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腐败分子之所以腐败,也是为了家庭;很多腐败案件,与“贪内助”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
斥“腐败有理”说孙子斌世间的任何事物要存在,总得有一个理由,“腐败”也是如此。至于这个理由是不是正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腐败是一种罪恶,腐败分子明知其腐败行为不得人心,且为国法所不容,但是却利令智昏,偏偏要对自己的腐败行为进行辩解,妄图证明它是如何的...  相似文献   

3.
《观察与思考》2009,(6):12-13
有的贪污官员喜欢“囤积”现金,有的腐败分子则偏好“收集”房产,腐败花样真是层出不穷!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曦称,腐败“创新”很可怕。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力度是比较大的,是得民心合民意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腐败现象不仅有增无减,而且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其表现为:一是涉案金额记录屡屡被打破。二是从“单兵作战”到“团伙作案”。最初的腐败都是个别领导干部,偷偷摸摸地搞,而最近几年则出现了窝案、串案,甚至某一地区或单位的政权完全掌握在一伙腐败分子手中。三是腐败分子职务级别越来越高。四是腐败的花样也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最初腐败的内容主要是贪污、索贿受贿,而前几年出现了买官卖官,一些领导干部的巨额家财…  相似文献   

5.
张文 《青年论坛》2002,6(2):50-51
针对当前惩治腐败有嫌偏轻、偏软的不足 ,提出提高腐败成本、重典治腐惩贪是遏制当前腐败蔓延势头的现实选择的观点。提高腐败成本着力从加大查处力度、打击力度入手 ,致力提高腐败分子的名誉成本、纪律和法律成本、经济成本 ,使腐败分子身败名裂、倾家荡产 ,从而从“标”上达到遏制“前腐后继”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乔海曙 《湖湘论坛》2001,14(1):47-49
腐败分子收入外逃是我国资金外逃的重要内容之一。资金外逃,在国际上又称为资本逃避,资本非法转移等。资金外逃是腐败分子非法收入的重要“出口”,是其隐匿非法财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在惩治腐败的行动中,必须防止出现大规模的腐败收入的外逃。  一、腐败收入外逃的途径及成因  (一)资金外逃的一般状况  我国是保持着对资本项目严格管制的国家。各种类型的资本外逃在我国几乎都呈现隐蔽状况,其真实规模不易确定,测算方法也不同于已实现资本流动完全自由化的国家。90年代以后,尤其是在我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以来,资…  相似文献   

7.
纵观近年来陆续被查处的贪官,总感到如今的腐败分子太潇洒了。不仅想腐败方便得很,而且腐败时往往一路绿灯,腐败后常有人“保驾护航”。偶尔“不幸”撞上“枪口”的,也未见“伤筋动骨”。正是腐败的“低风险、高收益”,使得腐败分子们感叹“现在搞腐败的条件太优越了”。搞腐败的风险太低,固然与贪官们擅长包装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出在我们的监督机制上:漏洞太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有些腐败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可“民不举、官不查”;有的虽然查了,但因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而“草草收兵…  相似文献   

8.
人们惊呼:中国的腐败真的那么可怕吗?我们就拿这些腐败分子没办法了吗? 不,每年联合国都会呼吁世界各国举行相关宣传活动,倡导“帮助消除腐败是每个人应尽职责”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反腐须重防     
胡长清、成克杰这样的曾经身居高位的腐败分子被判死刑,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体现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方针。反腐败,查处案件,惩治腐败分子固然十分重要,但这只是治标。如果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一些腐败分子蜕化变质都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如果从源头抓起,既治标又治本,防腐于未然,那么反腐败付出的代价就会小一些,就能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势头。痛定思痛,既要反腐更要防腐。防止腐败,首先要把住用人关。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招收录用公务员、选拔任用干部时,…  相似文献   

10.
腐败成本论     
近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各地陆续查处了一批批腐败案件和腐败分子,理论界、学术界对于腐败行为的性质、危害、产生的原因和消除的措施,也提出了许多十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说,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已经步入了人们期望已久的快车道。然而,根据最近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前一段的反腐败斗争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具体表现为:一是新近作案仍占较大比例;二是建筑、金融、证券、房地产、土地批租等领域腐败现象相当严重:三是作案的方式方法不断翻新。何以一些腐败分子胆敢顶风而上,完全置国法党纪而不顾呢?…  相似文献   

11.
一个在当地不可一世拉帮结伙任人唯亲的“腐败局长”,为了哥们义气竟然将600万元贷款拱手送给了罪犯;一个对腐败分子深恶痛绝百姓爱戴的女纪委书记,为了惩治“腐败局长”而将有关材料提供给新闻媒体给予曝光。一正一邪,两者便开始了斗法。  相似文献   

12.
谈及腐败,恐怕没有人不对此深恶痛绝的。即使是腐败分子,在大庭广众面前也会装腔作势地大讲腐败的危害,大谈自己反腐败的决心。然而,人人都憎恨腐败,各级党组织也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为何腐败之风仍然屡禁不止,仍有领导干部如飞蛾扑火,"前赴后继"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人远恨腐败近不拒腐蚀。他们在反腐败问题上,只作表面文章不真反腐败,甚至明里喊反腐败,暗里却搞腐败。  相似文献   

13.
徐国栋 《传承》2013,(2):24+53
当前中国面临的腐败形势非常严峻,主要特点有:腐败呈高发蔓延之势,集团化腐败日益突出,"低龄"腐败分子开始大量涌现,腐败有向最基层蔓延的趋势,腐败的社会认同度提高,腐败文化开始形成等。把握中国腐败问题的主要特点,有利于针对性地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民意测验表明,各级官员的腐败。是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社会问题之一。对此。朱镕基总理曾用“民怨沸腾”来说明人民群众的“深恶痛绝”。虽然上面反腐败的决心很大,每年反腐败的成绩也不小。但总还不能尽如人意。这不尽如人意。我想主要有两点:一是还不能从根本上堵住腐败的源头。二是有些腐败分子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被揭露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不要再为腐败说情!罗立斌党的十五大报告说:“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注意这个提法)。……各级党员务必做到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工作锲而不舍。……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而多年以来,从某些角落、某些人们那里,也经常可以听到...  相似文献   

16.
<正>关于监督机制从政治监督学的角度来说,监察机关的独立性越强,监督效果越好;并且仅有内部监督绝对不够,必须有强大的外部监督才能有良好效果。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监督之所以效果不佳,导致历代王朝均以腐败告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实行内部监督而且抵制外部监督。当前,人们在期望反腐败继续保持强劲势头、继续把腐败分子清除出干部队伍的同时,也有很多思考。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会出现那么多腐败分子以及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清除腐败分子滋生的土壤?换一种说法就是,我们费那么大的力气去打击腐败,为什么不来个釜底抽薪让腐败现象无法出现呢?  相似文献   

17.
查办案件是反腐败的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手段,今年要重点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腐败案件。要始终保持对腐败分子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利用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腐败案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特别要防止利用扩大公共投资的机会为本部门、本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  相似文献   

18.
来信摘录     
不要忽视“腐败皮条客”“腐败皮条客”是为腐败分子买官卖官、行贿受贿牵线搭桥的人,其危害性极大。 能够充当“腐败皮条客”的人,身份比较特殊,与受贿者关系不一般,如配偶、子女、秘书、情妇等,如成克杰  相似文献   

19.
面对腐败犯罪国际化的新形势,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在反腐败领域同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加强了国际司法协助立法;逐步建立起对外逃腐败分子的‘全方位围剿’体系;追回了大量腐败资金、缉捕了一些潜逃腐败分子,对腐败分子形成威慑;注重向国际社会宣传我国反腐败的坚定决心、指导思想和显著成效。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要本着尊重主权、平等互利、尊重差异、注重实效的原则。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国际公约框架下,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是我国进一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08,(22):61-61
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有一个共同规律,即腐败分子多为“高学历”、“高文凭”,不是博士,起码也是硕士。细查他们的履历,发现所谓“高学位”多为在职所读。一面“日理万机”,一面完成学业,让人不得不佩服其精力充沛、能力超强。不过也有知情人披露,那些耀眼的学历、文凭,其实没几个货真价实,多为依靠权势“弄”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