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是1995年10月8日的下午,我到县纪委报到上班刚刚一周。舒洁兄弟俩的信是通过张家界日报社转来的。我坚守在散文和诗歌的围城之中精心雕刻打磨的时候,还喜欢仗着骨子里那种年轻人常有的侠义在本市的日报上搞些曝光揭短的“副业”。于是常有陌生人把给我的信寄到报社,当然大多是十分客套没有实际内容的“商榷”函笺。但舒洁兄弟的信却不得不让我彻夜难眠。在信中兄弟俩告诉我:如果不给岩亮中学交600元借读费和捐献800元建校款,他们就要离开渴盼的校园。“我们要读书!您能来帮帮我们吗?”午夜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我一次次感受到了兄弟俩…  相似文献   

2.
我今天和各位交流的话题是关于读书境界和做律师境界的话题。自我们所组织律师学习和成立讲师团,开始每周五讲课以后,我就在考虑要讲什么题目。如果讲法律我懂的大家都懂,我不懂的好多人可能也懂。所以我想应该选择自己有比较多的素材、话题、体验,领悟,有别于其他律师的东西来讲。我读书的年限比较长,今年53岁,大概读了44年书,从8岁开始读书。做律师的年限亦有22年,是读书年限的一半。在这个行当中泡了这么久,拿这两个话题出来讲,就有一点说话的本钱。所以就选了读书的境界和做律师的境界作为题目。我先把问题提出来把人气凑起来,大家就可以进行讨论、发问,看看我们是否能碰出一些思想的火花来。  相似文献   

3.
刘鹏飞 《政府法制》2014,(23):24-24
宋太祖赵匡胤出身于军人世家,自小读书不多,在五代十国那个混乱的时期,投身军旅的赵匡胤觉得要干出一番事业建功立业出人头地,不读书,没学问是不行的,因此,一有机会就发奋读书,不像周世宗时期的一些武将,攻城略地之后就一门心思搜刮金银财宝,他呢,就喜欢搜罗书籍来读,经常手不释卷,“开卷有益”就出自他的口。  相似文献   

4.
黎洁 《政府法制》2012,(23):28-28
每年4月23日这一天,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庆典活动,把读书日变成一个欢乐节日。英国把“读书日”庆祝活动提前到3月举行,每年仅是学校、图书馆、书店所举办的庆祝活动项目很多。教育机构和书店还会向小朋友发出图书日代用券,到书店换购一本喜欢的书。  相似文献   

5.
齐紫剑 《政府法制》2013,(26):16-16
5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瑞士参观访问。一位瑞士大学生问李克强,你作为中国总理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李克强笑着回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  相似文献   

6.
读书随感     
许明 《西部法苑》2003,(1):59-60
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做官的人,或者是有文化的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历来是非常功利的。古时候的人读书是为了做官.“学而优则仕”,其实质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因为只有做了官,特别是做了大官,才能吃国家的俸禄,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比较体面的社会地位.众人所敬仰。正所谓:“书中自有干种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实践证明,一些普通人刻苦读书的真正力量,  相似文献   

7.
悠悠书香情     
我不是一个博览群书、谈古论今的读书人,在我的读书生涯里,我看的书很有限,无非是些散文、随笔、诗歌之类的零散的书,但我喜欢将自己置身于书海里,行走在诗意丰盈的心灵里,用一缕缕书之馨香点亮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那种沉浸在知识的长河中所体会到的岁月沧桑、所领悟到的人生豁达,让我受益终身。与书结缘,始于童年。那时我们全家住在一个小镇上,镇上有一间不大的新华书店,很不起眼,书也不是特别多,但它却是小镇上人们的精  相似文献   

8.
试论新刑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指出它的基本精神是强调法律要平等地适用于一切公民,反对特权,反对歧视,并且阐明了它的基本含义及其在刑法上的重要意义。对于那种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排除在刑法之外的观点和那种罪刑平等原则取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观点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9.
佚名 《政府法制》2013,(9):18-19
毛泽东算是个喜欢阅读的人,而他读书喜欢发表议论,他曾经先后五次评论过《金瓶梅》。  相似文献   

10.
史飞翔 《政府法制》2012,(29):28-28
胡适很小就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他少时就喜欢买书、读书,后来又藏书、写书、校书、编书,可谓一生以书为伍、以书为友。胡适自称“用书家”,视读书为毕生之最大乐趣,他几乎是天天读书,一天不读就难受,晚年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1.
李全一 《中国公证》2008,(11):19-24
一、公证价值的基本定位 “价值”是一个抽象性极高的概念,含义十分复杂。即使我们小心翼翼地使用它.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用法。根据学者的归纳,从理论上说,人们至少在三大层面上使用“价值”这一概念:一是日常生活用语,其特定含义是指“有用”或功利、效用;二是经济学用语。特指劳动产品和商品的内在社会本质特征;三是哲学的最高抽象意义上所理解的“价值一般”,即包括功利、道德、审美等在内的所有具体价值的共同概括。  相似文献   

12.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也说过“读书万卷始通神。”面对众多的学习科目,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业,我们的学生如何能够“渎书万卷”呢?当然,这里不仅仅是在追求数量,而是要强调“读书”二字,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提出要求,“今天大家下去看××书。”就能达到效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简单地这样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要对学生地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使他们不仅要阅读——“披文得意”(读懂理解),而且要思考——“运思及物”(阅读创造)。  相似文献   

13.
喜欢读书缘于天性,可是对于我们这些60后来说,读书是件很奢侈的事。刚刚学会读书写字时,正值70年代中期。那时候,刚刚粉碎"四人帮",社会环境刚刚开始好转,文学书籍除非在大城市的书店里能够碰到。这对于刚上学不久的我来说,是不可企及的。除了翻翻家中的书箱,就是去邻居或同学家借阅了。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改革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诉讼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改以往的职权主义审判方式为当事人主义的审判方式,案件由当事人负责举证,法官居中裁判。法官要依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判案,如果当事人不能提交足够的证据,法官就可以毫不犹豫的判决其败诉。这种改革的初衷和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裁判的公正性,但是,事实是否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呢?我们的国情是否可以完全吸收新诉讼制度的所有优点呢?答案可能并不乐观。 我国以往的强势职权主义诉讼程序制度确实需要改革,因为,那种旧的诉讼程序制度存在一系列的弊端: (一)造成诉讼拖延…  相似文献   

15.
我喜欢读书,每每遇到好书,总是看后收藏起来。过段时间后.又喜欢在闲暇的时候,在自己收藏起来的所谓好书中淘书看,其乐无穷也,从中能感  相似文献   

16.
风云微观点     
《检察风云》2012,(20):41
读完杂志社三位编辑们的Blog后,再来看看其他编辑们对本期话题所发表的微观点吧。诚邀您加入到我们的讨论中。《检察风云》杂志的官方微博地址是http://weibo.com/jcfyzz,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吴元浩检察风云在国内读书好,还是在国外读书好,关键要看"三业"。一是专业,即学的专业是国内大学质量好,还是国外的好;二是就业,在哪边工作更有发展前景;三是家业,你喜欢在怎样的城市生活。这有交叉,重点是专业。社会  相似文献   

17.
论环境法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刘建辉 《河北法学》2003,21(2):67-72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具有双重性 ,即它不仅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在涉及环境保护时形成的社会关系 ,也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利用与被利用 ,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这种调整对象的双重性使环境法学的价值内容也具有了双重的内容。这就是环境法具有正义和功利双重价值 ,而正义价值和功利价值又都具有双重的内容。其中正义价值包括人类正义价值和自然正义价值 ,功利价值包括物质功利价值和精神功利价值。这些价值考查 ,有着其哲学、伦理学、自然科学和经济学基础 ,它的内容和界定也是以这些知识为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8.
如何看待权利与善的关系,是当代政治哲学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功利主义主张善的优先性,而功利就是善,权利的基础是功利。批评者认为,功利主义把权利建立在功利之上的做法是错误的,它会因为功利最大化的要求而损害权利的重要性。当代功利主义者通过双层功利主义、规则功利主义和制度功利主义等不同的理论形态修正了功利主义的权利观,并为奠基于功利的权利理论做出了有力辩护。  相似文献   

19.
马民革 《经济与法》2003,(12):111-111
一种行为是否要由刑法规范进行调整,是由该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以及危害性的大小来决定的,所以说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征。如果一个行为根本不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法律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当然,我们所谈的社会危害性指的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而不是一般的社会危害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20.
免职,是指由有任免权的机关通过法定的程序,免去工作人员的现任职务。我们纪检监察部门对干部进行调查,其目的是要查清群众举报的错误事实是否存在。这是我们保护干部和处理犯错误干部的必经程序和必要手段。“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通过调查,才能弄清事实真相,才能认定干部是否违纪,才能做到对犯错误的干部正确量纪。据此,笔者主张干部在被调查期间不应免职。这是因为,我们所要调查的问题正处在调查阶段,问题尚未全部查清,被调查干部是否违纪或应当怎样处理还未做出最终的结论。这时如急于对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