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蕲北山区,有一位年逾花甲的"小村总理"。他所在的村曾是有名的重点贫困村,在他的带领下,由昔日"穷壳子、债坨子、土坯子"的落后村,变身为茶产业特色村、农家乐旅游名村、鄂东山区幸福村。他为民履职不辞劳苦,有事找他即便是半夜也在所不辞;他凭着一颗公心和爱心做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7年,虽几次请辞让贤,但领导和村民一  相似文献   

2.
<正>在佤族的传说中,有一个处事公正、做事果敢、为人正直的人物——江杉木落。他是佤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也是佤族文化的象征之一。2015年,昆明江杉木落商贸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的名字就源于这个佤族传说中的英雄。5月底,我见到了"江杉木落"的创办人李晶和申艳。李晶,拉祜族,拉祜名字叫扎体,他说是"一只猴子"的意思,80后。申艳,汉族,前IT精英。谈起"江杉木落"的成立,申艳说是因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工作的辛劳和平淡,让几个  相似文献   

3.
怒族民居     
王力 《今日民族》2005,(9):45-45
怒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早在唐朝就已有对怒族的记载。怒族主要分布于怒江大峡谷及澜沧江边,是这两岸最古老的民族。怒族的民居由于受地区自然环境不同,支系生活习惯的差异,宗教信仰不同的影响,也就形式各异。史书中曾有对怒族的房屋有所记载:“覆竹为屋,编竹为垣。”但怒族民居并非只此一种,其形式大致有:干栏式竹楼、木楞房、土墙房几种。干栏式竹楼,怒族人俗称为“千脚落地房”,其形式类似于重庆“吊脚楼”,它是根据怒江大峡谷山高坡陡的特点,依山就势建造的。居住在怒江峡谷的怒族因为山高坡陡,基本上无法建造平房,所以在修建房屋时…  相似文献   

4.
怒族村寨大小不等,大者四五十户,中等者二三十户,小者仅十余户.这些聚居村落大都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组成,如福贡县的木两甲、阿尼岔两个自然村落,就是由"谷乃比"、"次邦"两个父系家族组成的.以家族或氏族为单位组成聚居村落,这是怒族村落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一个经典话题。很多人类学家对文化都做了阐释,而木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对于怒族来说,在其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下,无论是在生产、生活还是在精神生活中,对木的使用和记载都是极为普遍的,木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已经深入了怒族人的生活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怒族木文化也发生了变迁,本文通过对老姆登村的怒族对木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做出分析,分析木在怒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透析怒族的木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网友"宜节校尉"的家在春江街道,虽说是地道的富阳人,可与别人相比之下,他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门口的富春江静静流淌了几个世纪,小时候在江边玩耍的他常常在想:江那边是什么样子的呢?而今,"江那边"作为富阳的主城区,一座现代化新城正在悄悄崛起。现在的他,也在城区里找到了工作,可每天,不得不辗转好几次才能回到位于春江街道的家。  相似文献   

7.
<正>沿着这条路,他走了51天,走入了136户贫困家庭,走进了石溪人的心里。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成了他工作的最后一站。一条九曲回肠的山道,通向海拔500多米的安化县清塘铺石溪村。沿着这条路,他走了51天,走入了136户贫困家庭,走进了石溪人的心里。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成了他工作的最后一站。蓝天白云,连绵群山,见证了他的倾心奉献;时光荏苒,岁月悠  相似文献   

8.
怒族仙女节     
在怒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在丙中洛山顶上的钟乳石前举行的仙女节节日活动。仙女节主要流传在云南的贡山县一带,是怒族最隆重、最具特点的民族节日。仙女节的传说凄美动人:相传在很久以前,由于怒江上没有桥,两岸的怒族人家常常是  相似文献   

9.
在怒族文化中 ,女性人格主体的地位是崇高而神圣的。虽然怒族也经历过父系文化 ,但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生产力等因素 ,母系文化遗风犹存 ,女性美好的个性品性并未被过分扭曲 ,由于有这样的“先天条件” ,因此 ,当现代机制和文化一俟出现 ,怒族性主体人格即得到了丰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谈怒族文学     
在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是奔腾南流的怒江。这里江河汇聚,山川壮丽,居住着一万九千多怒族人民。其分布地区主要是碧江、福贡、贡山等县以及兰坪、维西县的一部份。千百年来,怒族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自己的口头文学,它以独特的风格,为我们祖国的文艺百花园增添了光彩。一在远古时代,怒族的祖先面临着变幻万端,喜怒无常的复杂的自然界。当时,由于  相似文献   

11.
怒族     
怒族人口约一万九千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贡山三县及兰坪县的兔峨乡。此外,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也有少数怒族居住。怒族自称“怒苏”(碧江)、“阿怒”(福贡)、和“怒”“阿龙”(贡山)。他们大都居住在怒江两岸海拔1.500—2.000米的山腰台地上,与傈僳人民交错杂居或小块聚居。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文字。  相似文献   

12.
怒族仅有27500多人,其中95%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怒族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有着悠久的历史,有6000多人,主要分布在丙中治乡和棒当乡。汽车沿着怒江边崎岖而狭窄的山路缓缓走进怒江大峡谷的深处,我也随着汽车走进了那片美丽、祥和的乐士。鲜花节鲜花节,又名仙女节,是贡山怒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贡山怒族都要欢度鲜花节。现在鲜花节也是当地怒族重要的祭祝活动。鲜花节源于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位名叫阿茸的姑娘聪明美丽、心灵手巧。一天,阿茸织布时看见蜘蛛织网而发明了…  相似文献   

13.
怒族鲜花节     
徐锐 《今日民族》2012,(12):34-34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怒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鲜花节. 在怒族人民的传说中,鲜花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但都和一位他们热爱的仙女有关,所以鲜花节也叫仙女节.仙女是一位聪明、勤勉、善良、漂亮的怒族姑娘,她的名字叫阿茸.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由于气候不好,怒族人生活的地方遭受旱灾,田地干枯、山野荒芜,人们生活十分艰难.阿茸姑娘挺身而出,她不畏艰险劈开悬崖,在高黎贡山上凿出一个大岩洞,将泉水引入怒寨.人们有水喝了,土地也湿润了,草绿了、树活了、庄稼也长好了.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批准云南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9月18日关于设置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报告,并决定:撤销贡山县,设置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以原贡山县的行政区域作为贡山独龙  相似文献   

15.
“达比亚”听来十分洋气,但它却出在最土最偏远的滇西怒江大峡谷。在这个大峡谷中,生息着仅有二万多人的一个“小民族”──怒族。怒族虽小,音乐的底蕴却十分丰厚,世代操持着自己的家什──达比亚。达比亚是一种类似琵琶的乐器,旧时,怒族人闲来便要弄弄它,让淙淙琴声与山泉林涛一起混响出生活的滋味。怒族青年谈恋爱,男的奏响达比亚、女的拨动口弦,自始至终不须递只言片语,全然用音乐来传情达意。而近年来,现代文明的触须正无可抵挡地伸进深山老林,惑于灯红酒绿的怒族青年,渐渐对“老朽”的达比亚失去兴趣,懒得记谱、无心练琴…  相似文献   

16.
面对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大背景,怒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也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怒族人口较少且与其他民族大杂居,保护传统文化特别是原生态文化的难度较大,受主流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群众的选择性、多样性、崇外性增强,建筑、服饰、语言、习俗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走向文化趋同的路子;另一方面,怒族支系复杂,有语言无文字且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问题突出,村民自治面临很大挑战。江苏省泗阳县八堡村创新组建了"小村监事会",参与村务决策、管理和监督,探索出一条村民自治的新路径。从八堡村"小村监事会"的实践中可以得到许多启示,这些对于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偏执的代价     
偏执的代价见林夏日,小村沉浸在午睡的静谧中。忽然,一阵急促的、足以使人撕心裂肺的呼救声打破了小村的宁静,当男女老少赶到现场时,全都惊呆呆地不知所措。院子里尘土飞扬,两男两女各持家什厮打在一起。忽然间,女青年死命抱住男青年的腰,使他手中的铁无法施展,花...  相似文献   

19.
《党建研究》2012,(3):68
吴仁宝,1928年出生,现任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长期以来,他始终履行"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诺言,带领华西人艰苦奋斗、团结奋进,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用智慧铺平发展之路,用勤劳铸就经济大厦,用血汗书写人生传奇,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建设成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吴仁宝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同志曾深情追忆老领导江一真:"江一真同志始终是一位勇于战胜困难的铁汉子,敢于坚持真理的硬骨头,忠心耿耿为人民的好干部。他的高尚品质,是共产党员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八路军中一把刀"】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入闽后,14岁的建筑学徒工江一真在长汀县城参加了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底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