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30年代的苏联,就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在党内曾发生过激烈争论。如何评价这场斗争,几十年来一直为理论界所关注。在工业化问题上,斯大林同托洛茨基的争论;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斯大林同布哈林的争论,文章较多,观点也逐渐趋于一致,但有关布哈林同斯大林在工业化问题上的争论,却很少有人认真分析。其实,布哈林是  相似文献   

2.
“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性”是托洛茨基主义的核心--“不断革命论”的组成部分之一。托洛茨基在1929年写的《不断革命》一文中,将其“不断革命论”的全部内容概括为三个“不断性”,即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性、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性和国际革命的不断性。对于托洛茨基所说的后两个“不断  相似文献   

3.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内外的各种关系,充分利用国外条件加速国内建设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了国内外的各种关系,在坚持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正确利用了国外的经济和技术条件,加速了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设。托洛茨基主义分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既看不到依靠苏联本身的力量来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也看不到怎样正确利用国外条件进行和加速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正  相似文献   

4.
1925年,美国共产党员伊斯特曼在(列宁死后)一书中,曾用整章篇幅专门叙述了列宁的“遗嘱”问题。书中提到,在1926年至1927年间,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反对派都竭力求助于列宁的权威,用“遗嘱’来攻击对方。周年代初,肃反运动开始了,它又被宣布为伪造品,当作反革命谣言追查,有人甚至因此遭到逮捕和判刑。列宁到底有没有留下“遗嘱”呢?列宁的“遗嘱”即为列宁于1922年12月23-24日患重病期间的口授文件。此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党内最高领导层的团结问题。在文件中,列宁对斯大林。托洛茨基、李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和皮达可夫6…  相似文献   

5.
在1925年前后,联共(布)党内发生了一场关于苏联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大辩论,联共(布)领导成员中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意见。一方以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大为代表,另一方以斯大林、布哈林、李学夫等人为代表。斗争的结局是,斯大林关于苏联一国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赢得了全党绝大多数党员的拥护,成为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表明,斯大林在这场斗争中捍卫了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关于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斯大林对国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对列宁是否具有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一再提出异议。有人认为列宁在世的时候,根本没有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相反,“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论点是列宁的一贯思想。”有的论者还认为,在联共(布)中央的历次论争中,列宁和托洛茨基完全一致,而斯大林的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是对列宁主义的修正。本文试就这一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一列宁对于一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关系的认识有一个变化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十月革命之后,经过几年艰辛曲折的奋斗和探索,斯大林继承列宁执掌苏共领导权和苏联政权,不久就开始了在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过程,并且不断从理论上对这种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行总结。斯大林领导苏联30年,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相似文献   

8.
知识女青年最叛逆 延安革命队伍里有知识、有文化的革命女青年,大都走过一条叛逆者的道路.她们首先是背叛自己出身的中产阶级家庭,投身抗战救亡的革命行列,接受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后,继而更背叛自己曾经出生并成长着的那个阶级和社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这给她们首先带来的是一种离家出走、人身解放的无限畅快感.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十月革命胜利80周年,发生在本世纪初的这场革命曾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这一革命无疑是在列宁的革命理论指导下进行并取得胜利的,但斯大林把列宁的理论简单地归结为“一国胜利论”。他说,“从马克思和恩格斯起,都持着这样的意见:社会主义在单独一个国家内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要使社会主义胜利,必须在几个国家内,至少在几个最发达的文明的国家内同时爆发革命。”(《斯大林全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提出在出版物和党的文件中不使用"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其主要考虑是因为斯大林、苏共对中共提出的"毛泽东思想"不认同,苏南冲突的压力,与以苏联为首的民主阵营保持一致以及争取苏联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援助,还有毛泽东对这一提法不赞同.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曾经热情地呼唤革命,却在革命到来之时,成了不受欢迎的人:他在名利和威压之下成了虐政的工具,却仍然拒绝为斯大林树碑立传.高尔基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12.
有些同志认为,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他们生前都留下光辉的理论论著,是我们永远值得继承的宝贵遗产,而认为邓小平同志的著作主要是讲话、谈话、报告等,难以构成科学的理论体系.更有一些同志将邓小平同志理论简单地理解为"两论":即"猫论",不管白猫黑猫,捉着耗子就是好猫;"摸论",摸着石头过河.这种理解显然是片面的.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还是邓小平,他们的著作仅仅是以不同理论形式出现,来阐述无产阶级的解放规律,但基本点是共同的,即解决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无产阶级解  相似文献   

13.
1918年底,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德国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产生了围绕"革命"概念的历史争论。参与这场争论的,无论右翼、中派,还是左翼,对"革命"概念的理解都表现出"手段—目标—本质"上的结构性失衡:右翼和中派用"民主"手段衡量一切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矮化了革命本质;左翼以"本质"为名论证"手段",但在"手段—目标"层面无法统一,出现打着"本质"旗号的各类"手段"的分化。回望这次革命和争论,从整体性上澄清革命的真正内涵,有助于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上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连续性及其实质是学界持续关注和热议的问题,南斯拉夫实践派从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实际出发批判斯大林主义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漫画式理解,从而阐发了"回到马克思"的必要性,论证了马克思思想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进而深刻地揭示了人道主义批判精神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担起了领导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他在捍卫列宁主义的斗争中,并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阐发了许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从1956年苏联批判斯大林以后,他所阐述的许多正确思想,都被否定了。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重新进行探讨。一、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体系问题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个革命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马克思认为“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了这一学说,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概念,并指出这是“一个由若干齿轮组成的复杂体系,而不是一个简单的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是民族理论专家,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既有杰出的贡献也有重大失误。斯大林对民族理论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精辟组成部分,对斯大林民族理论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刻的了解民族问题的本质,从而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理论的借鉴。近年来对斯大林的是非功过的"重评之风"盛行,有过赞誉有过诋毁。本文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为基本立足点,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苏联的运用和发展为基本线索,系统的梳理斯大林民族理论的萌芽、形成、深化、巩固、异化等历史演进过程,进一步科学的揭示斯大林民族理论的发展规律。文章辩证阐述了斯大林的经典民族观、民族平等观、民族自决观、民族区域自治观等精辟观点及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内容和影响。最后对斯大林民族理论在苏联民族工作实践中取得的贡献和造成失误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力求真实还原斯大林民族理论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7.
与斯大林结为伉俪 娜杰日达于1901年生于巴库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谢·阿里卢耶夫是一名钳工,很早便投身革命活动,并于1898年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母亲欧里加·叶甫根尼耶芙娜积极支持丈夫的事业,在十月革命前也成了布尔什维克党的一员.夫妻二人与列宁、季诺维也夫、加里宁、斯大林等布尔什维克领袖均非常熟悉,并在各方面为他们提供过帮助.  相似文献   

18.
冯镜明 《党政论坛》2013,(22):49-49
过往对俄罗斯的认识,都是从电影、歌曲、书籍和图片上得知的一鳞半爪,大体可用以下几个词语概括之:辽阔、大气、粗犷,革命、背叛、沉沦。  相似文献   

19.
目前苏联理论界正在对苏联历史进行重新评价。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以新的眼光看待斯大林。很多苏联人开始感到,构成斯大林问题的不汉是苏共20大上揭露的政治迫害,而更主要的是斯大林所建立的政治、经济體制实质。戈尔巴乔夫的评价戈尔巴乔夫认为,斯大林“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人物”。他说,“我们站在历史真理的立场上既要看到斯大林在争取社会主义和捍卫社会主义成果的斗争中所作的贡献,也要看到他和他週圍的一些人所犯的严重政治错误与横行霸道”,“斯大林及其周围的一些人对党对人民所犯的大规模镇压和违法罪过是很大的”(《十月与改革:革命在继续》莫斯科,1987年)。同时,戈尔巴乔夫在谈到斯大林时期“在党和国家领导中形盛了行政命令制度,官僚主义更加严重”时指出,“在那种情况下,这种经营管理方式和制度,总的来说是有成果的”,但是“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20.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概念是由斯大林首先提出来的,而斯大林的这一提法受到了列宁时代思想的影响和启发。毛泽东就是在列宁和斯大林的基础上沿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概念的。因此,要清晰判断毛泽东使用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概念的内涵,需要将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时代思想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可见,毛泽东使用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概念更多的是指以帝国主义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为主题的时代。现在我们仍旧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时代",而小的时代是指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