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白族银器手工艺是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来,这项手工艺的传承在其产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而易见的佳绩,形成了具有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特色的手工技艺类型、核心技艺体系以及丰富优良的产业形态。并通过技艺改良与现代化产业有机结合等创新方式不断调适自身,在现代社会与现代文明中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为地方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也为探索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传承与产业发展之路提供了典型可鉴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6月13日,在中国第九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云南省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田野影像"之《手工造纸——记东巴纸与傣族白绵纸两项国家级非遗手工技艺》,在云南民族博物馆首映。该项目由云南民族博物馆专业人员,历时半年,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东巴纸和傣族白绵纸的传统造纸技艺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全程纪实性拍摄。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面临传承与发展的新问题。阐述中国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演进和不同时期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差异,并从传承思想认识、传承过程和传承要素的视角分析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明确技艺传承的导向,即多角度的行业定位、兼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传承,理清技艺传承的途径,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产性传承为主体、确立个人传承的核心地位;构建技艺传承的服务平台,即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融资渠道平台、政策支持平台。  相似文献   

4.
刘晓 《创造》2015,(10):78-79
彩云之南、多姿多彩的民族风俗,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保留下了千年的手工技艺,彝族刺绣、傣族织锦、剑川木雕、建水紫陶、乌铜走银、白族扎染、尼西黑陶以及滇派内画等,这些种类繁多、风貌独具的技艺,是云南无穷的文化遗产. 手握精彩,云南文化要站上时代风口,云南的文化创意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只等风来.  相似文献   

5.
《创造》2012,(10):5
云南创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综合性的文化传播推广机构。公司隶属于"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秉承基金会"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宗旨,坚持"文化创造价值、价值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公司以保护、传承、弘扬、挖掘优秀  相似文献   

6.
本次“百名人才”培训已是第三届,既是省民族宗教委持续性的常规活动,一定程度上也是项目阶段性的总结。“百名人才”项目依托于民族宗教系统的工作,目前的实践得到很多积极反馈。培养了被推选为2019年“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候选人、金属工艺类百名人才寸发标,刺绣和染织类百名人才李蓉丽等为代表的一批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对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7.
《创造》2011,(10):114
云南创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综合性的文化传播推广机构。公司隶属于"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秉承基金会"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宗旨,坚持"文化创造价值,价值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公司以保护、传承、弘扬、挖掘优秀民族文化为己任,运用商业的模式经营社会文化资源,致力于文化产业平台的整合和发展,为共识者创造共享的资源平台。  相似文献   

8.
《创造》2011,(9):84
云南创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综合性的文化传播推广机构。公司隶属于"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秉承基金会"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宗旨,坚持"文化创造价值,价值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公司以保护、传承、弘扬、挖掘优秀民族文化为己任,运用商业的模式经营社会文化资源,致力于文化产业平台的整合和发展,为共识者创造共享的资源平台。  相似文献   

9.
云南丰富的民族服饰文化,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深入探讨的议题。有文化传承保护的老问题,也有当下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等问题,还有"非遗"这一公共的文化资源,在传承、产业化等实践中如何尽可能普惠大众等问题。杨源,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杨源教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85年经由著名民族学家李绍明先生推荐,到国家民委工作,参与中国民族博物馆筹建。1990年后,她调入北京服装学院筹建民族服饰博物馆。2006年后,又因为在民族文化和博物馆领域卓越的成就,被国家文物局和文化部推荐到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担任副馆长(业务馆长)。工作中,她走遍全国民族地区,既征集民族文物,又从事民族服饰文化的田野调查,见证了过去30多年民族服饰的文化变迁,对民族服饰的传统与时尚如何对接等问题有深入的洞见。在云南,杨源教授近年来也多次参与民族服饰方面的工作。2019年由省委宣传部、省民族宗教委主办的云南卫视节目《丝路云裳·穿在身上的艺术》录制时,她是现场评委。也担任过楚雄"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的评委。因此,访谈中她对云南民族服饰的保护传承也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7月16日下午,"融媒体+民族团结进步"研讨会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举行。本次研讨会是在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指导下,由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和民族画报社主办,今日民族杂志社和文山州民族宗教委承办的"融媒体+民族团结进步——全国民族媒体云南行"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民族画报社副社长应春华,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李正洪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山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毅致辞,副州长玉荣主持会议。应春华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云南,是全国世居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也是民族工作一直走在全  相似文献   

11.
经济视角下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地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从经济视角下就制约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活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学校和企业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旨在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  相似文献   

12.
杨亦 《今日民族》2021,(3):45-47
石林绽开"美伊"花 说起来,曹彩梅与刺绣结缘很早. 和云南很多心灵手巧的妇女一样,曹彩梅的长辈谙熟女红、能绘善绣.在上小学之前,曹彩梅便与刺绣亲密接触.帮着奶奶和妈妈理线头、穿针孔,至今仍是她童年最美的回忆之一.在长辈的熏陶和精心教授之下,十多岁时,她便已掌握了十字绣、平绣技法、编织毛衣等技艺.  相似文献   

13.
目前,延续数百年历史的柯尔克孜刺绣工艺已成功申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柯尔克放族妇女用自己心灵手巧审美情趣表达了本民族经济、文化的兴旺繁荣。在大工业时代给自己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注册.这不仅仅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珍爱,更是在全球经济大潮中对"一叶孤舟"的保驾护航.一个占全疆总人口0.83%、只有15.96万人的少数民族,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刺绣工艺是一段走到今天精彩依旧的历史文化,从物质和精神层面显示出这个民族素质的成熟。  相似文献   

14.
<正>在云南各民族中,民间普遍把刺绣叫作"绣花""洒花",运用数以百计的刺绣针法与材质色彩各异的绣线巧妙结合,加上设计布局的变化,云南众多少数民族创造了无数独具魅力且寓意美好的绣品。刺绣对于基诺族来说,不仅是一种技能,同时还是一种语言表达的特殊方式,在基诺族女子中更是用来传递内心情感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15.
《贵州自然与人文》对贵州"千岛文化"现象,参照国家非遗分类标准,兼顾高中地方课程普适性原则,把它分为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手工技艺、节日文化、歌舞戏剧等五种文化形态纳入地方课程范畴,并力图通过教材文本及其延伸阅读、以博物馆为第二课堂、倡导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实施路径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5,(9)
三江侗族刺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装饰价值。三江县同乐村侗族刺绣传承基地承担着传承侗绣技艺、培养工艺人才、扩大文化交流的任务,需进一步合理规划、培训学习,加强与职业教育的结合,进一步发挥侗绣基地文化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彝族服饰,蕴藏着民族信仰崇拜与民族文化内涵,展示着彝族女性心灵手巧与智慧灵气。近年来,楚雄彝族刺绣工艺通过产业化方式,在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寻找到了契合点。产业化实践目前,彝绣企业运作的方式主要为"企业+行业+绣娘"的模式,企业指刺绣企业,行业主要指协会,如  相似文献   

18.
王延昭  李昶罕  刘红 《传承》2014,(3):96-97
民族教育是对本民族进行语言、技能、文化知识的传承与认知,指国家对公民自我身份的认同教育。探讨民族技艺、技艺传承及传承人的特征与属性,探讨将其纳入民族教育范畴的可行性和依据,以此获得教育公平投入,建立起民族技艺传承培养体系,对保护我国多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创造》2009,(12):5-5
云南创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综合性的文化传播推广机构。公司隶属于“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秉承基金会“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宗旨,坚持“文化创造价值.价值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20.
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是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建设的基础是丰厚的云南各民族文化,前提是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系统展现我省各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民族博物馆收藏的民族文物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特殊文化遗产。它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流传于近现代,是各民族不同时代在社会生产、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的直观反映,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毫无疑问构成了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