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分流的标准──量化考核李明阳目前,财政机关如同政府的其他部门一样,存在着机构臃肿、机构重叠、冗员增多、人浮于事的问题。精简机构、紧缩编制,实行人员分流,这是财政部门实行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怎样精简,如何分流?涉及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压力大...  相似文献   

2.
机关后勤改革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一部分。在我省过去的政府机构改革中 ,机关后勤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 ,为适应政府机关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减少人员的要求 ,积极进行后勤体制改革 ,为政府机构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不少机关后勤服务职能从行政序列分离出来 ,改为事业编制 ,成立了机关服务中心 ,保证了机关精简编制任务的完成 ;二是不少单位规范和加强了机关事务管理职能 ,为业务部门转变职能分担了许多事务性工作 ;三是不少机关后勤服务部门兴办了后勤服务经济实体 ,开展内外两面服务 ,一方面为机关人员分流创造了条件 ,同时 ,…  相似文献   

3.
机关人员分流是地方机构改革中的难点、重点。朱镕基总理在全国地方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这是“硬任务“,必须完成。如何积极稳妥地完成机关人员分流工作,通过精简,优化人员结构,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吃准政策与讲求策略。国务院提出的“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优化结构“的原则对地方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吃准政策就是要真正理解和领会中央提出的人员分流基本原则,对一些基本问题如什么是“带职分流“、“定向分流“、“加强企业“,如何“优化结构“等要吃透、摸准,要组织专门的学习和讨论,在认识上达到一致,吃准政策就是为了把中央的政策用到位。讲求策略就是充分注重各地的实际情况,参照但不是照搬其他地方人员分流模式,不人云亦云,而是创造性地、开放性地搞好本地区人员分流工作。二、人员分流方式。人员精简历来是机构改革中最棘手的问题,人员难以分流也是历次机构改革陷入“精简-膨胀-“循环的最大阻力之一。难点在分流渠道狭窄,吸纳空间狭小,这是一个“瓶颈“制约。从地方实际出发,总结以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为配合农村税费改 革,大幅撤并乡镇站所机构,在2002年精简编制分流人员,且分流人员与原单位彻底脱钩,解除关系。目前,全区站所改革已全面完成。通过改革,7个乡镇站所机构由改革前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贫困地区机关人员分流的思考郑社奎机关人员分流是机构改革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必要环节。只有有效分流机关人员,才能推进机构改革,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才能改变目前机关普遍存在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才能按公务员制度的要求设置机构与岗位,保障公务员队伍...  相似文献   

6.
铁道部机关服务局从2004年4 月至7月,在所属事业单位人员中推 行人员聘用制度。通过上下共同努 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预期的 效果,在用工制度上实现了“三个转 变”,即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由行政任用向协商聘用转变,由固定 用工向合同用工转变。同时,精简了 机构,分流了人员,事业编制定员由 348名压缩到274名,圆满完成了事业 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工作。 基本做法 铁道部机关服务局把实行人员聘 用制度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领导 高度重视,亲自部署,严密组织,精心 安排,积极稳妥地实施。 一是成立工作机构,加强…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今年新一轮地方机构改革即将展开,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政府机构,分流机关人员是其重点难点之所在。现将我在四川宜宾参加机构改革试点的情况介绍于后,但愿能为我市机构改革提供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启动,乡镇机关人员分流的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乡镇机关人员分流是关系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被分流人员切身利益的大事,对分流人员必须妥善安置。那么,如何进行妥善分流呢?笔者认为结合发展农业产业化,就地分流乡镇机关人员是一条好路子。...  相似文献   

9.
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上半年要基本完成省政府各部门“三定”和人员定岗工作,省政府机构总数比改革前精简11个,省政府机关行政编制精简48%;省委机构改革待中央批准方案后2~3个月内基本完成,省委机关编制精简20%。3月21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召开省直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真正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自觉  相似文献   

10.
县级机构改革中富余人员安排的困难与对策汪风清机构膨胀,其根本是指机关人员数量的膨胀;机构精简,其实质在于裁减人员。机构撤并容易,裁员且安排好出路却不易。历史经验表明,我国历次机构精简之所以反反复复,改革成果不能巩固,甚至每改革一次,人员反而膨胀一次,...  相似文献   

11.
报刊文摘     
机构改革的六大难题 权威人士指出:在地方机构改革中难度最大的是县、乡级。县、乡机构改革的难处有六: 超编基数大。据了解,我国 2000多个县中, 50%以上是财政赤字县。县级机构臃肿,严重超编,超编人数占各级党政机关超编人数的 60%以上。 公务员结构不合理。山东谷城县编委办公室有关人士说,很多机关官多兵少,领导干部编制占了总编制的一半,分流人员实际上是分流领导干部。 分流渠道狭窄。当下,企业下岗职工日益增多,几乎所有的地方都面临着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转业干部士兵急需安置就业的难题。这种情况使分流公务员的再就业…  相似文献   

12.
努力做好机关人员分流工作澄海市是广东省机构改革的县级市试点,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编制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澄海市编委办贯彻中央和省的有关机构改革精神,从该市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经过全市各级共同努力,已于去年五月完成党政机关改革试点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由于基层政府机构设置各有差异,人员分流基数大,安置路子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使即将进行的基层政府机构精简、人员分流工作面临很大困难。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挖掘安置潜力,建立公正、科学的分流标准,才能取得机构改革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编制管理研究》2000,(2):42-45
一、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同社区建设存在相关性。(一)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新路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过程中,政府机构改革势必提上议事日程。伴随着机制转换、职能转变,积极稳妥地精简机构,分流人员问题日益突出。这方面中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成功实施,为今年下半年开始的地方政府机关机构改革提供了经验,所采取的三种人员分流方式亦可为我们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机关民主政治建设中注重并加强了选人用人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为了建立充满活力、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选人用人方式,组织人事部门大胆探索,努力实践,积累了一些新鲜经验,成功地探索并建立了竞争上岗制度。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形势下,采用竞争上岗方式为机关选人用人必将成为人员精简分流和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难点一:思想认识难统一。首先,有些人认为不一定需要政府机构改革,只进行经济改革就可以了。其次,认为已经经历了六次机构改革,但多次改革都陷入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难点二:政府职能难明确。行政机构是行政职能的载体,职能定位是行政体制的首要任务。一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掌惯了权力的部门仍习惯于指手划脚,给企业当“婆婆”。难点三: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问题是历次机构改革的难点。多数同志存在求稳怕变的心理障碍、保官恋权的陈旧观念。再加上人员分流的主要去向是企业,而企业人员大量下岗,再…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务院各部门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人员分流的工作正在进行,省市政府机构改革将全面展开。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机关后勤工作如何定位,后勤服务机构如何设置,机关后勤工作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如何发挥作用等等,是机关后勤部门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大家普遍关心...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 ,地方政府机构的变动已经有过多次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曾经处于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在导致政府机构改革陷于不良循环的众多原因中 ,机关编制审定缺乏权威性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机关编制审定缺乏权威性有许多的表现 :其一 ,国家机关的编制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 ,给某些人藐视编制带来了不小的辩解空间。我国至今尚未制定编制法 ,在有关国家机关的组织法 (如人大和政府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 )中 ,涉及人员编制的 ,除对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名额有明确的规定外 ,对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为机构改革和精简机关工作人员作准备,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常德市鼎城区最近推出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流的六条举措:一是竞争上岗,落岗分流一批。机关和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按照“三定”方案确定的编制数的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20.
顺德市是广东省行政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单位,1993年机构改革后,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五大班子共有行政人员1035人,后勤工作人员35人。市府办公室与市委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后勤管理由一个行政科统一管理,后勤服务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后勤人员是如何分流的  1993年机构改革前,机关共有后勤人员118名,抓住随后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通过自愿分流“下海”经商,接近退休年龄的提前退休养老,机关分流三种形式将83名机关后勤人员分流。机关给分流人员除每年补贴一个月的工资外,还给每个人买了一份社会保险。通过股份制形式将2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