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对道德的议论很多,既谈到道德的现状,又谈到道德现状的成因,还谈到加强道德建设的对策。现综述如下: 一、道德现状 有人认为是“爬坡”,有人认为是“滑坡”,还有人疾呼是衰退。但更多的人认为,既有进步,也有后退,后退是主要的。他们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们一改计划体制下的思维模式,导致了民主  相似文献   

2.
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十分繁重,工作也是千头万绪。但从当前的情况看,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客观评价我国当前的道德现状。正确地看待当前我国的道德现状,是进行道德建设的逻辑起点,也是道德建设所面临的基本任务。现在,有人认为,我们的社会道德从总体上看,从实质上看,呈现的主流是进步,是在酝酿着向新的境界和高度攀登,通俗地说是在“爬坡”。也有人认为,我国目前的道德状况不是“爬坡”,而是存在着严重的“滑坡”现  相似文献   

3.
一、正确分析道德建设水平之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道德水平的评价上,舆论和理论界一直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是“滑坡论”和“爬坡论”两种说法。 “滑坡论”者根据社会上一些风气堕落、贪污腐败盛行、黑社会势力上升、犯罪现象增多等情况,较多地看到了社会转型期在道德上的失落,认为道德水准下降,甚至认为“道德崩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们对道德的议论很多,既谈到道德的现状又谈到现状道德的成因,还谈到加强道德建设的对策。主要内容如下: 一、当今道德的状况 有人认为是“爬坡”,有人认为是“滑坡”,还有人疾呼是“衰退”。但更多的同  相似文献   

5.
从伦理学角度来看,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旦缺乏伦理的约束,就必然出现盲动。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决策的提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此“经济奇迹”,世界为之瞩目,海内外一致公认,学术界并无异议,但对于现阶段中国的道德状况,学术界先后提出过几种不同看法,如“道德滑坡”论、“道德爬坡”论、“道德失范”说等,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看法略加评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的道德状况进行辩证思考,以便能更好、更准确地评价我们面对的道德状况。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针对当前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构筑现代诚信大厦,是摆在国人面前一项重大而严肃的时代命题。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呼唤重建诚信文化诚信文化是指诚实守信为核心理念的行为准则,并为人们所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诚信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题中要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当前我国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充分表明,诚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是推动人与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依据。从现代社会的视角看,弘扬诚信文化是一个社会健康运行的根基和精神纽带;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应遵循行为准则。当前,整个社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确实令人堪忧,说严重点到了“可怕”的地步。一是官德滑坡,滋生腐败。突出表现在政绩弄虚作假,年龄履历造假,以权谋私敛财,生活腐化堕落等;二是商德滑坡,不讲诚信。假冒伪劣防不胜防,坑蒙拐骗花样百出,虚假广告随处可见,令人心怵的案例有“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黑煤窑”等不一而足。三是公德滑坡,人心不古。  相似文献   

7.
道德滑坡的危害及其对策黎青平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道德滑坡问题。人们忧心忡忡,要求加强道德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也有一些人不是这样。他们的观点是:一、改革开放时期出现道德滑坡不可避免;这是社会进步必须付出的代价,二、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相似文献   

8.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的发展与进步根源于经济,又反作用于经济。当前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问题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而且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有人认为,社会风气败坏,日益蔓延,且难以抑制,都是由于市场经济所引起的。经济进步,生活改善,道德滑坡;经济上三中全会以后好,道德上改革开放以前好;经济越发展,道德越退步,等等,是这种观点的一些评论。这些评论的实质是认为,经济发展对道德进步无有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活动,仅仅产生了经济成果,而对人们的道德观念非但没有积极作用,而所带来的全是负面效应。我觉得这种看法不对。古语说:“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事物都有两重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如此。我们  相似文献   

9.
在探讨市场经济和道德的关系问题上,“二律背反”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结道德带来消极影响。道德建设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就是说,发展市场经济一定会造成道德滑坡。这种市场经济和道德水火不容的观点究竟如何?符不符合历史和现实?这是我们在把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无法搞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受影响。应该说,市场经济和道德“…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在发展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会导致道德沦丧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某些令人担忧的丑恶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引发了种种“缺德”的行为。有人认为,这几年是“经济大发展,道德大滑坡”。有人甚至断言,“目前的道德沦丧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究意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状况呢?这里涉及到一个道德评价问题。按照马…  相似文献   

11.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目前的市场秩序逐步走向正常化、法治化.但目前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道德缺失等败德现象。虽然不能从这些现象中得出我们社会生活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3,(12):44-50
有人说,“村官”是中国最小的“官”,也是最难当的“官”。在农村改革开放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村官”也被卷入了各种利益与矛盾的漩涡,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困局……  相似文献   

13.
椿桦 《党建文汇》2011,(1):35-35
“我爸是李刚”式流行语将社会转型期“二代”问题展示在公众面前——“拼爹”游戏,该不该恨爹不成“刚”?“在幼儿园抢凳子,有人说‘我爸是科长’;在小学欺负同学,有人说‘我爸是主任’;在中学抢女同学,有人说‘我爸是处长’。”中国之声《央广新闻》的一则报道,  相似文献   

14.
石锐 《廉政瞭望》2012,(2):46-46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人互相指责,不同阶层间心生芥蒂,不同利益群体开始分裂与隔阂,人心的温暖成为世间的稀罕物。如果说不同人群间尚有什么一致价值的话,便是此时此刻的个人利益与得失:只要我搭上了制度的便车,那么,这个制度便是好的;至于其他,与我无关。所有的堕落与不公,都可以轻易以道德滑坡来批判。但人们在批判社会、指责他人的同时,很少有人考虑个人的责任在哪里。一个社会的道德,如若没有一个个负责任的个体来共建,公德社会又从何而来?比如说,PM2.5来了,公众开始质疑环保部门此前实施的“鸵鸟政策”中对PM2.5的“庇护”。当我们知道汽车尾气也是PM2.5的重要污染源后,是否会反思,自己也是“作恶者”?  相似文献   

15.
双休日,亲朋好友会聚一堂,闲谈中,大家总是将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作为话题,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不少地方腐败现象蔓延,致使党风、政民受到很大损害;等等。大家莫不摇头叹息,感慨不已。但对这些现象的评价以及对产生这些现象原因的分析,却是见七见智,颇多分歧。有的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道德没有趋向进步而是发生滑坡,甚至走向沦丧。有人却认为,正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才使人们成为社会化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6.
改革中的道德评价问题南文健改革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换,对道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有人对社会道德现状不满意,认为道德水平下降,今不如昔。如何正确进行道德评价,应当对此进行认真地研究。道德...  相似文献   

17.
怎样看待道德“滑坡论”与“爬坡论”之争?葛洪泽前线编辑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社会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腐败的、落后的社会现象也随之出现。如何看待当前的道德善状况?对此,人们的认识很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杨永 《廉政瞭望》2011,(5):42-43
近些年来,社会道德风气成为人们忧虑的对象,有些人把道德风气不好归结为“市场经济”的结果,但我一直不这么认为。不能说市场经济就必然导致道德的沦丧,只能说“坏的市场经济”有可能导致这种结果。但这是“经济与道德”关系的一个复杂话题,本文不想涉及。我想从“政治与道德”的关系人手,把官德与民德这一与我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相对比较密切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在历史与现实的“语境”中,探讨“官德”与社会道德风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却出现了道德滑坡,致使社会公德意识废弛,世风日下。不少地方和部门党风不正,政风不廉,职业道德不强,缺少敬业精神,以权谋私,徇私舞弊,见死不救,图财害命等现象不乏其例。这样,不免有人担心,我国将来会不会象西方有些发达国家一样经济发展而道德低下。那么,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采取什么对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严峻的社…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时曾谈到如何判断一项改革措施正确与否的问题。他说:“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段名言不仅论述了改革开放的政治标准,也揭示了判断一个人或集体的道德活动的道德标准。(一)“三个有利于”是道德评价的利益标准。道德总是和人的社会利益相联系的。人们总是把那些有利于人和有利于社会的行为称之为善;反之,则称之为恶。善恶标准在根本上表现为利益标准,刮益标准在总体上是一切道德评价尺度的最终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