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富平  俞迪飞 《法学》2004,(11):89-98
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法律障碍是如何解决电子记录等同于纸面证据的问题 ,直到目前为止 ,我国尚未妥善解决这一法律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 8月 2 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旨在确立电子商务领域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进一步规范电子签名相关行为。但是笔者认为 ,电子签名或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存在不少局限性 ,电子签名并不是解决数据电文效力的唯一技术手段 ,其关键在于将“功能等同法”的三个原则吸收到证据法 ,建立如何认定电子记录为有效证据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沈臻懿 《中国司法鉴定》2011,(5):I0004-I0007
鉴定质量作为司法鉴定工作的核心基础,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的实现以及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首次以立法形式将资质认定引入司法鉴定领域以来,资质认定工作已成为文书鉴定机构提升鉴定质量、完善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文书鉴定机构资质认定工作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足,有必要通过一定探索与实践,切实提升文书鉴定质量,为诉讼活动提供科学的规范化依据。  相似文献   

3.
纵观法庭科学和其相关学科分支,学术研究人员和司法鉴定实践者对“同一认定”概念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其主张为“可以从潜在的一组来源中确定唯一的来源”。特别是近年来,在“同一认定”作为一种鉴定意见的实践发展进程中,关于“同一认定”的理解和认识仍停留在原有阶段,实践中基本没有实质性的改变[1]。更重要的是,专业协会和司法鉴定实践者舍弃了正式的意见决策论的概念来界定“同一认定”的本质,主要的难题是我们难以把握鉴定意见结果可取还是不可取的衡量尺度(如,利用效用函数)。在该领域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本论文引入并介绍了效用函数及损失函数的基本概念,同时特别提及他们在司法鉴定同一认定领域中的应用。本文强调,正确地理解同一认定意见决策工具,不仅可以减少“个人的”主观影响,而且还展示了如何将该理论与现实中的意见判断问题的构成特点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电子签名法》的颁布,明确了电子签名具有与手写签字或者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但是电子签名还存在着许多的法律空缺,在应用上还有很多问题。本文从论证电子签名具备无因性而且特点显著入手,为我国《电子签名法》的完善与发展,为电子商务经济的推进开辟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内机动车行业检测、检查、鉴定管理现状,归纳出社会对机动车司法鉴定主要需求,依据国家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分析机动车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认可的可行性,探索如何建立规范、合理、统一的机动车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认可项目分类方法,并推荐了分类模式。  相似文献   

6.
作为诉讼参与人,司法鉴定人在诉讼中专门性事实问题的认定上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司法鉴定人诚信执业无论对案件的公正审理还是对司法鉴定机构的良性发展都至关重要。近年来,通过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订和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民事诉讼法》层面对司法鉴定人遵守诚信原则的要求走向具体化;司法行政管理部门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参与诉讼的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行政管理制度衔接下司法鉴定人诚信制度体系的完善,仍需《民事诉讼法》层面的体系化安排,以及司法行政管理制度明确、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在医疗损害案件的司法鉴定中如何理解和把握医疗过失的内涵,界定其与医疗过失司法认定的界限,如何判定医疗过失司法鉴定的标准等基本理论问题,是当前医疗损害司法鉴定领域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拟结合医疗过失司法鉴定的任务和性质,试就上述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司法鉴定结论是我国法定证据种类之一,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而质证作为司法证明基本环节之一,从功能上讲,质证是直接为认证服务的。目前,由于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上存在一些分歧,导致对司法鉴定结论的质证流于形式,更好地完善司法鉴定结论的质证制度,正确认识司法鉴定结论的法律性质和证据效力,有助于法官对事实准确认定和公正审判,并进而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9.
《中国司法鉴定》2010,(6):F0004-F0004
江西求实司法鉴定中心.是经江西省司法厅于2001年批准成立的省直司法鉴定机构。2010年通过国家级资质认定和检查机构认可。是目前江西省唯一通过国家级资质认定和检查机构认可的鉴定机构。  相似文献   

10.
李学军 《中国法学》2024,(1):145-165
历史上曾经仅以神示法和决斗法方能实现的人身同一认定,经技术迭代演进为诸如人脸识别等数字人身同一认定,具有了高效、高能的“助力面向”。但在场景效应下,数字人身同一认定还隐含着侵害隐私和个人信息的“权力面向”。当前,数字人身同一认定的法律规制存在“授权不全面,限权不充分”的问题。为此,数字人身同一认定的规制完善需以生物识别数据为中心,并在价值论和方法论层面分别采取“两头强化”和“法技协同”原则;且应从赋权与限权两方面出发,对数据收集、使用、存储和删除等环节及其适用场域进行体系化完善。  相似文献   

11.
根据概率分析所涉及证据数量的不同,事实认定概率分析可分为单一证据维度和证据组合维度。在单一证据维度中,司法鉴定领域会不断涌现像DNA证据那样兼具实证统计数据和高度科学确认度的统计概率证据。在证据组合维度中,事实认定不可能通过数学推理实现,其原因主要有:事实认定过程复杂,数学推理难以模拟;数学推理并非司法证明思维的"母语",而是一门需要翻译的"外语";数学推理会通过"量"上的运算模糊、混淆乃至掩盖了"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无纸化电子签名作为公务行为和交易手段,日益为众多行为人参与并接受。为了在网络经济时代更好地发挥公证的职能作用,笔者试从传统的书面印章、签名属实公证入手,就电子签名属实公证的可行性等问题,作一探讨。电子签名简介  电子签名也称为数字签名,与传统意义的签名、印章相比,在确保文件、票据所载信息不会被伪造、篡改、冒充和否认,即文件安全要素完好方面,其作用和功能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二者的表现形式,电子签名是以“打包被签名文件”的方式出现在计算机上。众所周知,计算机可能产生合同、文件、报…  相似文献   

13.
李鑫 《法制与社会》2013,(7):238-239
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产生了数字出版及网络版权这样的新生事物,网络版权侵权行为也随之而生,但在如何认定这一行为的问题上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针对网络版权侵权行为的认定,从网络版权及其侵权行为的界定入手,分析了在认定网络版权行为时所面临的实体层面的和证据层面的难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电子病历是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一直是影响电子病历应用的主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电子签名法》颁布实施后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以及电子病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部分法律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法官直接认知是法官直接对本案适用的法律、相关待证事实无需当事人举证证明或者在当事人举证已经达至证明标准时,直接加以确认形成内心确信的情形。司法鉴定是请求专家对案件事实或者证据事实出具相关意见的一种辅助证明活动。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着逃避法官直接认知而滥用司法鉴定的不良现象,应当在理论、立法和司法上准确理解法官直接认知和司法鉴定的功能与范围,二者不可简单替代,尤其不能以司法鉴定代替法官直接认知。  相似文献   

16.
即时通讯记录证据属于电子数据,除主体匿名、原件复合、语境随意等属性外,还具有静态、动态双重独立性.民事诉讼领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首度明确即时通讯记录的证据地位,但通讯方式瞬时性、通讯信道无形性、通讯内容非稳定性等因素却合力引致其当前混同于其他证据的共通性,司法认定无法涵盖该类证据的全部独特性.主体层面的真实性认定困境、原件层面的合法性认定困境、语义层面的关联性认定困境以及证明力优先规则未得细化,均要求在其证据地位已获独立性认可后实施更具实质意味的围绕其司法认定过程的独立化研究,基于此,构建与完善即时通讯记录鉴真规则、辨识规则、最佳证据规则、证明力优先规则成为破解其司法认定可采性与可信性瓶颈的理性进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司法鉴定》2009,(4):66-66
6月27日至29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委派评审组对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进行了"五合一"复评审,其中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是《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颁布后的首次评审。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签名盖章的法律意义和比较两者的法律效力入手,提出鉴定文书应统一要求鉴定人签名,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司法鉴定文书签名盖章环节存在的问题,就建立司法鉴定人签名备案制度提出建议;从签名备案制度的涵义及框架,建立和实施该项制度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建议,力图构建起有效规范司法鉴定文书签名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从案件审理者的角度看,司法鉴定是其加以运用从而认定事实的一个手段,但现存的规范多是纯粹程序上的规定,对鉴定具体环节中法官的行为殊有约束,导致了法官在运用司法鉴定中行为的随意,表现为滥用司法鉴定、浪费司法资源、造成瑕疵鉴定结论、对当事人及鉴定人权利保障不充分、鉴定结论审查标准不一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原则上和具体规范上对法官运用司法鉴定的这些诉讼行为引起的问题加以解决,司法鉴定制度也只有关注这些问题才可能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0.
陈如超 《证据科学》2016,(4):411-421
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决定着司法鉴定的程序公正与司法鉴定意见的可靠性.因此,在2007年《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运行近十年之后,司法部对其进行了修订,出台了新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其目的之一就是合理规范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从话语规范层面而言,新《通则》在立法上有所进步.然而,司法鉴定实践中的真正问题,如委托人特别是法院在鉴定材料合法性、真实性方面的责任,司法鉴定机构受理案件时的困境与违规操作,以及当事人在鉴定委托与受理过程中的不正当干预,都会因为新《通则》自身的局限而难以改变.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不仅涉及司法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而且牵涉到委托人、当事人以及司法行政机关自身.因此,司法鉴定程序(包括司法鉴定委托受理)的法律规制,也许就应打破部门边界,实行国家层面的立法,才能明确合理地规范各主体的权力或权利及其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