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乔海东 《传承》2009,(20):140-141
《庄子》中含有丰富的伦理思想。庄子思想的重点放在了个人身上,从"法自然"的理论出发,将"道"作为人的本性,提出了自然人性论。认为顺从天道,并形成了在险恶的世俗环境中"逍遥游"的自由伦理观。庄子自由伦理思想中的有益成分为当代解决人的自由发展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刘文杰 《求索》2014,(10):82-86
庄子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其奉行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政治原则充分体现着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以人为本的原则,追求的是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治理模式,其目的是追求人民的幸福生活。庄子政治伦理思想所蕴含的政治智慧能为我国当前所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供可能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庄子哲学的根本宗旨是超越困境而实现自由,他视个人的自由为人的终极性价值或终极追求,追求心灵的自由境界是庄子思想的灵魂所在.庄子哲学以安命论为基础,以齐物论为起点与归宿之间的桥梁,以"体道论"为达到最高境界的途径,从而构成了庄子人生自由论的基本框架,最终达到了人生的逍遥,即超越困境而达到心灵的绝对自由.  相似文献   

4.
霍瑞娟  刘晓静 《传承》2010,(24):80-81
通过对康德人的价值伦理思想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康德认为人的价值是在自由的基础上建立,人在自由下追求人的尊严,对道德感的敬畏验证了人是目的,这构成了康德人的价值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康德研究人的价值伦理思想的意义是"哥白尼革命"。  相似文献   

5.
论庄子精神自由的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精神自由是庄子人生哲学的精髓。由于无法改变现实,庄子只能通过"游心"的方式来寻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他指出了实现生命自由境界的两条路径,一是自然无为,二是"心斋"、"坐忘"。实现精神的绝对自由意味着达至"得道"的人生境界,这种超功利的境界即为审美的境界。庄子哲学充分体现了中国哲学与美学密切相关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观上,<庄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则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之道;郭象通过注<庄子>的方式消解了"道"的本体内涵,认为自然之上并无一个本源性的"道",万物只是"自生自化";禅宗从其心性理论出发,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人心灵的幻象,把自然问题归结为精神现象问题.庄、玄、禅自然观的转变导致了人在自然中主体性地位的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人同时成为审美的主体,并使得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转向追求空灵和意境.  相似文献   

7.
庄子是一个生命哲学家.他以"道"作为解释生命的起点,"道"自然无为,人生命的轮回是"道"的具体体现,其各个阶段与环节都展示着"道"的自然本性.庄子生命哲学中所蕴涵的生存智慧,依然照亮了我们今天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8.
要想弄清所谓的庄子的"自由"概念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庄子究竟要摆脱什么样的束缚、不受什么限制,就应当从对庄子用来表达"自由"概念与"自由"概念有关的那些词语分析入手.本文从"游"、"化"、"解"、"放"等概念分析了<庄子>的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对卢梭"自然教育"和"道德理想国"心存怀疑,质疑的核心问题是自然教育能否以及如何使人走向自由的问题,这也正是本文试图明晰的问题.本文从解读"自然"的概念出发,阐述了人的三种天性--自爱、爱人和怜悯;通过对自由的理解区分人的三种自由--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最后揭示了自由如何可能,即自由向自然回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文勋 《思想战线》2008,34(3):58-63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但其核心是一部人生哲学.庄子所追求的虚无之"道",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之道,又是一种主体性的精神境界;他追求的"逍遥"是无已、无功、无名的绝对自由;他所说的"坐忘",就是"吾丧我",由"吾丧我"而至物我两忘,以此构建虚静愉悦的精神家园;他倡导一种生死面前的乐观主义及"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的人生情趣.  相似文献   

11.
李薇薇 《传承》2011,(31):54-55
庄子的快乐是"无为"之乐,"无为"是顺应自然,顺应自然是发挥自己的自然本性,做适合自己的事情。顺应自然通过"无知"到"知"再到"不知"的过程达到,从而人们可以在不脱离世俗生活中超越世俗生活,追求精神的自由,获得人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王玫  ;王炎琪 《求索》2008,(9):86-87
庄子——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音乐卷学家。他的音乐崇尚自然,主张“天地人合一”。本文从庄子的音乐审美超实用观、艺术非功利观、人潜在的创造力、人和自然的和谐观等内容充分阐述了庄子的自然“真”关的音乐美学思想,是真、善、美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是倡导人格完美、人性自由发展的音乐理念。  相似文献   

13.
王青松 《传承》2008,(14):98-99
要想弄清所谓的庄子的"自由"概念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庄子究竟要摆脱什么样的束缚、不受什么限制,就应当从对庄子用来表达"自由"概念与"自由"概念有关的那些词语分析入手。本文从"游"、"化"、"解"、"放"等概念分析了《庄子》的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以"民贵君轻"的基本政治价值观念为核心,马克思深刻阐述了爱民为民而非治民的行政伦理观和主体自由平等的立法伦理观.深入探讨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庄子复远古思想的美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绍瑾 《思想战线》2001,27(4):61-64
以世界范围内的复古思潮和回归意识为参照,从天人合一、原始思维的角度看,庄子回归远古自然的复古思想便另有深意.庄子这一具有深刻美学意义的复远古思想,影响到后世的中国美学、中国诗学,形成了这样一种美感生成机制剔除文明、文化氛围中容易形成的概念化、体制化框架,在主体与外在自然对象的直接接触、直觉合一中,自由生成,自然感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庄子》这一楚文学的重要文本的解读,可以了解以庄子为代表的楚人的智慧发生。庄子最充分地体现了楚人的诗性智慧,这种诗性智慧不仅仅体现在其思维方式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其天人合一的自然人生哲学思想上。同时,《庄子》一书中折射出了楚文学的艺术精神,即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对现实的批判与否定精神和理想精神。  相似文献   

17.
庄子是先秦时期唯一关注生死问题并且对之进行了深入思考的思想家.在庄子的生死智慧中,以<齐物论>中"生死一如"的同一哲学为基础,把生死问题放在自然大化中来理解,生死被看成气之聚散的气化过程.正是在这一自然天命观的主导下,一方面实现了"善始善终"、"安时处顺"的死亡超越,另一方面完成了达生适性的本性回归;并在此基础上对儒家生死观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人生得道始自由 ,天放本真是自由 ,人欲自律才自由 ,治世人生有自由 ,通向自由之门 :无为而无不为———组成了庄子的自由思想系统。庄子的自由观对于建设人性化的生存环境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庄子》一书以《逍遥游》开篇,"逍遥"二字给后学留下了无尽的阐释.有学者主张庄子的"逍遥"是内在逍遥,是一种"退居内在城堡"式的逍遥;另有学者主张它是一种艺术上的境界,在艺术领域达至逍遥的自由之境.然而"逍遥"之义,题中应包含"刚健有为"的向度.庄子试图通过"心斋""坐忘"工夫,达至"吾丧我"之逍遥境地,从而以一种刚健之姿,实现"真人"般的逍遥.  相似文献   

20.
哲学元典的魅力就在于其诠释的无限可能性.<庄子>哲学博大精深,对其解读也是见仁见智.到了近代,章太炎用"平等"观解读<庄子>,认为<庄子>是一种关于自由平等的救世哲学.这个认识的出现,是章氏针对近代历史所开的一剂救世的药方,同时也开了一个先河,即以现代思想去解读古代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