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晨岚  罗爱林 《求索》2013,(10):83-85
罗斯受洗前后。商旅活动是拜占庭与罗斯双边文明交往的最初形式。保加利亚则是两国早期文明交往的桥梁,拜占庭文明先在保加利亚中转,在传入罗斯前便已经斯拉夫化,使得罗斯易于接受这种被改造了的拜占庭文明。随着罗斯受洗皈依东正教,修道院逐渐成为两国直接文化交流的载体和基地,从修道院引入罗斯的拜占庭文明是以宗教形式和宗教内容为主的东正教文明,而缺乏系统的希腊古典文明。  相似文献   

2.
作为发展中大国之中国时下是多种文明相互渗透,我们能否为人类创造出一新的文明形态?通过多年的马克思哲学和发展战略的结合研究,参照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后工业文明创意,受启于韩民青同志的“转移式发展”的战略思想,我提出我国的未来文明形态应是跨越西方发达工业文明,创建新的信息·生态·人道文明,不应再去赶超西方工业文明。  相似文献   

3.
黄小华 《重庆行政》2010,12(4):80-82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迄今为止人类所了解的唯一有生命的星体。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则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扬起了文明的风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劳动、生息、繁衍,经历了以采集、狩猎为主的原始文明、以农业为主的农业文明和以工业为主的工业文明。当代,人类文明正发生着重大的转折,一个新的文明伴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姗姗走来,生态文明已达成世界性共识。  相似文献   

4.
罗桂全 《桂海论丛》2007,23(3):20-2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探讨法治文明与道德文明各自的特性及其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二者的互动规律及和谐关系,进而说明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相互统一的,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之一是推进建设生态文明,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陈忠 《探索与争鸣》2023,(7):156-166+180
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需要把握文明本质、反思文明兴衰。文明兴衰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相互纠缠的复杂行为过程,文明之兴源于人的正向行为,文明之衰源于人的不合理行为,行为是生成、理解文明的关键。打磨、涂层、编织三种原型行为的不断更新、转换构成了文明的变迁。转换的结构合理,也就是文明的合理化;在变迁中保持合理性,也就是文明的兴盛。行为的目的未得到有效厘清,行为的演进、创新被制约、压抑,不同行为间的融通、互鉴出现失调、隔断,是造成文明出现问题的行为学根源。现代性语境下,导致文明衰落的结构性原因是行为与制度的涂层化,即行为以及社会体制机制服务于营建表面光鲜的暂时繁荣。防范文明衰落,需要对“行为-环境-制度-主体”这个文明运行生态进行自觉的行为伦理调适。反省行为的目的,增加行为的公共性、质朴性、弹性,对于推进文明进步、防范文明衰败,具有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座城市的交通状况,不仅能够体现城市的管理水平,而且可以反映市民的文明素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交通秩序有了明显改善,出行条件不断提升。但一些不和谐、不文明的交通行为也时有发生,影响市民出行安全,破坏文明交通建设。交通文明,只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就能为交通文明及和谐城市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的聚焦,它在根本上标示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达到的一种和谐、文明状态。在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城市,城市文明更典型、更集中地反映了该时代社会文明的特征和状态,更突出了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即作为和谐社会核心理念、核心价值的城市文明,应成为承载社会和谐、展示社会和谐、提升社会和谐的理想样式、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9.
根据北京市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为进一步推动人文北京建设,建设世界城市,首都文明办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题,以“爱首都讲文明树新风一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为行动口号,借助足球中超联赛的平台,广泛开展“文明观赛·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宣传引导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建设世界城市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
论文明     
随着人类的发展,反映人类进步状态的文明也一同发展,并显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水平。但不论在哪一区域和哪一阶段,构成文明有机系统的基本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全面考察文明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不无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13,(9):35-35
近年来,江阴市不断加强家庭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城市文明建设水平。一是加强美德教育,念好家庭“道德经”。加强典型引领。广泛开展文明户、好婆媳、好妯娌、好儿女、好夫妻、好邻居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学习各类文明家庭和江阴好人的先进事迹。丰富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文明创建作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肩负着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与公民文明素质的神圣使命,与加强党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同时也对文明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结合实际,强化领导,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实现党的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双丰收。  相似文献   

13.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导刊》2008,(11):39-39
在城乡文明生态创建活动中,曲周县文明办通过开展各项扎扎实实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县城居民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提升了县城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5.
张恒山 《人民论坛》2010,(11):19-21
为了真正全面、准确地理解当代世界与中国发生的变化,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文明转型。人类最初出现的文明是农耕文明。自公元16世纪始,在西欧逐渐产生商工文明。商工文明与农耕文明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是我们理解和主导文明转型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江苏省海门市以开展“五个十”创建评比活动为载体,通过创评“十大道德楷模、十佳文明窗口、十佳秀美乡村、十佳乡村少年宫、十对共建先进集体”,以评促创,以创促优,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乡文明程度和文明创建水平。  相似文献   

17.
回眸北京城市公共文明发展历程,通过连续8年的追踪观察研究发现,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表现呈现出一个特点,即由早期的大幅度快速进步提升,到总体稳定,小幅进步,再到总体稳定,不文明现象略有反弹趋势。公共文明建设原本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人的惯习不能一朝一日建立,也不可能一朝一日改变,一旦松懈,已经取得的成果就可能淡化、消失。  相似文献   

18.
李学勇 《群众》2011,(12):26-29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更为高级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组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快向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转型,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人类信息化变革,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网络强国建设全过程,通过深化网络空间精神文明建设、系统构建网络文明建设体系、深入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实践,取得网络文明程度日益提高、人民网络生活日益美好、中国网络文明日益引领世界等主要成就。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握正确的创建方向,坚持系统推进、不断完善协同化创建机制,坚持人民主体、不断激发群众性创建活力,坚持创新导向、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20.
当不同的文明形态发生联系、碰撞、交锋时,就会有优劣之分。那种能够掌握更多的能源资源、能够生产更多的物质资料、能够形成更安全的社会生活秩序、能够提供更公正的社会服务的文明系统是较先进、较优越的文明。先进文明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发展、扩张,以至排挤原先较为落后的文明,这种情况被称为文明转型。就像农耕文明产生后不断地排挤积压采集、狩猎文化一样,商工文明一旦产生就不断排挤积压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