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春秋》2016,(5)
正1915年夏末,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吸取此前讨袁失败的教训,决定统一领导,重整队伍,在全国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南军、东北军、西南军、西北军。在这四支武装中,孙中山最倚重的是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简称东北军)。在日本期间,孙中山得到了梅屋庄吉、萱野长知等民间人士的支持。孙中山一直要求日本政府支持中国革命,但均遭拒绝。袁世凯筹备称帝期间,日本政府表面上继续支持袁世凯,暗中却又联系反袁力量,两边都押宝。当时胶济铁路为日军所侵占,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婚姻,可以说是20世纪为数不多的伟大而瑰丽的婚姻之一。熟悉这段关系的学者都知道,当时,这段婚姻不仅受到孙中山的同志和战友的反对,而且受到宋庆龄父母的反对,一些据此演绎出来的小说、电影以至传记更将此描述得有声有色。然而,有根据的可靠史料实在太少。去年8月,我在日本访问期间,收到高知市民图书馆寄赠的《萱野长知·孙文关系史料集》。该书收集了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写给孙中山的4封英文函件,其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20世纪初中国革命走向高潮的起点。同盟会是怎样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存在一种很有影响的观点,即认为“同盟会是以孙中山为中心所组织的革命团体”。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主要是忽略了黄兴的关键作用。同盟会成立前,黄兴的组党活动及其巨大成就,为同盟会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组织基础。同盟会组建过程中,黄兴主动积极协作,才使同盟会在孙中山到达日本后仅一个月就顺利建成。同盟会成立后,内部风潮迭起,还是黄兴作了中流砥柱,竭力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地位,维护内部团结,才得以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未  皮明庥 《乡音》2011,(10):40-42
爆发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年)的辛亥革命,是一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和中国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功不可没。但它没有也不可能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在辛亥革命中,有一批中坚力量,孙中山、黄兴就是其中两位领袖人物。孙中山(1866年~1925年),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家。1905年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1912年1月1日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黄兴(1874年~1916年),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1905年与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任庶务长。在黄花岗起义中,亲率敢死队往攻湖广总督署,招致失败。在汉口、汉阳战役中,出生入死。临时政府成立后任陆军总长。  相似文献   

5.
丁仕原 《湖湘论坛》2004,17(6):28-29
有人说 ,近代革命是广东人革命 ,浙江人出钱 ,湖南人流血。纵观一部近代革命史 ,在某种意义上无不证明了这一事实。正是湖南人的鲜血 ,孕育了现代中国。被章太炎誉为“无公则无民国 ,有史必有斯人”的黄兴[1 ] ,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黄兴勇于任事 ,不争名利的高贵品质则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特质。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一黄兴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先驱 ,湖南人的骄傲。他仅仅生活了 4 2年 ,就因积劳成疾过早离开了人世。就是在这短短的 4 2年间 ,黄兴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事迹 ,尤其是其精神为时人景仰。什么是黄兴的精神呢 ?1 聪慧勤奋 ,学以…  相似文献   

6.
正黄兴原名黄轸,1874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南善化县龙喜乡凉塘(现在的长沙县黄兴镇)。1902年,黄兴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去日本留学。1903年,沙俄强占我国东北,黄兴与各留日学生组织一支"拒俄义勇队",准备赴东北抗击沙俄,结果却遭到了清政府的极力阻止。这个时候,黄兴意识到,反帝必须反清,于是毅然放弃留学,回国开展反清革命。  相似文献   

7.
刘揆一(1878—1950),祖籍湖南衡山,后迁居湘潭,遂为湘潭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他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见证人,又是这个时期重要的领导者之一。特别是辛亥革命时期,他曾代替黄兴,担任同盟会执行部庶务职衔、主持东京同盟会本部工作长达四、五年之久,几乎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齐名;民国初年,他又出任过北京政府的工商总长,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作过积极的贡献,毫无疑问,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所处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长期以来,人  相似文献   

8.
黄兴,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仅次于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原名轸,字廑午,后更名兴,字克强。一八七四年生于湖南善化县,一九○一年毕业于两湖书院,次年赴日就读于日本东京弘文学院,一九○四年在长沙组织华兴会,任会长,次年华兴会、兴中会、光复会在东京合并组成同盟会,被推为庶务,成为同盟会的第二把手。孙中山就任南京政府临时大总统时,任陆军总长,赣宁讨袁失败后,再次亡命日本、美国,一九一六年十月病逝于上海。黄兴生活的年代,正是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掠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悬于一线之时。百日维新的失败,从实践上证明了改良  相似文献   

9.
<正>"二次革命"失败之后,逃亡日本的孙中山把革命失败的主要责任,归罪于掌握军政实力的黄兴(克强)等人的不服从。与此同时,聚集在孙中山身边的陈其美(英士)、戴季陶(天仇)等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11,(6):80
宋教仁(1882—1913),字遁初,号渔父,湖南省桃源县人,自小就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少年时代他听闻甲午战争失败、台湾等地割让日本,曾痛哭流涕赋诗:"要当慷慨煮黄海,手挽倭头入汉关",立誓长大"文不借笔,武不借刀"。1904年,宋教仁与黄兴等创立国内最早的革命团体华兴会,任副会长。继  相似文献   

11.
黄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革命领袖。他和孙中山携手合作,组建中国同盟会,开展革命宣传,发动武装起义,领导全国人民推翻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开辟了道路。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亚洲,都是史无前例的创举,是孙黄等革命派建立的永垂不朽的历史功勋。关于黄兴的研究,近些年来,海峡两岸皆比较重视。自从1988年以来,相继在长沙(1988年)、台北(1992年)、北京(1994年)开了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出版了《黄兴新论》(薛君度、萧致治合编,武…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黄兴逝世100周年,两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共同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黄兴的长子黄一欧,早期随父亲投身辛亥革命,因目睹国民党腐败以及蒋介石独裁,遂心灰意冷,以养病为名回到湖南,脱离政治,后参加湖南和平解放运动,为湖南和平解放做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并为祖国统一积极努力。近期,笔者专门采访了黄兴的长孙黄伟民,听他讲述了一些鲜为人  相似文献   

13.
汉阳失守以后,黄兴是否提出过放弃武昌的主张?在近三十年的中外史学论著中,几乎众口一词,肯定他提出过这样的建议。有的论著甚至认为:“和历次革命起事后,一到失败,他就脱身而去,如出一辙”,这是黄兴的特点。个别对此提出怀疑,认为不论黄兴还是别的革命领导人,当时不可能提出这样的主张,是湖北某些军阀政客“蓄意捏造的”。事实真相究竟如何?最近,笔者因工作关系,意外地看到1912年黄兴的一篇演说词,其中特别谈到了关于放弃武昌主张的问题,对于解决这件有争议的重大史实,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和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南洋华侨在辛亥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兴中会到同盟会一八九四年十一月,孙中山先生在美国檀香山,联合二十多个经营小商店和小农场的华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越年,该会扩大组织于香港,闽侨杨衢云当了首任会长。他在南洋各地的华侨中进行革命宣传,增设革命机构,积极帮助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清革命斗争。一九○一年,杨先生不幸被清政府暗杀,至堪惋惜。晚清,华侨分布比较集中的南洋,成了我爱国者的避难地。他们先后在那里建立各种反清组织,如三点会、哥老会、义兴会、洪门会合会、兄弟会、致公会、三万兴、义和会、天地会、同义会,等等。这些组织,名称虽多,宗旨则一,有的仅因地域不同而易其名。一九○三年,留学日本的黄兴回到长沙。次年,黄兴和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酝酿组织了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同年冬,在上海成立了光复会,蔡元培为会长,陶成章、秋瑾、徐锡麟、章太炎等是这个组织的主要成员。一九○五年,黄兴因长沙起义失败,遂经日本转赴南洋倡导革命。一九○七年,陶成章亦南行,遍历南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初,长沙开办了一所明德学校,校长叫胡元俊。胡校长主张教育救国,故请著名革命党人黄兴来校任教。胡元倓先生对黄兴说过这样一段话:“公倡革命,乃流血之举;我办教育,是磨血之人。流血革命险而易,磨血革命稳而难。”这位胡校长把教育视为用热血来磨砺的事业,而且比流血的革命更难,此乃振聋发聩之论,令世人憬悟。  相似文献   

16.
正"开国之功未敢忘,后人犹自说孙黄"。今年正值孙中山诞辰150周年,黄兴逝世100周年。说到孙中山与黄兴,有一个日本人的名字是必须要提到的,他就是宫崎寅藏。宫崎寅藏,又称白浪滔天,是孙中山和黄兴的诤友。宫崎寅藏促成孙、黄二人相识,促成他们合作创建同盟会。同时,宫崎倾力支持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事业,至死不渝。宫崎与黄兴的友谊,被毛泽东赞为"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而且两家的友谊一直延续着。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11,(2):64
黄兴,字克强,原名轸,字廑午,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领袖,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当时人们把他和孙中山并称为"孙黄"。黄兴1874年生于湖南善化(今长沙)。青年时入读武昌两湖书院。1902年黄兴被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他到日  相似文献   

18.
万灿生平     
万灿,字灿之,别号旭之。湖北鄂州葛店人,生于1901年,殁于1973年,享年72岁。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为四国(日、法、德、俄)留学生,精通六国语文。昆仲五人,万灿行三,有二子二女:长子慕达和长女慕玉均在德国,次子慕道在美国留学,次女慕兰有疾。祖为清科举人士,父仲篪公为中国首批公费出国留学生,在日本士官学堂学习时,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兴中会、同盟会,辛亥革命与黄兴先后为总司令,是国民党开国元勋,草创民国共和政体。万灿因革命家教渊源,奠立毕生献身革命之思想意识。万灿幼时,父供职北京军学司司长、军学部编辑局主办,继而任南京陆军…  相似文献   

19.
论黄兴的组党业绩尚明轩国民党是一个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有近百年历史的大党,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由孙中山亲手缔造的这一政党,在产生、发展的创建阶段,众多革命家殚精竭虑地为其成长贡献了力量,黄兴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人。本文拟就黄兴对创建国民党的...  相似文献   

20.
黄兴和杨度,都是辛亥革命前后的著名人物,二人有较长期的交往。关于彼此间的关系和友谊,当黄兴于1916年10月31日逝世后,杨度写了一副挽联: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从古困英雄。其中下联是对黄兴革命业绩的评论,上联则是叙说二人间的关系和友谊,虽然政见分歧,但终不失为肝胆相照的挚友。本文即循着这个脉络,对于黄兴和杨度的关系和交往,以及同一时期各自主要表现的异同,作一概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