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劳务派遣制度是《劳动合同法》新确立的一项用工形式。与劳动关系不同,劳务派遣涉及劳务派遣机构、派遣劳工和要派单位(用工单位)三方面的法律关系,具有临时性、辅助性和替代性三个原则。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劳务派遣制度以其灵活、自由的就业特点已经存在于民办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领域。近年来,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这一用工形式也逐渐被高校人事管理采用。  相似文献   

2.
必须完善关于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对于方便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妥善解决地区间经济关系等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近年来,这种用工形式被无限制的扩大了使用范围,就显示出其负面效应来。《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务派遣的规定不很具体,在操作方面留下一定漏洞。必须抓紧时间,及时出台弥补性的规定,以保证制订和实施《劳动合同法》宗旨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由于市场经济和对外开发的成功推进以及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劳务派遣在我国迅速发展,《劳动合同法》第一次在国家基本法的层次上对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做出了规定。随着相关操作性立法和监管措施的完善,劳务派遣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首次对劳务派遣进行了法律规制。《劳动合同法》实施,在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重新梳理了劳务派遣的立法理念。在此立法理念指导下,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法律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劳务派遣,涉及劳务派遣单位、接受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方,形成独特的三角雇用关系。虽然2008年1月生效的《劳动合同法》首次在法律中对劳务派遣作了专章的规定,但理论界对劳务派遣中的三方法律关系的性质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劳务派遣中三方法律关系的法理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法理问题不能解决,就会影响立法走向。借鉴美国劳务派遣的理论和实践,对劳务派遣中的三方法律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规定是不合理的,存在被滥用的风险,对劳务派遣适用范围辅助性、替代性的限制也是不必要的。劳务派遣不能替代正式的劳动形态,未来立法应规定直接雇佣条款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单一的职业介绍活动不能满足企业和劳动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一种新型用工方式劳务派遣应运而生。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屡屡出现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形,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模式作了具体规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立法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良敏 《工会论坛》2006,12(1):21-22
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工作已经启动。制定一部符合中国劳动关系实际情况的劳动合同法,才能更好地规范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认为,劳动合同法立法应当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适用范围,对特殊劳动关系中的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问题等作出相应规定,以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制。  相似文献   

9.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用工模式,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渠道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规范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劳动合同法》五十七条、五十八条就设立一家劳务派遣机构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资格做出了原则性规定。然而,三年的实践证明,原则性、笼统性的法律规定不能解决劳务派遣机构数量繁多,资质良莠不齐之现状,这就需要对劳务派遣单位设立条件做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事件     
《海南人大》2013,(8):4
新劳动合同法7月起实施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7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新法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规定了劳务派遣工享有与用工单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权利。新法规定:"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  相似文献   

11.
劳务派遣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出现了异常"繁荣",吊诡的是,造成繁荣的主要推手正是意图对其进行规制的<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构建的不均衡管制使企业在利益博弈之下逃逸至劳务派遣.这种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正当权益,扭曲了劳动关系的正常状态,并直接损耗了<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效果.劳务派遣法律管制的再构应从破解这种不均衡管制入手,在"同量管制"的目标下,将劳务派遣限定在"补充性"的界域之内.  相似文献   

12.
虽然劳务派遣在全球范围内历史较短,但其促进劳动力资源有效利用,扩大就业范围的作用无庸置疑。用工是否采用劳务派遣形式,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自主权。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结束了劳务派遣无法可依的局面。因劳务派遣法律的实施,法律方面的考量成为企业行使用工自主权的思维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劳务派遣行业发展迅速,劳务派遣用工人数逐年递增,因派遣引起的各类劳动纠纷呈井喷之势,我国劳务派遣市场亟须治理。日本劳务派遣业经历日本经济由高到低的转变,经受多次市场巨变后,已形成一套完善且稳定的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学习日本劳务派遣相关制度,为规制我国劳务派遣行业传经送宝。  相似文献   

14.
多个法律文件对劳务派遣的雇主责任进行了不完全一致的规定。根据遭受损害的对象的不同,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被要求承担责任的轻重不同。此次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关于造成被派遣劳动者损害的雇主责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原来双重雇主相互连带改为劳务派遣单位对用人单位的单方连带。当劳务派遣单位致劳动者损害时,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与劳务派遣制度的目标相悖,而派遣单位能够充分承担对被派遣劳动者的赔偿责任。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单位的责任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非典型的劳动形态,劳动派遣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消极影响,它的出现有一定的主客观原因。目前我国虽有少数省、市颁布实施相关地方法规和规章,但其存在诸多缺陷,无法解决劳务派遣当前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有关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探讨和借鉴,对完善我国劳务派遣的立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涉及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三方主体,三方之间的法律关系、法律地位,则依据劳务派遣协议、劳动合同确定。立法对于劳务派遣的规定相对较为简单、原则.导致劳务派遣各方在具体问题的定性上存在认识分歧,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事天地》2014,(3):54-56
正《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于2013年12月20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21次部务会审议通过。2014年1月2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22号令予以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劳务派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8.
劳务派遣这一新生的用工形式,随《劳动合同法》出台,在法律上得到正式确认.但劳务派遣之中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尤其是几重劳动关系理论上颜存争议,实务也未成共识,故劳务派遣相关问题的法律适用,仍旧处于模糊状态.以劳动关系这一基本概念的界定为出发点,以劳务派遣产生的原因分析为依据,尝试分析劳务派遣的法理基础,进而探讨三方主体的法律关系,以期明确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并找到劳务派遣的三方主体权利义务分配的法律逻辑.  相似文献   

19.
正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中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在劳动争议中也不能例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作为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法,对于劳动争议的举证责任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原则上"谁主张谁举证",但特殊情况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那么,在劳务派遣用工关系中,用工单位应当承担什么样的举证责任?是否也应当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处理好劳务派遣用工  相似文献   

20.
劳务派遣下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普通员工同工不同酬是我国现实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只有从同工同酬的界定开始,以劳务派遣的法律关系为基础,分析我国劳务派遣下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及成因并提出一些针对之策,才能对完善我国劳务派遣下同工同酬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