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宏霞 《法制与社会》2010,(13):161-161
我国地方保护问题是由某些地方政府间的地方保护行为而引起的,理论界的学者们从各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本文针对其中的两种解决之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苏青 《江淮法治》2009,(23):31-31
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相关法律和决议,正式确立了一项新制度——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这一制度的确立,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发展。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是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地方政权体制、加强地方政权建设、进一步发挥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作用的重大措施,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大发展。30年来,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向前,工作机制更趋科学、工作程序更为规范、工作方式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3.
浅议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地方政府横向合作是当代治理变革的趋势。本文总结了我国地方政府横向合作的有利的因素与存在的问题,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中央与地方的权力调整和地方政府积极合作的愿望是我国地方政府横向合作的有利条件,同时也认为,地区利益、地方政府权限以及合作协调机制的不健全是制约我国地方政府横向合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是我国引进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各级政府在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加快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现阶段我国地方在利用外国政府贷款资金使用、管理和按期还贷等方面,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具体而实际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外国政府贷款资金的使用和项目效益的提高。为此,笔者现就建立和完善地方利用外国政府贷款还贷保障机制问题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5.
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禁止地方发行公债,但最近中央财政部的一项政策允许地方发行公债,这一举措引起了理论与实务界关于地方公债发行的讨论,本文简要分析了地方公债对地方财政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地方公债的潜在作用并不能成为允许地方公债存在的理由,中国目前的国情并不是发行地方公债的成熟时机。  相似文献   

6.
依法划分地方事权是界定地方财权的前提,也是科学确立各级财政预算的基础,但目前在财税法理论和立法实践中针对地方事权的研究还尚不充分。笔者此文从基础理论入手,结合我国目前相关法律,就地方事权的依法划分进行了初步设计。笔者认为.地方事权的依法划分.必须坚持政府与市场分权的原则,中央与地方政府只能合理划分的原则以及公平与效率原则;在法律对策上,则应当完善基础法律制度中有关地方事权划分的规定,加强地方财政立法,依法确立各地政府事权,尽快建立健全与地方事权配套的其他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相同性比较的方法,论证了英美地方自治制度是具有同源性、同质性和具体制度相似性的同一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其共同的自治精神。借鉴英美地方自治精神,我国的地方自治制度可以在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并使其内含的精神从国家统治结构走向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持续累积。所孕育的财政和金融风险不断放大。我国地方债务形成既有其深刻的内在体制性原因,又有外在的媒介性平台。因此,建立地方债务风险防范机制,抑制地方债务过度膨胀,是有效化解债务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方政府间的竞争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很多不良现象,形成了地方市场分割以及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本文在对我国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与合作现状作了解的基础,提出要建立合作型的竞争,促进区域地方政府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方债属于公法之债,适用公法原理。地方债又是一种变相征税行为,具有潜在的不合理性及税收侵权之危险性。但我国地方债的出现是地方财政困窘所迫,而且是破解地方财政危机的不得已选择。无论是单一制还是联邦制,凡实行地方自治的国家,发债权均是地方自治权的一部分。中国被认为实行的是财政联邦制,但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却无发债权。目前地方政府陆续试行发债,却无宪法和法律依据。为规避及防范地方债的风险,应当在宪法进行原则性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立法对地方债进行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11.
迟福林 《政府法制》2011,(23):11-11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重要的是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要以政府转型为重点改革中央地方关系。就此,提出三个问题与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化的改革,是建国以来重要而伟大的制度变迁,这个过程中蕴含着关于地方政府间关系分析的丰富的学理资源。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吸引了诸多学科学者们的广泛参与,也积累了较大规模的研究文献。关于市场转型过程中我国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地方政府间竞争的效果、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途径以及地方政府间关系协调的机制来展开。该研究领域从文献分布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学科分殊,即经济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对垒”。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展示一个比较系统的学术脉络,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领域的知识积累和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13.
地方制度是一国宪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地方政府、地方自治在国内外的含义不同,地方制度的宪法地位、作用和宪法对地方制度的保障,也不尽一致。我国国家结构呈复合单一制的形态,地方制度也有自己的特点。针对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问题,应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权限,完善宪法对地方制度的规范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不仅不应该取消省会市和较大市的地方立法主体资格,而是应该进一步加强这两类市的地方立法工作,并赋予它们以完整的地方立法权,以加快地方立法的步伐,改变地方立法滞后的现象;将地方权力机关的立法权定性为“创制权”,将地方行政机关的立法权归结为“补充权”,并进而划定各自的“专有立法权限”,这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在实践中行不通;在我国地方立法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中,立法名称的规范化应该是最有希望可以首先获得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组织地方公安部队的权利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重要内容。民族自治地方公安部队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地方公安部队的规定是我国民族政策和制度发展变化及军事制度的发展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所组织的地方公安部队属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地方公安部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陈建平 《法学》2023,(4):17-33
自由贸易试验区授权立法是国家在特定区域调整中央与地方权限的立法试验,这种授权既要求确保中央的统一领导,也要求赋予地方必要的权限,以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我国目前自由贸易试验区授权立法方式仍存在不足,既表现在立法没有完全主动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也表现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地方自主权模糊、管理体制设置不清晰、授权立法监督不完善等方面。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授权立法方式优化的路径包括:制定《自由贸易试验区法》,通过法条方式进行授权立法;在中央设置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授予其管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切职权;授予地方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机构地方性法规拟制权;完善立法监督方式,实现制度创新与法治的双向推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迫切要求政府进行机构改革。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掀开了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序幕。时至今日,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已初战告捷,如何稳步地推进地方机构改革,避免再次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是当前社会各界所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拟就此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难点分析 此前,我国先后进行过六次大的机构改革,特别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实质上只是机构规模和人员数量的增减,均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的诸如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以及干部人事制度中所…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守信利民有着坚实的法理基础.地方政府信用缺失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侵蚀着政府的合法性.在影响地方政府信用水平的众多因素中,地方政府信用法律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是造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法律中涉及政府信用的原则主要是人民监督、依法行政、政府赔偿和信息公开,而这些法律制度远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地方政府信用建设.因此,本文在分析政府信用内涵及其法理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信用法律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即地方政府信用征信法律体系、地方政府信用评估法律体系、地方政府信用监管法律体系和地方政府信用惩罚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方政府间以地方保护、重复建设为特点的不规范竞争不仅影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妨碍了我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而且制约了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协调。因此,我们应从完善相应法律法规、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官员的考核标准等方面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20.
唐立 《法制与社会》2010,(12):76-77
伴随着我国地方院校对生源的不断扩招,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的改革与转变,地方院校所面临的教育和管理压力也日趋增大,学生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权利需求不断扩大,使得地方院校的管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学校与学生矛盾的源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分析和预防地方院校与学生之间法律纠纷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