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特的理论对现代分析法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关于法律与道德的观点也是其特色理论之一。哈特与富勒、德富林以及德沃金等人论战中更是展现出独特的观点。本文主要围绕这三次论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起源于西方的公民不服从理论以研究政治权威与政治义务服从之间的关系为对象,至今仍是西方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界关注的焦点和具有争议性的议题。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公民不服从理论愈加关注。公民的道德权利是证明公民不服从正当性的核心依据,对公民不服从的道德权利证明在中西方语境下体现为不同的内在逻辑。德沃金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出发论证道德原则是法律的基础;罗尔斯从契约论角度主张公民不服从是公民提出申诉的一项道德权利;国内学者则偏重于从公民作为个体的道德感培养引申出公民的道德权利,并指出公民不服从理论可以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培育、法治理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纽约大学著名法学教授德沃金与芝加哥大学著名法学教授波斯纳法官在法理学领域长达 2 0余年的论战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该文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当代美国的两大法学流派 ,即新自然法学派与法律经济学派在“道德与法律”、“社会正义与经济效益”、“政府权力与个人权利”等相互关系上的重大分歧及各自的立场 ,更深切地体会到美国现代法学理论研究的巨大发展与学术自由的浓厚氛围是息息相连的 ,而这对中国法学的研究与发展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析德沃金的法律原则模式。首先分析这一模式提出的时代背景。继而,文章从法律实证主义的代表观点入手,分析了德沃金对奥斯丁和哈特学说的批判。然后引入著名判例介绍了规则与原则的区别,政策与原则的区别,从而更加清晰地展现德沃金的法律原则理论体系的内容。文章结尾对这一学说进行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特定社会中 ,国家法律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 ,这样 ,法律才能获得赖以发生效力的根据。法律对道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法律内容、立法思想、执法行为、司法实践、守法意识等方面。但是法律的道德影响是有限度的 ,主要表现在影响范围的有限性。实践中 ,应发挥道德与法律的综合整治功能 ,避免过度夸大道德对法律影响的限度。只有这样 ,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良法之治 ,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何为法律原则,如何区分法律原则与规则以及法律原则的适用问题成为现有关于法律原则理论研究的主要阵地,其中不乏以德沃金的原则理论作为其理论源头而展开论述的学者。无论是基于何种角度研究法律原则理论均不得脱离其内在规范性要求。笔者试图借由哈特与德沃金在"原则理论"和"规则理论"中的根本分歧点来对德沃金的法律原则理论进行不同的解读,从而在阐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内在关系基础上清晰化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7.
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执法犯法、执法权力滥用和执法腐败等现象,引发人们对警察执法的极大关注.这不仅对警民关系的健康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影响,而且还引发了人们对警察的信任危机和对法律的信仰危机.因此,必须加强对警察执法的约束.法律控制和道德约束是保证警察依法执法和公正执法的两个重要维度.就伦理维度而言,我们可以通过注重警察个体道德修养、加强警察伦理制度建设、改革警察道德教育模式、完善警察道德评价机制、实行警察道德激励机制、健全警察道德监督机制、优化警察执法道德环境等途径,来实现对警察执法的道德制约.  相似文献   

8.
推进依法治国离不开道德的支撑。法治要内涵道德底蕴,立法以德为基、执法以德为本、施法以德为条件,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注重道德建设的顶层设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法治全过程。同时,应推进法治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治理。  相似文献   

9.
<法律帝国>是美国法学家德沃金就"法律是什么"所进行的探讨之作,他指出法律是一个解释性概念,法律既包括明确法律规则,又包括原则学说、政策以及政治道德观念.本文探讨了写作<法律帝国>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德沃金提出内在参与者观点的原因和法律的解释概念的内涵,最后指出了解释性概念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法律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及社会秩序,将一部分重要的道德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并在道德与法律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理沦思想准备,又通过将道德引入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方面,逐步构成了以伦理法为核心的道德法,形成了德法并举、德主刑辅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法律帝国>(Law's Empir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Massachusetts,1986)是当代美国最著名、最活跃的法理学家之一德沃金的一部力作,是作者1977年至1986年这十年间思想的总结.按照作者自己的说法,<法律帝国>"通篇表述的是我几年来断断续续、点点滴滴研究所得的一个答案法律推理是建设性阐释的一种运用,我们的法律存在于对这些法律实践做出尽可能最妥善的叙述之中.①在其早期的代表作<认真对待权利>的基础上,德沃金在<法律帝国>一书中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思想,完成了自身学术生涯的再一次超越,对于当代西方法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对德沃金在<法律帝国>一书中展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及才华做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2.
当代法学家德沃金为了完善自己的权利体系,继前两部著作之后,创造出又一巨著《法律帝国》,在该书中,德氏认为,当法典缄默时,法官没有越出法律去判案,法官以整体性为原则,建设性阐释为方法,通过相关立法和判例的分析,从中推导出正确适用于疑难案件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道德分属不同的领域,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在社会生活的规范、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婚姻法》的修改中所表现出的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兼容入手,对法律与道德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的关系和作用进行了重新思考,法律不是万能的,理想状态应是法律与道德的兼容统一。  相似文献   

14.
德沃金(Ronald M.Dworkin)是当代美国法哲学家,其代表作有《认真地对待权利》(1977年初版)、《原则问题》(1985年)和《法律帝国》(1986年)。《认真地对待权利》一书由论文编辑而成,该书系统地阐述了权利论法哲学,被认为是哈特《法律的概念》发表以来法哲学领域最重要的著作,标志着一个新的法哲学时代的开始。《法律帝国》是总结、组织和继续拓展整个德沃金学说体系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5.
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情感的,就像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说的,道德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是把你放在别人的位置上产生的情感。但是,道德的维度非常多,各维度之间可能是相互冲突的。基于道德来制定我们的行为规范就会出现问题。比方说我们的法律,其中有一条说年轻人有定时看望父母的义务。这在现代社会显然很难实现,因为人口流动很多,看望父母这件事往往会和其他事情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6.
法律制度以保持整个社会的利益为根本目的。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使法律制度的推行始终伴随着矛盾与冲突,而建立于自觉基础之上的道德,则成为强制法律制度下一种自我完善的表象形式。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具体体现。二者的相互交织与影响,促使法治得以在公平、文明、正义的环境中实现。  相似文献   

17.
德沃金总喜欢对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做深层的哲学思考。而这种对具体法律问题的思考首先 来自于他是一位哲学家,这使得他总是通过哲学的角度来审视法理学问题。正是依循这样的路径,德沃金从法哲 学的视角透视法律问题中的一般部分。其核心思想--通过平等关怀认真对待权利--将政治、政治哲学和法 理学融为一体。德沃金的理论已经为整个有价值的法理学观念增添了不少东西,他的理论将长期鼓励与激发大 西洋两岸的法学家与哲学家。而对于正处在法治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法律一致性观念已经超越了空间的限制并 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8.
当代英美法理学发展中呈现出了一种方法论转向,这一转向是以“哈特与德沃金”之争为标志的.早期的法理论家们致力于探讨法律的概念,然而德沃金对以哈特为代表的法实证主义理论所发起的攻击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参与到法理学方法论的争论之中.哈特秉持一种描述主义的法理学进路,而与之相反,德沃金、佩里则坚持解释主义的进路,此外,迪克森还试图以间接性评价法理学站居中间立场.这场关于方法论的争议无疑触动了法理学的元问题,争议的本身比获致一个是非定论显得更加有意义.无论是描述性法理学也好,还是规范主义法理学也罢,任何一套成功的法理论必须符合能够说明法律的规范性本质及增进我们对于法律实践的理解这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在法治国家 ,法律居于道德之上 ,法律具有比道德更高的权威。但是 ,正如众人所知 ,道德形成于法律之前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一段时期内 ,道德构建了并维持着社会生活的秩序 ,且有效性至今不衰。正是如此 ,法律与道德并非是截然分立的两种社会控制方式 ,两者相互渗透 ,存在一定的重合性。至于道德对法律领域的渗透 ,不仅体现在立法层面 ,在司法层面上亦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司法过程中道德影响的原因、表现及对它的控制 ,对道德因素在司法过程中的影响作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法律追求和平,道德追求和谐;法律着重形而下,道德着重形而上;法律关注人与人,道德关注人与神。法律将让人与动物区别开来,道德将人与上帝区别开来。笔者认为,中国的刑法承载了过多的道德压力,在某种意义上法律的正当性来源于道德的认可性,但道德一旦僭越、侵入法律的领地,出现道德立法与道德司法,将使法律不堪重负、收效甚微。因此应当将刑法中的道德因素厘清出来,让法律的回归法律,让道德的回归道德,为我国刑罚轻缓化的顺利转型进行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