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从付  陈琳 《前沿》2004,(8):180-182
在当今社会中 ,权力的所有者和权力的行使者没有达到和谐统一。因而 ,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就成为防止腐败和滥用权力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权力监督和制约遵循法制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和外在的权力监督和制约与内在的道德约束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要扩大和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 ;完善党内监督体系 ,不留“监督盲点” ;加强对权力主体的产生的监督和制约 ;加强对权力运行后果的监督和制约 ;将监督机构独立化、权威化  相似文献   

2.
权力需要制约。历史的事实证明,权力失去制约就会被滥用,导致腐败和专横,这在当今社会已成为常识。问题在于我们用什么来制约权力?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大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人大监督的作用逐步得到发挥,人大监督在遏制权力腐败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看好。人们看好人大监督,是因为人大监督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对权力的制约来自两种力量,一是权力,一是权利。权力意味着一种支配力量,对于来自权力的制约,被制约方应当服从。由于权力具有强制性,因此,用权力来制约权力,对于及时处理和纠正权力行使中的违法行为是很有效的。但是,这种制约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权力失去制约会导致腐败和专横,这是权力的共同特性,对被制约的权力适用,对制约的权力也适用。为了防止一种权力被滥用,必须有另一种权力对其进行制约,而要使制约发挥作用,制约权力必须优于被制约权力;这种占优的权力一旦失控,也会导致腐败和专横,必须有更优的权力来制约,而更优的权力也是需要制约的。如此推导下去,必然形成一个无法穷尽的权力链条,国家机构的设置也将永无休止。这不仅在实际上不可能,而  相似文献   

3.
权力具有天然的扩张性、诱惑性和腐蚀性。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权力制约比权力监督更有力、更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核心在于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分权制衡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是权力制约的核心与精髓,当前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积极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分权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4.
盛小伟 《群众》2006,(7):54-55
法国近代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爱滥用权力,直到有限制的地方为止,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建立权力制约机制,铲除因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而导致腐败的土壤,这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首次以法规的  相似文献   

5.
民主监督:以民制权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绝对的、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而要防止权力滥用,制止腐败现象的滋生,就要对权力进行制约.要完善我国现行权力制约机制,除了不断完善我国现有的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和行政监督,加强以权力制约权力,即以权制权外,还必须加强人民群众对权力的制约,即以民制权.而民主监督就是以民制权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董颖 《青年论坛》2001,17(1):4-6
腐败是全球性问题.在我国,随着旧的经济政治体制向新的经济政治体制转轨,腐败现象已达到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的地步,成为妨碍经济发展,威胁政治稳定的公害.就目前来讲,我国产生腐败的原因有新旧体制转轨,出现制度上的漏洞,为腐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法制滞后和执法实践存在严重问题.要想逐步消除腐败其对策有社会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法律监督;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7.
王剑 《思想战线》2011,(Z1):284-285
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凡有权力之处,不管权力的大小多少,都有腐败的可能。所有的腐败都是以权力为中介,并围绕权力这个轴心展开的,离开权力,腐败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因此,反腐败就必须制约权力,否则我们在其他方面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制约权力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二是以权利制约权力;三是以道德制约权力。在实践中这三种途径的权力制约应该整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防止滥用权力,又充分体现权力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政务公开好     
“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已成为无可争论的定律。制约权力,就要监督权力。早在1945年,毛主席就把“依靠人民监督政府”作为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周期率的  相似文献   

9.
所谓权力腐败,指的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或干部背离公有权力的性质和原则,把权力私有化、关系化、特权化、商品化,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有权力被滥用。因此,遏制权力腐败除了以德倡廉、以俸养廉,最根本的是通过加强监督、立法制约权力,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  相似文献   

10.
浅论监督的力度□魏兴荣王珍行监督是指对权力的制约。这种制约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奏效,它涉及的是监督的力度问题。监督的力度不够,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不能形成最起码的衡平关系,监督就难免流于形式,而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专断与腐败。这是从有了民主的萌芽之后就被政...  相似文献   

11.
严晓 《青年论坛》2009,(3):10-12
公共权力“期权化”是权力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诱发公共权力“期权化”的因素包括“角色冲突”、权力界限不清、监督不力等。防止“期权化”腐败就必须从制度、监督、惩治和道德等方面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权力制约是权力监督和权力制衡的逻辑统一。以分权制度为基础的权力制约权力,在政治发展史上虽起到了一定的遏制权力滥用、防治权力腐败的作用,但总体来看,以权力为基本元素的权力制约仍有待尽善之处。法律只有将权力、权利和道德三种元素进行历史性的统合,把它们共同汇聚于法律框架的整体结构中,才能发挥它们制约权力的作用和形成制约权力的合力。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权力需要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构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机制,必须实行适度分解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市场规范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的途径和办法,预防和遏制权力蜕变和腐败。  相似文献   

14.
权力是可能导致腐败的一种原因,而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遏制和消除腐败,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5.
对完善我国权力制约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政权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尚未建立起有效防止权力腐败和执政党长期执政的权力制约机制。我国权力制约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构建权力监督和制约体制。  相似文献   

16.
陈寅生 《岭南学刊》2002,(4):98-100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反腐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 ,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腐败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试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行探析。一、腐败的政治根源(一 )公共权力的行使不当和制约不力。腐败的本质是以权谋私 ,是权力异化的结果。因此 ,腐败总是与公共权力结合在一起 ,腐败分子总是把公共权力视为特殊商品用以换取私人利益。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 ,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在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的社会环境中 ,社会利益的分配就为一些人利用权力谋取私利提供了方便和条件。改…  相似文献   

17.
监督工作滞后,势必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人事监督存在“死角”,“五个方面”未列入监督视线监督资源分布不均,可能导致监督功能的退化党的十六大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党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关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任务,充分说明党对权力制约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方人大监督实效性的方法论研究康子明现代社会的发展愈益证明,权力需要制约。不受制约的权力,失去制衡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实施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很自然地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时代课题。我国人大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  相似文献   

19.
李静安 《湖湘论坛》2003,16(5):41-41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权力离开监督 ,就会无限扩张。近几年来 ,一些企业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 ,独断专行中饱私囊、收受贿赂、贪污腐化 ,走向违法违纪的道路。领导干部违法违纪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不力是一个重要原因。一、当前权力制约、监督中存在的问题1 权力过于集中 ,无法形成相互的制约监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提高工作效率 ,压缩了经营管理干部的职数 ,将大部分经营管理权力集中在部分领导干部手上 ,本来也无可非议 ,可是对集中的权力运作过程没有形成完善的相…  相似文献   

20.
张爱剑 《政策》2012,(12):92-93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这是保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治本之策。近年来,鄂州市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立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有效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一、科学配置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