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佚文 《今日广西》2007,(15):56-57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两岸青年的认同问题一直是台湾研究的热点。高中历史教科书是塑造青年学生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取向。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美国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受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等影响,两岸历史教科书所呈现的美国形象有很大的差异,编撰者甚至对同一历史事件有着大相径庭的表述,从而造成两岸青年学生对美国有着不同的文化认知和情感取向。本文通过对大陆"人教版"和台湾"南一版"历史教科书中有关"美国"形象的比较,指出其差异以及这种差异阐释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桂林甑皮岩遗址和合浦汉墓群被列入“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百色手斧的发现推翻了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是“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的“莫氏线理论”、花山岩画成功申遗实现广西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零”突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考古遗存遗迹等历史文化遗产则是注释历史、坚定文化自信最好的“活字典”。  相似文献   

4.
当前,台湾历史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在台湾还被视为“显学”,主要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台湾问题以及台湾的前途与历史有关,人们迫切希望从历史中寻求答案。这里,有两种人寻求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人搞“去中国化”,不断地制造“历史失忆”,意图砍断历史上的两岸关系,进而砍断现实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5.
吴亚明 《台声》2013,(9):56-57
岛内日前因“日据”、“日治”用词问题爆发激烈争论,也让台湾历史教科书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一个赤日炎炎的夏日午后,记者来到台北市新生南路的福华文教会馆,就台湾历史教科书问题,向文化大学教授王仲孚进行了一番请教。  相似文献   

6.
《上海支部生活》2014,(3):54-54
中国有“中国梦”,印度也有“印度梦”。近日,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加力在(《环球》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印度梦”。文章指出,印度独立前夕,后来成为开国总理的尼赫鲁曾说:“印度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如今,印度战略界关于国家定位的讨论更为热烈——至少要“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之一”,力争“加入国际社会的管理层”、“坐进国际社会的贵宾席”。  相似文献   

7.
李世安 《人权》2003,(1):49-50
2002年11月20日-23日,“世界人权研究会”下属“世界人权大会研究所”和“印度新德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人权教学与研究中心”,在印度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题为“全球化、发展和人权”国际学术研讨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来自中国、美国、法国、瑞士、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和印度的学者63人。大会围绕全球化与人权、全球化与政治制度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宏大的战略眼光,善于从战略高度把现实斗争的实践和未来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战略上考虑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方法。然而从世界历史的视角看,这个理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是一个“世界历史的事实”。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从社会历史发展和世界文化交往来看,历史的发展打破了以往各个国家民族的封闭状态,代之以交往的普遍化,形成了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有机整体。列宁说过,世界历史是…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教科书是获取知识、累积文化底蕴、培育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梁启超有言:“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推而及之,也可以说,欲新一国之文化、精神气象,必先优其教科书。近年来,关于教育的大讨论几乎每隔几年便爆发一次,教科书是其中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杨娜 《人民论坛》2023,(3):88-92
国际和地区局势复杂多变、大国关系日趋紧张、域内危机及挑战不断,欧盟推出“战略自主”,旨在从防务安全、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等方面提升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的全球行为体地位。国家间实力对比的改变、国际竞争焦点的变化、欧盟内部压力与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促使欧盟在推行全球战略过程中自我定位与认知逐渐发生变化。由于主要成员国实力不足、周边环境不稳定以及美国组建西方技术联盟的制约,欧盟战略自主未来发展可能受限,但其特性和韧性决定了欧盟仍是全球重要的行为体,将继续在全球治理和世界事务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重新发现”印度。他们认为,在21世纪的国际体系中,印度将同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罗斯一起,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  相似文献   

12.
从勃列日涅夫时期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看苏联解体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的众多原因中 ,意识形态领域的因素不容忽视。本文根据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有关材料试作分析。一、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意识形态领域已问题成堆1964年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时 ,苏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然而 ,在国家一片繁荣的背后 ,意识形态领域却涌动着一股股暗流。首先 ,苏共历史遭到歪曲。1966年11月 ,苏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国内意识形态问题。会上 ,勃列日涅夫忧心忡忡地提出 :“我们至今没有一本关于我们党的历史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教科书” ,“能捍卫马克思列宁主…  相似文献   

13.
从1997年9月新学期起,岛内初中一年级采用了《认识台湾》系列(分历史篇、社会篇、地理篇)新教材。该教科书从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肆意割裂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刻意美化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从而沦为宣扬、落实“台独”谬论和李登辉“两个中国”、“~中一台”政策的工具。一、割裂台湾与祖国大陆自古以来的联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历史、文化等方面与祖国大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认识台湾)以大量的篇幅,否定台湾与祖国大陆自古以来的联系。(一)以“我们都是台湾人”的鼓噪来误导学生“不做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酒后驾驶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病,这种病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奔向“汽车时代”正在加剧。在美国,平均每40分钟就有一人死于与酒后驾驶有关的交通事故。而中国交通死亡人数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其中酒后驾驶是重要“祸根”。从在车中安装酒精探测器到判处醉驾者无期徒刑,世界各个国家发明了各种招数,日本甚至制定了“酒水提供罪”、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为浩劫。今年是二战结束60周年,在世界各国人们以不同方式追忆反思历史祈求世界和平的时刻,日本作为发动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战争灾难的主要责任国之一,其国内政界和学界却逆时代大潮而动:某些政府官员一再发表否认侵略历史、为战犯“翻案”的言论;右翼组织编撰的歪曲历史的新《历史教科书》也被“审定合格”。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以狭隘民族史观挑战历史定论2005年4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了8本《历史教科书》,其中包括由右翼组织编撰、扶桑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该教科书以狭隘民族史观为出发…  相似文献   

16.
《同舟共进》2013,(11):83-84
陕西汉中慕棒(陕西省汉中市委党校教授)随手拿起贵刊2013年第5期,读了专题策划“教科书之思”的一组文章,感觉很好。葛剑雄先生在访谈中,以对中国历史有深人研究的学者身份,对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作了透彻剖析,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王晓渔的《历史教科书的两个怪圈和两种叙事》一文,对长久以来教科书中传达的、人们习以为常的狭隘历史观作了揭示,十分有益。美国大学教授程映虹的文章,则具体分析了中美两国的历史教材,对照解读了两种不同的历史观念,开人眼目。  相似文献   

17.
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4月5日公布了2006年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结果,8家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全部通过“审定”,其中右翼政治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炮制的扶桑社版的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新历史教科书》再次被审定“合格”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关领导品质的讨论在管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们中变得普遍不受欢迎了。由于文化的原因,认为“一个人能成为领导者主要是因为他具备领导品质”的观点.也在美国的社会学家中变得默默无闻了。在那些日子里,几乎只有ACL的一般理论依旧致力于领导品质方面的研讨。  相似文献   

19.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最大的两个国家,对该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由于历史原因,两国关系一直不睦,积怨甚深,多次兵戎相见。印巴分治55年来,长期尖锐的矛盾使两国都把对方看作对自己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这种威胁感至今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印度一直以“南亚第一强国”自居,其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印度“争当世界一等强国”。近年来,印度极力发展战略导弹和核武器,常规军备也稳步发展,军事力量不断加强,三军总兵力已达117.5万人,其中陆军98万人,海军民5万人,空军14万人。巴基斯坦则把积极防务印度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唐艾华 《时事报告》2012,(10):69-71
今年夏天,印度阿萨姆邦种族冲突在印度全境引发恐慌,传播仇恨的手机短信引发数万人从印度东北部逃离,《印度快报》称之为“印度和平时期最大规模的人群迁移”。随即,印度政府将矛头指向了“推特”、“脸谱”等社交媒体,要求它们提供上传仇恨信息、造假照片的用户信息。此外,印度还关闭了至少300家传播谣言的网站。是的,和之前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之春”,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英国的“伦敦骚乱”以及俄罗斯的“反普京大示威”一样,这一次,社交媒体又惹乱子了。社交媒体既给人类带来了自由快捷的信息传播,又容易被人利用从而引发社会动乱。面对这个如“潘多拉魔盒”般的新事物,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该如何管控呢?“技术控”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一直领先。去年夏天,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宣布将启动“战略通信中的社交媒体”研究计划,并打算在未来三年中为此投入约4200万美元。这项计划旨在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手段,更有效地对社交媒体中出现的欺骗性信息等进行监测、分类和追踪,并在深入分析之后通过有针对性的信息发布阻止谣言等的传播。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社交媒体灵活新潮的特点,有时候也会让政府跟不上趟。在今年社交媒体同样大出风头的“伦敦骚乱”中,制造骚乱的人就利用了“黑莓信使”与警察作战,而伦敦的警察们却对此一窍不通,竟依然使用沿用了N年的警用无线电系统进行指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