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清 《今日民族》2012,(1):54-57
云南是全国世居民族最多、特有少数民族最多、民族文化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并把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作为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定位,标志着云南民族地区进入一个划时代的发展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在此背景下,处理好民族地区节庆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云南是我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各民族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创造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我国民族文化资源的富集地.  相似文献   

3.
“新昆明”与城市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劲松 《创造》2003,(10):11-12
云南作出建设现代新昆明的决策,是一个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城市的战略部署;是一个做大、做强昆明、提升中心城市地位和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一个发展滇中城市群,促进全省城市化进程的战略体系建设;更是一个影响昆明和云南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重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正>法,古字写作"灋",其中,"廌"就是獬豸,是传说中一种拥有非常高的智慧,能明辨善恶是非的神兽。至于偏旁部首"水",表示法律公平如水,很多人理解为执法如水——公平公正。而在云南,或许还含有另一种含义——上善若水,云南民族法制建设如水一般滋养着云南的民族团结,为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和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拥有最  相似文献   

5.
李诚 《创造》2019,(2):7-13
从我国民族构成与分布情况来看,云南民族特色鲜明,民族资源优势突出,是我国民族成分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和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云南在探索实践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上,成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云南特点”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经验”,得到中央充分肯定和认同。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也进入到新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6.
《创造》2015,(Z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中,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着眼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发展大局,对于云南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赋予云南的新  相似文献   

7.
云南民航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步入航空大省行列。云南成为全国地方拥有支线机场最多、网络布局较为完备的省区之一,云南机场已具备了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培育机场产业,发展临空经济,促进云南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快速发展,是云南机场集团公司的发展方向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祁苑玲 《创造》2024,(2):7-9
<正>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接合部,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孟加拉国等国邻近,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的省份之一。近年来,云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丁源 《创造》2023,(12):20-23
<正>一、云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云南共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152个民族乡(镇),2022年,辖区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3.12%,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26个)、特有民族最多(15个)、跨境民族最多(16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  相似文献   

10.
正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新定位和新要求,对于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加快全方位开放步伐、促进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云南海投")作为云南建投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云南建投集团国际化经营的引领龙头和投融资平台,是云南对  相似文献   

11.
<正>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重点培育世博旅游集团等龙  相似文献   

12.
熹微 《创造》2015,(5):36-39
<正>围绕互联互通、产业基地、交流平台等的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各州市的想法不谋而合。推进互联互通重要通道节点和交通枢纽建设、用国际展会提升区域影响力、建产业基地吸引国内外企业人驻……在前段时间举行的云南省开放工作大会上,最热的话题是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提及最多的是辐射中心的建设,最激动人心的是扩大对外开放的谋划和行动。在16个州市相互交流、共谋发展中,云南对外开放的宏大蓝图正徐徐展开……"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新定位极大地鼓舞着全省4700万各族群众。  相似文献   

13.
刘兵  张凤祥 《创造》2015,(10):64-66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从构想到实践,体现了中国和沿线国家、地区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强烈愿望.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文山背靠大西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在国家"一带一路"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云南是我国民族成份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3.6%,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千万的3个省区之一。全省1424万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约占33.3%。生活在云南的56个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早已形成了密不可分、亲如一家的民族关系。面向全省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通过学校辐射家庭和社会,在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无疑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行政部门在行动。"十三五"期间,云南省教育系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创新采用"1234"工作法。  相似文献   

15.
《创造》2018,(3)
正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提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初考察云南时要求我们"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同时要求云南"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  相似文献   

16.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是云南的重大发展机遇,更是云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把云南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是“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时间云南民族工作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宁 《创造》2024,(3):5-6
<正>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高度重视、亲切关怀,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制定3年上台阶、8年大发展、15年大跨越的“3815”战略发展目标,把高质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期间,从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格局的高度,作出了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确立了我省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石屏具有发展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云南发展,心系边疆各族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次亲临云南考察指导、三次给云南干部群众回信。2015年考察时,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2020年考察时,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今日民族》2010,(10):F0002-F0002,I0001
<正>云南省委、省政府"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宏大战略的提出,给地处西南边陲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带来了巨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