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新刑法正当防卫制度立法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作了较大的修改,主要有三方面:防卫限度、成立条件,增设了无限防卫制度。新刑法关于防卫限度.关于正当防卫条件的修改是立法上的进步,修改后更显完善合理.但新刑法关于无限防卫权的立法是权宜之计,应予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2.
无限防卫权刑事立法化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行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现行刑法规定无限防卫权的本意是为了鼓励、支持公民更好地利用防卫权,以保护其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为了纠正过去司法实践中处理防卫过当案件普遍偏严的现象;①此外,无限防卫权立法化还基于我国社会治安状况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客观地说,立法者的初衷是无可非议的,但其合理性却值得商榷。本文试对此提出质疑,以求教于刑法学界。一、质疑之一:无限…  相似文献   

3.
龚泽文 《法制与社会》2010,(34):347-348
1997年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重大修改,增加了特殊防卫权这一制度,即公民在特定暴力犯罪侵害正在进行时,可以采取致不法侵害人伤亡的方法保护合法权益,制止不法侵害。由此开创了我国特殊防卫权刑事立法化的先河。应该说,设立特殊防卫权的立法意图是很积极的,既鼓励公民积极进行正当防卫,又对犯罪分子一种强烈的震慑作用。但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一样,由于对特殊防卫权的立法用语不够明确,立法技术不够科学,其实施在现实生活中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因此,对于这种做法,理论界褒贬不一。本文从特殊防卫权存在利弊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对这一制度作出客观的评价,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蔡玉云 《法制与社会》2010,(35):384-384,386
1997年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重大修改,增加了特殊防卫权这一制度,由此开创了我国特殊防卫权刑事立法化的先河。本文从特殊防卫权的立法背景、概念、构成要件、适用、证明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对这一制度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论特殊防卫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莹 《行政与法》2005,(6):124-125
我国1997年刑法在第20条第3款规定了特殊防卫权。针对刑法理论界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争议与疑难问题,本文从特殊防卫权名称的确定与特殊防卫权的适用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第20条第3款应称为“特殊防卫权”,并且对于如何理解该条的规定做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的特殊防卫权,综合我国法学界对特殊防卫权的不同观点分析特殊防卫权存在的弊端,阐明自己对特殊防卫权的态度,并且尝试提出一些救济措施如设立见死不救罪等予以弥补特殊防卫权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特殊防卫权主体之审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行《刑法》将特殊防卫权主体界定为公民有失偏颇。从刑法公正角度考虑 ,应将现有特殊防卫规定中“防卫他人”归入一般防卫使之遵循一般防卫的规定 ,而将特殊防卫严格限定在“自我防卫”的范围之内。如此 ,才能在防卫行为人和不法侵害人之间找到一个利益保护的最佳平衡点 ,使双方所受到的损失都是相对最小的 ,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无限防卫权浅议张月满马运立规定无限防卫权是刑法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拟就无限防卫权的理论及有关司法实践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入会的各位法律界同仁。一、无限防卫权的界定所谓无谓限防卫权,是指公民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刑法中无限防卫权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刑法规定无限防卫权后,理论界对此褒贬不一.本文从无限防卫权立法的利弊两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客观的理性的分析,并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新刑法中的无限防卫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我国新刑法中的无限防卫权黄明儒吕宗慧一、无限防卫权的概念、特征无限防卫权,根据我国新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是指防卫人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不当...  相似文献   

11.
关于无限防卫权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郑鸿鹄 《政法学刊》2000,17(2):50-53
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之规定,刑法学界人士较多认为是规定了“无限防卫权”,且对这一规定的利弊颇有争议。本文在对无限防卫权的概念及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考证之后,从根本上否定了新刑法规定了无限防卫权,认为第二十条第三款之规定仍然是受该条第二款规定所制约的有限防卫。  相似文献   

12.
现行《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了特殊正当防卫.特殊正当防卫的对象是暴力犯罪,它同我国刑法中的暴力犯罪的关系界定问题便是行使特殊防卫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无限防卫权。立法者确立无限防卫权的目的在于鼓励人们同暴力犯罪作斗争,扼制严重刑事犯罪,稳定社会治安,有效保护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新刑法中无限防卫权制度存在着语义不够明确,未规定防卫人的举证责任,可能侵犯犯罪人人权等不足之处,本文旨在对新刑法中的无限防卫权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探索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当防卫制度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在立法上经历了1997年刑法的重大修订,并且设立了特殊防卫制度,鼓励公民积极行使防卫权.在司法上则通过于欢案等一系列案件激活了正当防卫的司法适用,最高司法机关通过颁布正当防卫的指导意见、指导案例、典型案例等方式,为正当防卫的认定提供了实施细则.随着正当防...  相似文献   

16.
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刑法对于防卫权的规定有着明显区别,刑法中规定了“无限防卫权”的概念,但是由于法条在设定时考虑不够充分,因此一直以来学界的争议不断,外国很多学者质疑这种制度是违反人权的行为,更是违反法律的公正价值.纵观各种学者的观点和法院判决,无论是从正当防卫的发展史来看还是回归到法律制度本身所体现的价值而言,无限防卫权的保留似乎不太合适.  相似文献   

17.
正当防卫是刑法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合法权利。但是,要真正按照立法宗旨实施正当防卫,公民还必须依法行使防卫权,正确把握好正当防卫所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即防卫的目的、防卫的对象、防卫的时间和防卫的强度等,使自己的行为严格限定在法律规定的"正当"范围之内,以达到保护合法权益,制止不法侵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特殊防卫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1997年修订的现行刑法典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由此开创了我国特殊防卫权刑事立法化之先河。对于我国现行刑法关于特殊防卫权立法化的做法,人们褒贬不一。大多数人认为,特殊防卫权在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中的确立,为公民同正在进行的某些特定暴力犯罪作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它比一般的正当防卫行为更能有效地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利益,其作用是显著的。①但也有相当一部…  相似文献   

19.
论“正当防卫”立法的再完善与再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改后的现行刑法第 2 0条规定的正当防卫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 1款正当防卫的定义 ,容易给人造成误解 ,不符合维护社会安定的大原则。第 2款对特别防卫行为以否定性结论定义 ,存在逻辑上的错误。第 3款不仅仅是不应把“行凶”、“强奸”规定为特别防卫的对象 ,从逻辑上讲 ,根本就不应该规定特别防卫  相似文献   

20.
我国1997年的新《刑法》对正当防卫进行了修改并新设立了特殊防卫制度。但新《刑法》在加强对受害人保护力度的同时,无形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构成了威胁。为实现均衡保障双方的权利,许多学者提出应对措施,试图通过限制防卫人防卫权的方式,来释放因新《刑法》的修改而形成的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威胁。但这种做法又势必会打击广大人民群众同不法行为作斗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积极性。本文分析了应对措施存在的弊端,提出通过法律构建一座平衡不法侵害人和防卫人权益的桥梁—逆防卫制度,以期达到两者权益保障的动态平衡,构建双方权益的和谐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