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立法中并没有对民事合伙与商事合伙的明确区分,但是理论界的探讨却一直未停止。本文将简要的介绍民事合伙与商事舍伙各自的含义与特征以及两种舍伙的区别,得出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组织性程度不同,并引入“利润再投资理论”来释民事合伙非营利性之疑。  相似文献   

2.
将我国的现有合伙划分为合伙与合伙企业。我国合伙企业法中规定的合伙企业相当于大陆法系国家的商事合伙,而民法通则规定的个人合伙除“起字号,依法核准登记”的以外,应属于民事合伙。区分民事合伙和商事合伙很有必要,因为商事活动要求简便快捷,民法理论中关于合伙的许多制度过于谨慎、繁琐,这样就像商法从民法中独立出来一样。商事合伙也从民事合伙当中分离出来。当然,大陆法系很多国家民商分立,有独立的商法典,因此,在称谓上可以称为民事合伙  相似文献   

3.
合伙组织有隐名和显名两种类型。合伙组织特别是隐名合伙组织是否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问题是一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显名合伙组织的法律地位与隐名合伙组织的独立民事主体资格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完善我国合伙制度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特殊的普通合伙承责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商事制度中,合伙企业制度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商事组织形式,为各类主体参与商事经营提供了一种较为灵活与便捷的经营方式。2006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与以前实行的合伙企业法相比,新增加了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和有限合伙制两种合伙企业组织形式。本文通过对于特殊的普通合伙承责制度的研究,诣在结合我国当前立法与实践,分析研究合伙企业,尤其是这种新增承责制度的进步与尚需完善之处,以期从整体上对我国合伙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合理化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 ,随着近年来各种合伙企业和组织的普遍发展 ,关于合伙的法律地位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民法学界的关注。本文试图对合伙的财产和责任这两个主要方面的分析 ,通过对合伙与自然人、法人的比较 ,从而得出结论 :合伙应为独立的民事主体。一、关于合伙是否为独立民事主体的理论分歧关于合伙的法律地位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内容。从广义上讲 ,是指合伙的一切法律属性 ,包括合伙的概念、条件、名称、分类、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财产的归属、责任形式 ,以及是否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等。从狭义上讲 ,合伙的法律地位 ,仅指其能否在法律上成为一类民事主体…  相似文献   

6.
论风险投资与有限合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形式,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我国立法还未对风险投资进行法律规范,理论上也没有对风险投资的法律属性进行界定。风险投资的法律属性是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一种表现。如何实现风险投资效益的最大化,经验表明必须寻求合适的法律组织形式。风险投资与有限合伙是一对天然伴侣。  相似文献   

7.
合伙这一商事组织形式发展深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合伙组织独特的承责方式。对于合伙的承责方式,各国主要有两种立法例。本文梳理了合伙的发展及其承责方式的两种立法例,并剖析我国关于合伙的立法、存在问题及完善。  相似文献   

8.
合伙这一商事组织形式发展深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合伙组织独特的承责方式。对于合伙的承责方式,各国主要有两种立法例。本文梳理了合伙的发展及其承责方式的两种立法例,并剖析我国关于合伙的立法、存在问题及完善。  相似文献   

9.
陈军 《中国公证》2014,(7):25-26
正《合伙企业法》在修订前后虽对合伙企业在概念的表述上将"营利性组织"一词去掉,但学界还是有不少人认为新的《合伙企业法》在性质上仍维持了原法对合伙企业商事主体及其营利性的认定。不少学者在文章中还专门分析了民事合伙与商事合伙的区别和划分的必要性及意义,~④本文主要讨论商事财产在继承实务中的处理与认定,故而会更多地倾向于以商事合伙的视角来看。一、合伙企业的财产及范围合伙企业财产,是指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由合伙人  相似文献   

10.
民法通则与合伙民事主体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次把合伙列入自然人一章加以规定,这在民事立法上是一个创举。大家知道,各国民法典总是把合伙作为一种契约放在债编中。但是,我国为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从实际出发,把合伙首先看作一种实体组织,放在民事主体部分加以规定,这就突破了传统民法的惯例,表现了积极的求实和创新精神。同时,说明合伙在我国民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我国民事主体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合伙是不是民事主体,这是一个历来有争议的问题。我国在《民法通则》的制定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不赞成把合伙放在民事主体部分加以规定,理由是民事主体只有自然人和法人,合伙是自然人、法人派生出来的,是自然人、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一种形式。外国的民法绝大多数是把合伙写在契约中,不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所以,我  相似文献   

11.
合伙在我国《民法通则》中作了规定,但合伙的有关法律问题仍不够完善。为此,本文拟就合伙的法律问题略谈一二。(一)合伙立法例目前,就世界各国和地区来看,合伙有两种意义:其一,指合伙契约;其二,指因合伙契约而成立的非法人团体。从主体角度出发,把它归入民事主体编,使之成为与自然人和法人并列的第三民事主体,还是从契约角度出发,把它纳入债权调整范围之内,使之成为侧重于市场运行的法律规范,不同国家和地区随其历史传统、法律制度不同而大相径庭。罗马法认为,自然人是唯一的法律主体。合伙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互相约定各自出资,经营共同事业,共同分配的契约。罗马法将合伙作为合意契约的一种规定于债法,不承认合伙是一种稳定的团体,合伙没有民事主体资格。大陆法系各国对合伙内容的规定,虽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经济组织形式不断涌现,尤其是各种合伙企业的普遍发展,关于合伙的法律地位问题越来越受到民商法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对合伙的法律地位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合伙概念的分析和合伙的发展回顾,从而得出合伙主体是相对独立民事主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2006年8月,我国新《合伙企业法》颁布,除了承认法人的合伙资格、规定有限合伙企业形式之外,在其他制度上也有新的突破。结合这些规定,本文分析了合伙的民事主体地位,衍生讨论了划分民事主体的标准、合伙的诉讼法主体地位这两个问题;从主体限制等角度对"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制度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拓展;最后就合伙立法模式的选择提出了作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有限合伙与隐名合伙有着共同的起源。二者既有诸多相似之处,更有许多显着区别。其共性主要在于二者均由一部分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合伙人和一部分承担有限责任的合伙人组成;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为商事主体,後者为融资契约。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法律与经济价值,应分别将二者规定于商事主体法和未来民法典的合同编。  相似文献   

15.
许旖 《法制与社会》2010,(24):110-111
有限合伙制度发源于中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商事合伙形式——康曼达(Commenda)和近代大陆法系的两合公司。最初的康曼达是适应商业经济发展在组织形式上的制度创新,而后康曼达契约由最初只适用于航行和海上贸易逐渐发展到陆上贸易。在陆上贸易和交易中,体现混合责任组织形式的有限合伙和两合公司等相继出现,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也都通过制定法的方式对有限合伙在法律制度上作了规定。本文指出作为一种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拟制主体,有限合伙究竟具有怎样的法律属性以及如何去识别其合伙人身份都是值得研究的法律命题。  相似文献   

16.
钱敏 《法制与经济》2009,(24):34-35,38
合伙是种古老的经营方式,但其法律地位一直尴尬,直到近代西方各国才相继确认了合伙的民事主体地位,而在我国其法律地位仍是一个问题。许多学者对此众说纷纭,而笔者同意赋予稳定团体性合伙以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的观点,并认为在我国以后的法律中应对合伙的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予以规定。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符合时代的发展,并与先进的法律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7.
论合伙的独立民事主体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合伙为民事主体之立法态度判断 合伙的民事法律地位问题,在我国历来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总体来看,争议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为合伙的民事主体地位之争,即探讨合伙是否具有民事主体的地位;二为合伙的独立民事主体地位之争.即在承认合伙是民事主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合伙是否具有与自然人、法人相并列的独立的主体地位。 我国《民法通则》将个人合伙规定在公民(自然人)一章,将法人合伙以联营的称谓规定在法人一章。对此种立法方式.学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1)合伙不是民事主体.而只是公民或法人参加民事活动的特殊形…  相似文献   

18.
论有限合伙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有限合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企业商业组织形态 ,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适应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 ,有限合伙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吸引风险投资的优良的法律组织形式。鉴于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立法 ,作者建议尽快对有限合伙加以立法 ,以适应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合伙企业的两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伙企业法》是我国市场主体法律体系中一部重要的法律,在对合伙企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否需要在民法中规定第三民事主体———合伙企业;二是一人是否可以加入多个合伙。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民法确认并加以调整的两类民事主体...  相似文献   

20.
合伙民事主体地位的再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伙的民事主体地位,是一个历来有争议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合伙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它只是自然人、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另一种观点认为合伙具有民事主体的资格,它包括“非法人团体说”、“准法人说”、“法人说”和“第三民事主体说”等。我国《民法通则》对合伙的民事法律地位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