯一出路。文章从企业的契约性质角度,讨论了园区产权创造的价值基础,提出了园区产权创造的制度条件,分析了园区产权经营的复杂性,探讨了园区产权效率经营的制度安排。为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产权经营政策创新提供借签。  相似文献   

9.
欠发达地区:培育产业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正确认识我省的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是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产物。欠发达地区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相对性、动态性和特殊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遍存在的现象,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在区域层次上,欠发达地区都是普遍存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优先的资源配置原则,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加剧区域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怎么建设区域性人才高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兵 《今日浙江》2007,(24):40-41
欠发达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往往也是一个区域加快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欠发达地区一般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并有相应的特色产业.当区域经济增长极的辐射作用梯度推进到一定程度,或因交通等基础设施大大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区位条件的时候,欠发达地区就可以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厚积薄发,实现跨越式发展,并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这一过程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但人才资源也是第一瓶颈.突破这一瓶颈,寻求一条适合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人才战略,最根本的就是要尊重人才流动和集聚的基本规律,依托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建设区域性的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1.
山海协作工程。“山海协作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实施的,旨在通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联合与合作,在欠发达地区组建一批富有活力的合作企业,促进省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互为优化、升级,推动省内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向发达地区合理流动,扎实推进城乡和区域的统筹发展,努力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互赢共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我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欠发达地区跟上全省发展步伐作为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重要内容。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直接关系区域协调发展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  相似文献   

13.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提升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能力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最大的差距是工业的差异。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引领了城市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步伐,拉大了与欠发达地区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19,(1)
欠发达地区社会治理不仅关乎民生,还关乎社会和谐发展,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欠发达地区面临社会治理理念还不适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尚未形成;社会治理方式尚需规范;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的困境。有效解决当前欠发达地区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不仅是主动适应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还是顺应欠发达地区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欠发达地区创新社会治理路径选择,需要从创新社会治理理念、重塑社会治理价值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社会赋权的力度;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健全社会治理机制等多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发达地区一些企业聚集条件的逐步形成,欠发达地区在低成本劳动力与产业配套条件的组合中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因此,欠发达地区必须加强企业群的培育,提高工业化水平;发挥企业群的优势,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此应制定培育企业群的公共政策,加大金融支持,促进本地劳动力市场形成,开展区域营销,加强公营和私营企业合作,提升区域产业组织水平,构建区域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和支柱,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一个有效途径,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本文以江西鹰潭的铜产业集聚化发展为例,探讨鹰潭如何通过做大做强具有地方特色的铜产业,促进了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这一实践,对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谷 《今日浙江》2004,(23):28-29
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是我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中之重,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较大,且有拉大趋势,在这一基础上要实现省委提出的到2020年力争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指标的战略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破解这一难题,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针对新的发展背景和现实条件,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构造欠发达地区新的发展框架。三大难题制约欠发达地区发展从我省实际看,我省欠发达地区今后发展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由于基础较差,抓住发展机遇的能力薄弱。欠发达地区不仅区位条件、工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欠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是"资本短缺"。牡丹江通过金融创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欠发达地区"资本短缺"的解决之道,为其他欠发达地区"弯道超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朱识义 《求索》2010,(1):146-147,176
法律制度必须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不应当完全相同。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与欠发达地区土地使用权流转实践需要不相适应,欠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应该从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消灭和流转等多个环节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李一飞 《今日浙江》2007,(22):24-24
实施"创业创新"战略是浙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更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武义近几年的发展历程体现了这一点.欠发达地区只有走创业创新之路,凭借后发优势,不断创新,推动全民创业,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