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本案情广西凌云县某村村民张某和王某是邻居,同在北京打工。2007年春节前,王某要回家过年。张某便将打工挣来的1.2万元钱交给王某,让其捎回家交给自己的妻子,王某表示同意。王某拿到钱后产生了占为己有的念头。回家后,王某给张某打电话,谎称回家时在火车上所带现金全部被盗。张某表示让王某赔偿4000元钱了事。王某拿出4000元钱交给张某的妻子,余下的8000元钱全部占为己有。2007年10月,王某酒后说出实情,张某听后非常气愤,向公安机关报案。  相似文献   

2.
妻子出轨,恼羞成怒的丈夫枪打野鸳鸯,原本幸福的家庭,顷刻之间坍塌,妻子死亡,丈夫入狱。目前,利辛县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依法将犯罪嫌疑人张某批准逮捕。现年29岁的张某,家住利辛县张村镇,原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儿子上学,领养一个女儿活泼可爱,张某常年在外打工,挣点收入补贴家用。然而留守在家的妻子却寂寞难耐,红杏出墙。2005年10月的一天,已在外打工数月的张某接到其妻电话,称要其汇钱回家犁地种麦,张某随即向老板暂借400元钱汇给其妻。中午,张某与朋友在一起吃饭时谈到此事,朋友们便劝其回家看看妻子儿女。张某想到离家数月,确应回家…  相似文献   

3.
案情回放:宁静的小村庄发生惊天命案 1997年春节前,山东省庆云县人张某与于某经人介绍相识,春节后两人订婚。后张某得知于某在一饭店做服务员,张某到该饭店劝于某回家未果,便对其心怀不满。1999年2月18日,张某向一起打工的王某提议到于某家偷钱,王某表示同意。  相似文献   

4.
吴采平  达萌 《检察风云》2003,(15):30-31
正义举报,拯救家乡姐妹他被歹徒致残胡佑元是湖北省潜江市渔洋镇毛桥村人,他的妻子是监利县新沟镇人。1997年7月的一天,新沟镇青年刘某、王某邀请胡佑元一起到广州打工,刘某吹嘘说,广州那边挣钱很容易,包吃包住,每月可纯赚5000多元。胡佑元经不住刘某和王某的诱惑,揣着家里仅剩的4000元钱踏上了广州之行,并承担了刘王二人的路费和沿途开销。到了广州,刘某和王某才向胡佑元道出了此行的真正意图,拉他合伙做毒品生意。胡佑元连忙摆手:“家里妻儿老小都巴望着我做正经生意养活他们,我不能犯法。你们还我路费钱,让我马上回家。”刘某与王某见胡…  相似文献   

5.
[基本案情]2004年6月的一天,李某找到王某(1990年7月23日出生)说:“我今天领你挣钱去”,并把自己的衣服给王某穿上,通过宋某将王某介绍给张某。张某在一酒店房间内同王某发生了性关系,在发生性关系前,张某问王某多大了,王某说17岁了。事后,张某给宋某5000元钱,李某得4000元,李某给王某000元。公安机关对王某进行身体检查结果表明,王某身体未出现少女第二性征。[分歧意见]本案中,对李某构成引诱幼女卖淫罪,宋某构成介绍他人卖淫罪无异议,但对张某是否构成嫖宿幼女罪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张某实施嫖宿行为时,不明知被害人是幼女。案发…  相似文献   

6.
8月23日,霍邱县人民法院对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作出初审判决。仅仅因为一元钱之争,被告人张某不仅赔偿受害方28000元钱,还因此触犯刑律,被处刑罚。2004年8月,霍邱县临水镇付台村村民李某委托邻居张某某替其到临水镇李集街道交电费,张某某交电费后将余下的2元钱及发票交给李某女儿。后李家人说张少给1元钱,为此李某夫妻与张某某发生争执。2005年8月9日,张某某子、孙等亲属在外地打工回家,听说此事后,便去李某家问情况。后双方发生争吵、厮打,张某某的孙子即被告人张某与他人用拳将李某鼻子等部位打伤,经法医鉴定,李某的伤为轻伤。案发后,张某家…  相似文献   

7.
劳娃 《青海检察》2003,(1):52-53
一、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王某1999年初去云南省瑞丽市做塑料制品生意,未赚到钱。年底回家时,他花了3000元人民币购买了60克海洛因带回老家。通过他人介绍,王某与吸毒人员张某谈妥,作价8000元卖给张某,张某三天内筹好款取货。但第二天,王某担心事发非常害怕,在其妻规劝下,痛下决心将全部毒品淋上水销毁后埋在垃圾堆里。第三天,张某如约带款取货未果,遂向公安机关告发。公安机关将王某刑事拘留后根据其交代,在垃圾堆里检出大量海洛因成分。  相似文献   

8.
《中国检察官》2010,(6):69-69
[案情]为解决两地分居问题,张某一直希望找一个背景“比较硬”人帮忙。经朋友介绍。张某找到王某,请王某想办法解决两地分居的事情。王某提出,必须准备一笔钱用于打点相关工作人员。张某应王某的要求分多次交给王某现金共计15万元。王某每次要钱打点关系时,均声称是送给机关某个具体工作人员,并拒绝张某一同前往。半年后,张某始发现自己上当受骗,遂到有关部门告发。经查,王某将15万元中的大部分用于自己挥霍.仅有3万元分别送给了相关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9.
基本案情 赵某与张某系工友.某日,赵某欲使用信用卡取钱,但因其不会操作ATM机,故请张某帮忙取钱并告知密码.于是赵某、张某共同前往取款.赵某请张某将卡内的4万元全部取出.在最后一次取钱时(此前张某已经按照赵某的要求先在ATM机上取了6000元,后又在某商业银行的柜台取了2万元,此26000元已全部交给赵某),张某先取出4000元交给赵某.  相似文献   

10.
黄佳 《中国检察官》2011,(18):38-41
一、基本案情 2010年5月3日,某民营公司司机王某开车带着总经理刘某及会计张某出去办事。途经某银行分理处时,刘某说借用王某的身份证用一下,但未说明作何用途。随后,刘某与张某以王某的名义在该分理处存入30万元钱.该钱是公司刚收到的一笔贷款。王某估计刘某与张某可能以自己的名义存钱了.便打算通过挂失方法将该钱取走。一周后,王某来到该分理处,称自己11月5日在该行存钱的存单丢了。  相似文献   

11.
一、实情李某与原告王某于1978年结婚,1981年共同建造大小房屋5间,1989年,王某作为房产主领取了市政府房产机关核发的《私有房屋所有权证》。1993年11月6日,被告张某提出想购买李某5间房屋,李某同意。隔日,李某与张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李某在“协议”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和王某的名字。12月14日,王某、李某将该房屋《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当着他人的面交给张某,随后张某将购房款24000元交给李某。然后,李某又将购房款交给王某。1995年,李某、王某经法院调解离婚,双方各分得一半购房款。1998年6月,王某以其末在“…  相似文献   

12.
[基本案情]被告人王某和曹某乘坐从重庆到上海的长途客车,在南京收费站时,经王某下线张某的举报.其二人在下车时候被侦查人员抓获,并缴获曹某随身携带的两个共计装有500克冰毒的鞋盒。其后,侦查人员在王某的住处缴获冰毒300余克。归案后,曹某供述是朋友王某邀请其来南京旅游。并将装有毒品的鞋盒交给其在路上携带保管,答应到站后给其2000元好处费。王某归案后如实供述了其三次贩卖毒品500克给其下线张某,其中供述的细节与张某的证言一致,  相似文献   

13.
犯罪嫌疑人王某系天津市某公安局派出所民警。2005年5月,王某的三个外地朋友想让王某帮其办理天津正式户口,王某答应为他们办,但每个户口需要收3万元的“手续费”,三入均同意。2005年6月,王某的朋友将9万元钱和各自原籍的户口本、身份证交给王某。2005年8月,王某将办好的户口本交给他的三个朋友。2008年3月,王某的朋友发现这三个户口本都是假的,后经犯罪嫌疑人王某供述得知,这三个户口本全是假的,是其在工作的派出所偷的空白户口页,自己在家中用打印机打上内容,又借工作便利偷盖了户藉专用章和户藉民警章制成的。  相似文献   

14.
[案情] 2004年4月,王某新婚之喜,张某应邀到王某家中赴宴。就餐时,王某安装在房顶的音箱落下,砸在张某头部,张某当场昏倒。后经诊断为一级伤残,特级护理,系植物人状态。住院一个月后, 王某开始拒付医疗费用,张某出院回家治疗。同年8月,张妻索要医疗费未果,以张某名义诉至法院,要求王某赔偿医疗费等28万元。另外,张某兄妹5人,张母71岁,张女17岁。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案情张某经人介绍到王某的理发店做学徒工,刚到理发店的当晚9点多,王某要教张某做足疗,便带张某到三楼的一间房子内,王某见张某穿牛仔裤,以衣服太紧、无法教其做足疗为由让其换上宽松的睡衣,然后让张某躺在按摩床上。王某抚摸张某腿部、腹部、背部并按摩,张某昏昏然。之后,王某趁机脱去张某衣服,抚摸、亲吻张某乳房。张某感觉晕乎乎的,浑身没有力气反抗。后王某趁机与张某发生了性关系。几分钟后,张某恍然醒悟,大骂王某是色狼,并打电话给其父母说明  相似文献   

16.
自诉人张某系退休女工,被告王某系个体户。1990年4月,自诉人张某在被告王某经营的摊位前购物时,双方为质量问题发生争执,被告王某猛力将自诉人张某推倒,致张某胯骨骨折,住院治疗一个月,回家后经法医鉴定属轻伤。为此,张某向法院刑事自诉,要求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但在法院立案后开庭前,张某患脑溢血于同年6月死亡。张某的亲属和邻居坚决要求追究被告王某的刑事责任。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此没有具体的规定,所以,此案在如何处理的问题上,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社会》2006,(5):37-37
问:王某和张某有矛盾,一天,王某拿着大锤冲进张某的房间,打击了张某几锤,后被邻居拉开。当时张某被打到在地,王某占了上风。两人被邻居拉开后,张某拿起桌上的水果刀刺向王某.致王某重伤。请问:张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吗?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1月份至2003年年初。涉案人王某称其认识某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某(此人为王某虚构),可以借此关系把被害人化某的儿子安排到法院工作。并以此为名,先后从被害人的手中骗取钱财共计26.9万余元,后由于此事久拖未果,引起化某怀疑并让王某退还其被骗钱财。为了掩盖其犯罪事实,2006年3月份王某找到涉案人李某.让其冒充副院长张某,李某在明知王某诈骗的情况下仍以副院长的身份先后多次会见化某及其家人.为王某掩盖犯罪事实真相直至案发,并在第一次冒充副院长张某会见化某及其家人后收受王某现金1万元。  相似文献   

19.
河南洛阳市彭铭华问:辛某向王某借款475O元。李某还作保人由王某借给尚某1250O元。此后,尚荣还给王某17750元。但因尚荣被公安机关以诈骗犯罪收审,其供认还给王某的钱是诈骗所得,故王果将17750元钱交给了公安机关、取得了公安机关的收据。后尚某又还给了王某6500元,剩余未  相似文献   

20.
行政执法中"诱惑调查"是否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案情简介1999年1月6日晚 ,浙江省某县一“奥拓”自备车主张某和朋友王某一起驾驶着自备车回家 ,途中被一路人拦住 ,该拦路人自称是“司机” ,自己的车子抛锚 ,想搭乘到某修配厂 ,张某于是就让其上车搭乘。当车行驶到某修配厂时 ,搭车人要求下车 ,并递给张某10元钱 ,张某收钱后 ,搭车人随即招呼路旁早已等候的几个同伴 ,一起向张某表明身份 ,声称他们是县交通局的工作人员 ,张某因自备车营运违反规定 ,当即被扣留了自备车 ,以后县交通局根据《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规定》 ,对张某处以罚款人民币1万元。张某不服县交通局的行政处罚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