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积极推动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推动泛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从历史联系、区位优势、经济联系等角度着重论证了安徽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的时机已经成熟,提出安徽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发展与合作,重点要从建设五大基地、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项目合作、重点区域率先融入、加强研究和宣传工作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作者分析了促进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就全面推进新一轮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提出了对策:尽快出台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促进区域合作的制度化;推动亚洲美元离岸市场发展,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推进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制度建设;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快长三角科技创新建设步伐,优先发展低碳产业;以区域环境政策一体化为目标,建立区域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支持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发展》2009,9(5):21-25
该文综合分析了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现实基础,认为安徽仍存在发展层次低、财力弱、潜力挖掘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将安徽省纳入“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从国家战略层次全面推进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永红 《中国发展》2010,10(6):76-83
过去三十多年,长三角地区本质上走的是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要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扩容和产业转移。安徽具有相对区位、资源等优势,参与长三角地区分工合作潜力很大,但不久的将来安徽同样要面临着资源短缺问题。该文从安徽与长三角关系、资源现状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发展》2009,9(5):14-17
长三角地区科技合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盘活长三角地区资源,实现区域科技体系一体化,将不仅有利于提高长三角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引领作用,更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国家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该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科技一体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集聚与分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揭示了长三角地区目前是中国制造业集聚和专业化分工最显著的地区,长三角地区产业门类同构的表象下存在着产品的差异化,但重复引进、重化工过密布局、恶性竞争都将有损长三角整体发展优势。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盘考虑长三角制造业发展规划,通过强化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理顺地区合作秩序,推进制造业发展一体化和空间布局合理化,使长三角地区率先融入世界产业分工体系,成为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7.
《上海人大月刊》2014,(11):33-33
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将牵引和推动长三角地区、沿江地带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鉴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内涵很丰富,调研组侧重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等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并提出建议。关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建设。调研组认为,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近年探索出了一条区域联动协作发展的道路。下一步,应按照习总书记针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的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协同发展、推进产业对接协作、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市场一体化等新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8.
刘向丽  林康  林纯静 《群众》2020,(2):47-48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支持虹桥、昆山、相城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过程中,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是提升长三角区域产业技术水平、支撑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打造虹桥-相城产业创新联合共同体,成为进一步明确长三角城市分工,实现中心城市错位发展,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中国发展》2009,9(5):5-9
长三角地区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综合实力强、城镇体系较为完备的区域,具有区域联动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坚实基础,也将继续承担引领我国科学发展的任务。与此同时,长三角的发展也面临社会转型的阵痛、金融危机的压力、资源环境的约束等。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合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困境,从国家战略和国际视角的高度,探寻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有效政策。  相似文献   

10.
文化金融是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借力金融、两者相互融合发展的一种产业金融创新活动。在中央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方针和政策指导下,上海文化金融创新走在泛长三角前列,江苏、浙江、安徽文化金融创新积极开展,共同支撑泛长三角文化产业的振兴和繁荣。今后,泛长三角要借力上海自贸区建设,推进泛长三角文化与金融融合的合作和联盟创新,提高文化金融的国际化水平,促使泛长三角文化金融领先于全国,壮大长三角文化产业,进一步推动泛长三角经济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发展,代表中国整体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被作为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目前,产业集聚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然而,很多园区还存在着产业结构趋同,相互之间未形成产业链等问题。一体化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区域联动是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在分析集聚区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共赢之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长三角区域环境保护的现状,提出了构建长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机制的具体内容,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联动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刚  林兰 《中国发展》2009,9(1):69-75
该文分析了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的影响因子和条件评价,并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区域是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最为成功的地区之一。该文首先介绍长三角区域的国际科技合作现状,然后探讨长三角区域在国际科技合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促进长三角区域国际科技合作的意见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制造业高级化内涵以及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进程的分析,试图明确政府在长三角制造业高级化进程中的合理定位,指出长三角地方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应通过技术研发激励机制、高端人才价值链挖掘机制、技术工人职业化培训机制、品牌战略扶持机制以及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创新,促进新型工业化道路下长三角制造业的高级化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