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1,(6):95-95
向长艳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体现,是对传统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发展,新闻自由权的权利主体包括新闻媒体和公民。天赋人权是新闻自由的自然权利基础,人性尊严是新闻自由的个体性权利基础,人民主权是新闻自由的民主权利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闻自由和人格权是每一个民主国家的宪法都予以保障的基本权利。新闻自由虽然保障了新闻从业人员本身人格权发展的空间,却在某些情况下成为侵害人格权的渊源。新闻自由与被报导者人格权冲突的解决,不仅是私法上权利的冲突问题,同时也是宪法上基本权利冲突的问题。目前我国新闻侵权案的判决结果并未完全反映"两种权利同等重要"的基本理念,新闻媒体败诉几率较高,这里存在着法律上的缺失、新闻官司双方诉讼成本不对等等原因。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为解决这二者的冲突,应加强新闻立法,并且在司法上对新闻自由给予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狂轰滥炸的野蛮暴行,充分表现了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本质,表现了美国实施新炮舰政策,弱肉强食,称霸全球的狼子野心。同时,血淋淋的事实也完全撕破了西方主流媒体所谓“新闻自由”的遮羞布。1791年,“新闻自由”被载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它规定每个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起码要保证人们享有的知晓新闻、传递消息、发表意见的自由。新闻自由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享受这些权利。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有采访报道、传播…  相似文献   

4.
《上海支部生活》2013,(6):54-54
美国标榜新闻自由,也确有一定新闻自由,且这种自由有助于限制政府对公权力的滥用,对匡扶社会正义有着积极意义,但这个国家从来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当记者随军报道美军进攻伊拉克时,任何从战地发出的新闻报道不仅需要记者自律,  相似文献   

5.
邵自红 《人民政坛》2012,(10):10-11
宪法与权利之间紧密联系。宪法以保障公民权利为主要追求目标,多数宪法均以“权利和自由”为名单独设章或节,保障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同时公民权利又必须借助宪法才能获得保障。要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就需要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与农民的权利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与协调,而农民这一人口最多的社会群体的一定程序的权利缺失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农民土地受益权缺乏有效保障、户籍制对自由迁徙的限制、民主参与权的不足是农民权利缺失的主要表现。为了保障农民权利,确立农民自主权、推行工业反哺农业的宏观政策、通过法律手段完善权利救济制度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罗薇 《求索》2012,(4):244-245,178
传媒与司法的关系涉及到社会生活中两种基本价值,即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媒体自由高于司法权力,其本质是公民权利高于国家权力,媒体有监督司法的权利。在当前我国的国情背景下,传媒与司法的关系未得到真正改善。传媒与司法应当共同作用,抓住时机推进制度建设;加大司法透明,让民意有管道进法院;增强司法独立,接受监督但排除非法干预;严格持续性选任标准,提高法官素质;进一步保障言论自由,提高媒体的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权利是由传统的自由权性质的经济自由发展而来的新型权利,它具有国民要求国家积极作为的社会权性质.出于保障公民独立的经济地位的需要,现代宪法中的经济权利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逻辑自足的复合权利,主要包括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保障权.其中财产权是对传统的经济自由的吸纳,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则是新发展出来的社会权,目的在于弥补传统经济自由的机会平等的不足,为公民的独立经济地位的形成创造条件平等.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也呈现出多样性,对财产权的保障仍然延续了传统的妨害请求的模式,而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则依照国情,采用方针条款、宪法委托、制度保障、作为请求等复合模式.就我国宪法来看,经济权利的性质和内涵仍存在争议,宪法保障仍不完善.  相似文献   

9.
基本权利主要表现在宪法规定的权利,国家有保障实施的权利。我想就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基本权利保障的地位作些预测。第一,保障基本权利与发展生产力是统一的。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给了人们以自由,人们的财产的保障得到加强,经济上给了自由,有了自由,中国的经济才得到了与日俱增的发展。所以说,权利的保障与生产力的发展是对应的。第二,新时代保障基本权利是法治的首要价值。我认为法治的基本内容是保障人的权利。第三,保障基本权利为核心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表现。从法学方面来说,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基本权利保障。第四,加…  相似文献   

10.
朱福惠  胡婧 《人民政坛》2012,(10):14-15
从外国的宪法实践以及我国法治建设的经验来看,人民要真正依法享有权利与自由,必须实现司法公正,通过司法机关及时、准确和公平适用法律来保障人民的权利与自由。  相似文献   

11.
美国向来标榜言论自由、新闻自由、舆论自由,其实,美国所谓的这些自由是内外有别的,国内国际的标准是双重的。  相似文献   

12.
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 我们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促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已成为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的、紧迫的任务.需要我们更加重视.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如何顺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建设的新期待,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13.
《统一论坛》2010,(6):19-28
六、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新疆历史上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且一直持续至今。目前新疆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中国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新疆全面贯彻执行这一政策,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保障宗教界的合法权益,促进宗教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罗日东 《前沿》2009,(5):146-151
新闻自由负载和体现了表达自由并构成民主法治社会的重要机制之一;隐私权作为民事权利已获得普遍认同并在国际社会已经或正在成为宪法权利。然而,两者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权利天然地存在冲突关系并日益紧张。论文分析两者冲突的原因和表现,提出从利益、价值和规范三个层面协调和平衡两者关系的原则和规则。  相似文献   

15.
新闻自由是作为法人的新闻媒体所享有的对于事实真相客观公正地报道不受阻碍的权利,新闻传播对于国家安全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新闻自由被滥用,会对一国的国家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威胁一国的国家安全。中国现有的对于新闻自由的限制性、禁止性规定较为分散,未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且法律效力较低。因此,应当完善我国的立法,制定效力更高、更为系统的法律规定,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6.
新闻法制不健全 ,对“新闻自由”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新闻违法与新闻官司未能妥善解决 ,是当前我国新闻事业发展中的几个法律问题。加强新闻法制建设 ,正确认识和规范新闻自由权利 ,依法解决新闻官司 ,保护正当的新闻行为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人权发展史上,有"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之分。启蒙运动所提出的以个人自由和财产权为核心的自然权利,即"第一代人权"概念,属于消极权利。第二代人权是二战后西方国家承认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权利,人们又称第二代人权为积极权利。第二代人权包括:社会安全的权利、工作权和休息权、受教育的权利、生活保障的权利、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等。住房权作为第二代人权被国际公约提出后,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和立法保障,成为政府的法定义务。近年来,随着我国住房市场化的过度推进,对于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严重缺位,故应该加强对住房权的重视和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18.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权利在《资本论》中被核心表征为了劳动权利。马克思通过对劳动所有权的权能分离、劳动权利与资本权力的冲突展开对劳动权利的阐释,完成了对劳动权利的核心内涵的事实判断。也正是基于这一指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劳动权利的未来图景为启示,搭建了以保障劳动权利的劳工权益为手段,以劳动权利的价值评价为目的的框架,以期使劳动权利获得自由的价值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看守所在押人员的权利及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守所在押人员享有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其特点是 :不完整性、特定性、期限性。在押人员的法定权利主要有 :人身权利、会见与通信权利、控告权、检举权、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权、立功受奖权、刑事诉讼权利等。保障在押人员权利的必要性 :有利于保障看守所的安全 ;有利于对在押人员的教育和改造 ;有利于保障侦查、起诉和审判的顺利进行 ;是实行革命人道主义 ,进行文明管理的需要等。保障在押人员权利的措施 :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 ,提高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利的认识 ;加强领导 ,把保障人权摆上公安机关和监管部门的议事日程 ;加大力度 ,做好人权的宣传教育工作 ;有关部门各自做好保障人权的工作 ,同时搞好协作、配合 ,落实好保障人权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也是每个人的应有权利。自由具有历史性、阶级性,与人的社会属性密不可分。自由的实现依赖于法律的保障,但是自由并非无所约束,法律保护自由但也是自由的界限。马克思认为,只有在消灭了阶级对立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马克思关于自由与法的思想对于当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即人民自由权利的实现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阶级性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法治建设是不断发展完善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